生活 > 史海钩沉 > 正文

清代民间大夫脉术超群 能给过世之人号脉

作者:

中医通过切脉,就能立刻对症下药,甚至药到病除。示意图。

望、闻、问、切的治病方法在中国古代被承传了千年。仅切脉一术,就令人叹为观止。无需用大型设备来拍片照相,亦无需将器械插入体内进行窥探。医生仅用指尖搭在病人的手腕上,就能准确地查出病灶,并洞悉发病原因。西方的仪器构造精良,却看不到遍及人体的脉络运行。中医通过切脉,就能立刻对症下药,甚至药到病除。这种通神的科学一直被尘封在尚留存的古书里,本篇仅举清代的几例。

给过世之人号脉的名医汪鼎铉

汪鼎铉,字台未,生于安徽省婺源县。他从小爱读书,长大后成了县里的一名秀才。他读书之余,对医术也很精通。

张县令的母亲得了重病,县里没有一位医生能治,把汪鼎铉请去后,喝了他开的几副药就好了。县令对他十分感激,亲手题写“名高橘井”四个字,称赞他是名不虚传的良医,并将此做成匾额送给他。此后,这二人常来常往,成了莫逆之交。

汪鼎铉医术超群,脉术更是一绝。有一天,他去城里办事,在回家途中遇到了一位正急着找大夫的路人。他被那人请到家里。一进屋,他发现房子里的陈设都很新,与附近的农家有所不同。

这时,一位妇人从里屋走出来,她说自己身体不适,希望汪鼎铉能为她诊治。可汪鼎铉给她号脉时,却感到有些古怪。因为此妇人脉象平和,根本就没得任何病。汪鼎铉还惊讶地发现,从脉象上来看,她不是神仙,就是鬼怪。

可那妇人好端端的,一听说自己没病,就回到里屋去了。汪鼎铉也没多想,起身离开了。在路上,他拿出那妇人付诊费时给他的几张纸币,打算买点东西。结果却发现,那些纸币都是冥币,于是决定返回去一探究竟。可到那儿一看,屋子已经不在了,原地只立着几座新坟。

他回到家中,把路上遇到的事讲给邻居听。有邻居告诉他:“您还不知道吧,之前那村子里有位妇人得了重病;久闻先生您的大名,于是叮嘱家人要把您请去。她说,只有让您给号了脉,她才能死而无憾。如今看来,她是生前没请到您,死后也要得偿所愿哪!”

预言病人死期的名医祝星霞

祝星霞,是江西省临川县人。他自幼学儒,却屡试不中。因博览群书,对岐黄术有了独到的领悟。别人问他:“你学问不错,为何不走仕途之路?”他却回答:“能以医术来救济他人,我已经很知足了。”脉理玄奥难懂,可祝星霞却能将脉术炼就得炉火纯青。

有个姓李的年轻人,刚年过十六,却已久病缠身。他家里人请了许多医生都治不好。祝星霞给他诊脉后,对他家人说:“没事,过两天就会有好转。”说完,他犹豫了一下,又问那家人:“孩子结亲了吗?”那家人回答:“已经下聘了。”他一听这话,便说道:“那就赶快娶进门吧,或许还能留下子嗣。等到明年冬天,这孩子的病怕是要复发,那时恐怕就再难好了。”后来果然如他所言。

祝星霞为人正直,亦有气节。他悬壶多年,从不贪图名利,乡里人都特别敬重他。经他治好的病人已难以计数,可他总是拒收人家的谢礼或酬劳。

预言未发之病的名医彭子惠

彭子惠,字学祖,生在江西省南昌府。从小跟弟弟二人一起学医,长大后便离开家,搬到了山东省潍县居住。后来,他声名鹊起,与山东另一位名医翟良(字玉华)建立了深厚的友情。跟名医切磋,使得彭子惠的医术大有长进。

他精通脉术,给人号脉后便知道症结所在,且在病人发病前,就能对症下药。他给一位同乡诊脉,告诉他要注意身体,并预言十年后他会得疳症。起初,那同乡还不以为然,可十年后他真的得了此症。

彭子惠不仅能诊断出他人的未发之病,还能准确地说出自己的生死之期。他告诉家人,自己会死于某年某月,安葬时无需送回老家,只要葬在潍县即可。后来,他去世的日子果然与他说的一点不差。几年后,他弟弟也搬到了潍县,使他的医术在家族中得以承传。

准确查出病根的名医李荣陶

李荣陶,字风高,生于江西省万载县。他年少时曾是县里的一名儒生,因豁达、随性而无意于功名。他一直在医术上极为用心,并精通推拿之术,曾多次用此术救活了病危之人。府学里的教授和县令都对他礼敬有加。

他的脉术也不同凡响。一次跟一个朋友见面,发现他脸色不好,于是拿起他的手把脉。然后,他对朋友说:“你身体看起来没什么大碍,但体内的一个脏器已经不行了,怕是有性命之忧啊,要尽快医治才行。”朋友不信,结果到家没几天就死了。他通过诊脉就能查出病根以及病症的严重程度,几乎是毫厘不差。

晚年时,李荣陶将自己的诊脉心得和诊疗经验写成了《医家宗旨》一书。看过上面数万字的记录后,他弟弟很感慨地说道:“要是能刊印出来,一定会让更多人受益的。”

参考资料:

民国十四年《婺源县志》卷四十九《人物‧方技》

道光三年《临川县志》卷二十六《方技》

民国三十年《潍县志稿》卷三十二《人物‧艺术》

同治十年《万载县志》卷二十四《方技》

责任编辑: 李广松  来源:中文大纪元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4/0301/20245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