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保时捷中国销量大跌,纯电车型卖不动,导致经销商亏本卖车。图:翻摄自维基百科
汽车博主“孙少军09”近期透露,今年保时捷中国销量大跌,纯电车型卖不动,导致经销商亏本卖车。目前经销商以停止进车为武器,要求保时捷总部给予补贴、更换高管。针对“逼宫”传闻,保时捷官方尚未做出回应。
根据陆媒《阿尔法工厂》今(28)日的报导,保时捷在中国的销售情况相当不乐观。相关数据显示,2023年保时捷全球销量为32万221辆,同比增长3%,但中国市场总交付量为7万9,283辆,同比下滑了15%,是全球唯一下滑的市场。
2024年一季报指出,保时捷的全球销量和营收均呈现下滑态势,其中中国市场销量降幅近25%,这无疑给保时捷带来了巨大的业绩压力。在这种背景下,保时捷中国与经销商之间的矛盾愈发尖锐。
虽然中国新能源市场较为火热,但保时捷旗下的新能源车产品仅有 Taycan有一定存在感。Taycan车型2023年在中国市场销量为4,151辆,占全球市场总销量10%,对保时捷中国整体的销量提升并没起到多大作用。
到了2024年,小米 SU7因酷似保时捷 Taycan的外观设计引发热议,被网友戏称为“米时捷”、“保时米”,部分网友甚至声称,小米就是在走保时捷的路,让保时捷无路可走。
小米 SU7因酷似保时捷 Taycan的外观设计引发热议。图:翻摄自南方都市报
另外近期消息称,小米 SU7销量频频创纪录,而 Taycan今年3月销量暴跌72.6%至130辆,前3月销量仅293辆,同比暴跌77.3%。
面对销售困境,保时捷选择采取压库策略。所谓压库是指汽车厂商为了达成销售目标,将大量车辆强制分配给经销商,让经销商承担超出其实际销售能力的库存压力。压库会导致经销商面临诸多问题,例如资金占用、仓储成本增加、价格风险、经营压力增大等。
自媒体人孙少军分析,压1台保时捷相当于压大众丰田5到8台,资金成本非常巨大,对4S店来说是庞大负担。
保时捷中国经销商采取集体行动,向德国总部表达强烈不满,这背后反映出双方因销量大跌、纯电车市场遇冷而引发的深刻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