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摄影:瑞吉颐
由2023年底开始,香港一众独立书店连番被政府部门派人上门巡查,情况令人关注,很多人更想起中国内地官方针对性的“查水表”、“查消防”。当中包括由社会运动人士庞一鸣所创立的“一拳书馆”(2020年创立)及主营二手书的“二拳书馆”(2023年创立)、前区议员黄文萱开设的“猎人书店”(2022年创立)、由前传媒工作者开办的“留下书舍”(2022年创立)、经常在社交媒体谈及政治的一人隐世书店“书少少”(2020年创立)、由“七份一书店店长培育计划”衍生的“界限书店”(2022年创立)等等。
这些巡查除了以往较常上门的食环署及消防处外,亦包括劳工处及卫生署,以及过去从未出现的积金局、税务局及公司注册等,频密程度有书店表示一个月内已先后有六个不同部门共十一次到访。比如积金局会派工作人员上门了解雇主有否有按“强积金条例”,替雇员登记参加强积金计划及准时供款;而劳工处人员会上门查看店铺有否遵守“职安健条例”,例如书店是否有备药箱,药箱内的药物有否过期,药箱背面有没写上负责职员姓名等,违例者会遭票控。
大部分被巡查的独立书店过往都曾举办过由政治人物作为嘉宾的分享会,店内亦有已在公共图书馆下架或民主派人士撰写的书借出售,部分亦会举行读书会或分享会等社区活动。除了以上书店,位于上环的“见山书店”(2018年创立)除了被巡查之外,亦多次遭到神秘人投诉。投诉项目包括今年二月一个未曾发生的“一人市集”。根据书店的社交媒体资料,与其说是市集,其实那只是书店在IG预告台湾作家洪爱珠将会带同五包玫瑰酥糖跟读者分享,但相关政府部门接到投诉后便拿着IG帖文到访。有别于过往较为宽松的惯例,近年不论展览、讲座或市集等等都需要依法申请娱乐牌,某程度上对艺文活动带来不便,有书店担心在这种情况下能否经营下去。同时,位于观塘万年大厦专门售卖二手书的“偏见书房”,同期亦因违反地契被地政处要求搬出,相关部门指工厂大厦不可作零售用途,经营书店违反地契。
在商业挂帅的香港,以大众的认知而言,经营书店本来已经不是一门赚钱的好生意。面对租金高昂,人工等等营运成本亦高,加上卖书的边际利润微薄,购书群众不多⋯⋯历年一代又一代的独立书店都已经在狭缝中求存。如今他们除了抱着一份信念坚守外,还有没有别的生存空间?独立书店知去何从?
偏见书房:无心插柳的二手书店
【图略】书店所在的街区(瑞吉颐摄)
在以上书店当中,偏见书房的经营历史可说较长,由2017年开始至今已经七年有多。记者相约店长范立基做访问,他一口答应,只是访问的地点一直不能确定,原因是书店被迫迁离后还未知去向,直至访问前数天范先生通知笔者到观塘裕民荟找他。那是一个老旧的街坊商场,沿扶手电梯上去经过数个空置铺位后拐一个弯,终于找到偏见书房新店所在。眼下店铺大约只有五六平方米大小,没有装修,墙上有数个放满书的旧书架。范立基正在向“店员”讲解书店如何运作。
【图略】店长范立基总是带着一本书。/瑞吉颐摄
我们到店外放置在走廊上的塑料凳子坐下,一边望着书店。问范立基当初为何会决定开书店?有别于近年一众“后社运书店”,偏见书房的出现倒有点无心插柳。“最初开始卖二手书,其实也是玩票性质。”他说以前经济条件较好,大学时期开始爱上阅读的他,一直喜欢收藏书借及旧家具。香港由于工业式微,很多厂房撒出,不少工厂大厦的内部空间逐渐变为非工业用途,当时工厂大厦的租金相对便宜,空间也较大。他便在葵兴健康街的工厂大厦内租用了一个约90平米的单位作为货仓,去存放他的珍藏,当中书借约占一半。范立基在大学时主修管理,但从来没有打算从事相关的工作。年轻的时候他曾当过导演,其后曾在当时很火红的楼上书店“洪叶书店”当过店员,及后从事地产买卖。“当时反正有地方,也有很多书。于是我便尝试每逢星期六开业半天卖书,以书会友。大家上来会一起吃饭聊天,十分开心。”就这样他便于2017年开始在观工厂大厦里试业。“没想到半年下来,反应也不错。”他说。辗转多年后,他就在这个偶然的机会下重返书店这一行。
日子虽好,起步也相当顺利,但跟很多香港的创业故事一样,不少人都会遇到租金上涨而被迫迁离甚至结业。范立基说:“其后业主加租,单位的租金由最初六七千元港币一个月大幅增加到九千元。”由于负担太大,他无奈搬到面积小一半的地方。他补充:“幸运的是,由于在葵兴试业期间已成立了'偏见书房'脸书专页,当时追踪人数已累积到七八千人,因此书店并没有完全因为实体铺的消失而真的结业。”书还在,只是没有店面,于是他便尝试在网络上卖书,去延续书店的运作。“当时主要卖书给大陆人客,那时很多客人找书。”
2012年11月6日,香港一家书店内出售中国大陆禁书。在中国领导层换届前夕,这些买书的大陆人想要深入了解即将管理国家的领导人以及他失败的竞争对手。(REUTERS/Bobby Yip)
香港二手书的市场
【图略】店内陈列的书籍/瑞吉颐摄
二手书买卖一向有价有市,除了一般旧书会以折扣发售用平价转让外,某些绝版或罕有的书借对收藏家而言,是一个投资市场。在疫情期间,他的旧书拍卖群尤其活跃。以香港作家黄碧云1987年出版的小说《扬眉女子》为例,该书最初的售价只是港币二十元。由于书借没有再版,大部分黄碧云早期的小说已在书店绝迹多年。在2020年前后其著作《扬眉女子》突然成为炒卖目标,价格在短短两年间以几何级数飊升,经过不同藏家几次转手,此书最后由一位内地人以一万元投得,此事一度成为艺文圈佳话。自这个消息传开后,连带黄碧云其他绝版小说也突然变得一书难求。最近见网上有人放售《扬眉女子》,叫价已达港币二万四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