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动态 > 正文

中国人以各种姿态苦熬“历史的垃圾时刻”

—三中全会召开在即,官僚阶层躺平,悲观情绪弥漫

作者:

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即将召开,在政府治理以确保中共统治权稳定而非民生民心稳定的政治导向背景下,企业倒闭潮,事业企业降薪裁员潮,失业潮,外资撤离潮,银行倒闭,金融危机随时爆发,治安严重恶化,恶性杀人事件层出不穷,一些走投无路的国民选择自杀了结,大学生毕业即失业,旱灾水灾后果无人承担,全国上下悲观情绪弥漫,人民看不到希望,官僚阶层或躺平摆烂或作秀表忠,人们在以各种姿态苦熬“历史的垃圾时刻”。

一则网上留传了一段时间的网文准确分析了目前中国诡异的气氛,这篇题为“此国已死,有事烧纸一一谈谈习政权的僵尸化”的网文这样写道:都洗洗睡吧。不必再等待习近平和他的团队推出什么给力政策了,他们是不可能站出来挽救中共国当前的经济危机的。原因很简单,沿着“凭出身得特权”的路走到今天,习近平已经和中共体制内所有技术官察势不两立。当前的经济危机必须从技术角度寻找解决方案,但从技术角度看,中共决策核心已经瘫痪。通过多次重复操作,习近平已经充分展示了他对“以奋斗谋特权”的技术官擦的不信任,和在需要对他不懂的技术方案进行选择时的不肯承担责任。

如今,还有哪个不受信任的技术官擦敢冒身败名裂之险,去主动贡献出合理可行的危机应对方案?大家都拖着,下属用拖延回避风险,习近平用拖延回避责任。于是中共国的现实是,大家只能在决策核心的无所作为下,一直拖到最后的脆断。到计时即将结束,最后时刻已经到来。危机必定首先在金融领域爆发,然后与财政危机导致的各地方政府各级机关的失能失序联动。基层财政已经崩溃。财政资源的遗乏其实还远不至于导致中共政权的崩溃,但当没有人敢上报,没有人敢拍板拿出方案解决一一崩溃就会激发整个官察体系的信心危机:激起整个维稳系统的连锁反应。

中共不是没有钱,四十年改开下的家底还不至于这么快就造个精光。从国家机器的潜力论,在政策方面,当局也远未“穷尽一切可能”。但决策核心已经瘫痪了。这就象一具人体,当大脑丧失功能,就算四肢完好,主要脏器基本没坏,躺在危机四伏的环境里它也存活不了多久。这瘫痪来自习近平一向的决策习惯。为保持个人权威,他总是极力逃避身为最高决策者无法逃避的责任,但同时又绝不肯对下属放权,把自己搞不懂、解决不了的问题放手交给懂的人去做。这个不懂装懂,总想通过打压真正干活的人来显示“我比你们这些臭知识分子厉害”的最高领袖,就象一条躲在暗处,或者说直接是盘踞在明处的毒蛇,咝咝吐着信子,看到谁站出来试图解决问题却无法一步到位取得圆满成功,就狠狠咬上一口。这瘫痪来自习近平身边所有部属的精疲力尽。

自习近平上台以来,就在这十多年时间里,他的平庸低能,言而无信、反复无常、揽权自专,已经让整个中共官僚体系中的技术官察群体吃尽了苦头。现在,他的部属们终于摸清了他的性格,也弄明白了做他下属的“标准姿势”。这“标准姿势”就是躺平摆烂,嘴上口号山响,手上按兵不动,做每件事之前都先想好怎么推卸责任,怎么保自己的平安。在下每个重大决定前,都耐心等待习近平的亲自指挥亲自部署,一直等到真出事了责任绝对不会归到自己身上为止。

习近平手上的可用之人,只能来自中共国官僚体系,这些人绝大部分是邓、江、胡在改开期间攒下的班底,是官场老油条。他们中间有具备专业能力,具备解决问题能力的人,但这样的人,绝不缺审时度势趋利避害的心眼子。中共国经济危机频临爆发,政府财政危机已经走到不下猛药不出绝招就要“死人”的地步,但谁敢来拍板下猛药?谁肯来承担出绝招的政治风险和历史责任?看得清局势的人,谁会不要身家性命,为习近平这种不配不值得的领导站出来?至于看不清局势的人,更无法向习近平献上什么妙策。如今,习近平身边的幕僚为应付他找出的最佳办法就是糊弄。在正事上糊弄拖延,把力气都用在拍马屁、做政治思想工作等习近平看得懂的事项上,用这些事占满自己的工作时间,在习近平面前则不断强调这类屁事花活的重要性,好在正事烂尾时让自己显得“在忙其他正事”,因此情有可原。

现在,对习近平身边的幕僚来说,自保才是第一位的,什么国家危亡什么财政崩溃都可以滚一边去。这种每个官场成员都把习近平视为最大危险来源的心态,这种整个国家机器都围绕着最高领袖的一喜一怒打转的行为模式,正是习近平精心调教的结果。但这结果也是面对现实危机时官场集体躺平摆烂,把剩余资源全用于释放各种“好消息哄习近平高兴的原因。这是个死局。死就死在已经没有人能让中共决策核心从这种瘫痪状态中复苏,没有人能化解中共神经系统的死亡螺旋。中共国的多重危机本就是“重病”,如今已经拖成了绝症。但对“医闹”的恐惧,却让每个有机会开出处方的“医生”都只敢提出保守治疗。于是病情只能持续加重,病躯只能在群医束手中被耗死。

责任编辑: 李华  来源:RFI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4/0715/20796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