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太空训练和战备司令部(Space Training and Readiness Command)最近对远程模块化终端(RMT)进行了测试,这是太空快速能力办公室(Space Rapid Capabilities Office)的一个新系统。该办公室的任务是“向美国军方快速提供首创的太空作战能力”。(Isaac Blancas/美国太空部队)
为尽可能避免出现“今日乌克兰、明日台湾”,美国一再申明“不支持台湾独立”,另一方面加速美军的军事转型,实质性调整印太军事部署,将威慑战略落到实处,让中共不敢轻启战端。用美太空军司令怀廷(Stephen Whiting)的话说,“我们的工作就是让对手不安,这样每天早上(我们的对手)醒来时就会说,‘今天不是发生武装冲突的日子。’”本文对近期美军针对中共的军事部署略为介绍。
美国太空军
2019年,美军组建第六个独立军种——太空军。2023年慕尼黑安全会议期间,美国太空军作战部部长萨尔茨曼表示,太空在短短几年内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中共是“最具挑战性的威胁”。2024年5月,萨尔茨曼透露,美太空军部署模式将出现重大变革,试点“动态太空作战”,确保在高新疆域的非对称优势;7月,美国太空军称即将部署一种新型陆基干扰器,旨在阻止中共或俄罗斯卫星在冲突期间传输有关美军的信息。
鉴于中共“正在以前所未见的速度扩展其太空能力”,试图利用卫星以“远程精准火力”击沉美国航母;2022年11月,美军组建印太地区太空军;同年12月;在韩设立该军下属的驻韩美军太空军。2023年7月,美国太空军和日本航空自卫队在横田基地(东京)举行了首次太空会谈;8月,美日韩戴维营三边峰会,提出“加强关于太空安全合作的三边对话,特别是关于太空领域的威胁、国家太空战略和负责任的太空使用”。随后,美国《星条旗报》、日本《产经新闻》相继报导:美国正加强与包括日本在内的盟军的太空合作,一个新指挥所“很快就会在(日本)那里成立”,已有一小部分士兵在日本工作;将设立隶属美国印太地区太空军的“驻日美太空军”(暂定名),设置地点为驻日美军司令部所在地横田基地(位于东京都)。
美军印度洋-太平洋太空司令部指挥官马斯塔利尔(Anthony Mastalir)准将表示,美国太空军在这个区域致力于如何保护美国与盟友部队不受中共的“杀伤链”危害(指的是共军寻找、定位、追踪、接战及评估目标的能力)。今年2月,美日澳曾展开联合演习“利刃”(Keen Edge)时,假设驻日美国太空军的存在。马斯塔利尔说,当时演习取得了“相当有力”的成果。
中共军事专家分析,驻日和驻韩美军成立的太空军部队,不仅是一支情报支援部队(例如有针对性地调动侦察卫星来获取情报),也是采用软杀伤手段的作战部队(比如针对敏感区内的导弹试射情况,美日韩反导作战体系进行联合行动,部署大功率的卫星信号干扰装置等等),更是美国在进行长远的战略布局。
美国空军
中共空军和火箭军,花费了几十年时间和数千亿美元来创建一个作战理念——“体系破击战”( system destruction warfare),即破坏和瘫痪敌人作战体系以及整个战争体系中的指管中枢、通信节点及要害目标。
为应对中共威胁,美国空军正在重组。2月12日,美国空军公布了二十四项举措,分为人才培养(Develop People)、战力生成(Generate Readiness)、力量投送(Project Power)和能力开发(Develop Capabilities)四个方面。目标是使空军更快、更敏捷、更具杀伤力,从而威慑并在必要时击败中共。美国空军部长肯德尔(Frank Kendall)说,“没有时间可以浪费了。我们将改革空军,并将其直接指向最具挑战性的威胁。”
美国空军在印太地区强化轰炸机的部署。之前,曾有B2、B1轰炸机、B52轰炸机进驻关岛。今年5月23日中共环台演习后,美军立刻派出4架B1轰炸机部署到关岛。
7月以来,美国宣布将在未来几年实施一项升级多个驻日美军基地战术飞机的计划,这项涉及超过100亿美元的能力投资,旨在展现出对中共无缝威慑姿态。例如,48架F-35A将替换在日本三泽基地的36架F-16,全面升级到第五代战机(三泽基地距离台北大约2,500公里,距离北京约2,100公里));广岛附近的岩国海军陆战队航空基地等部署F-35A和F-35B;另外,美国海军在岩国第5航母打击群部署了F-35C飞行大队。
在强化印太地区部署之外,美国空军还在推动发展第六代战机,以及“协同作战飞机”( CCA),未来美国空军200架“下一代空中优势”(NGAD)战斗机和300架F-35战机能与1000~1500架“协同作战飞机”(CCA)搭配,构成美国空军空战的基础。
此外,由于中共的导弹可以打到美国在西太平洋地区的主要基地,美国空军正在寻找更多“战时可以用于分散其太平洋部队”的基地。对美国空军而言,据美国《星条旗报》2023年12月27日报导,正在重新启用当年用于起飞向日本投放原子弹轰炸机的机场——提尼安岛北机场。提尼安岛(或译天宁岛)是西太平洋上北马里亚纳群岛的三大岛屿之一,位于塞班岛西南5,000米,关岛东北160千米处。该岛北机场,1945年时有4条8,500英尺长的跑道,可供B-29“超级空中堡垒”起飞空袭日本,但在战后于1947年被废弃。
美国海军陆战队
2020年3月23日,美国海军陆战队公布《2030部队设计》(2021年年底又公布了“替补部队概念”,作为“部队设计”的补充),开始战略转型:第一,服务于以中共和俄罗斯为目标的“大国竞争”战略;第二,海军陆战队“本应是一支填补陆军、海军和空军作战空隙的重要力量”,让海军陆战队“回归海战”,回归其“国家远征军”的定位,“与同级别对手展开各类小规模战争”,主要任务是取得海上控制权、发挥区域拒止能力,确保美军的“行动自由”。海军陆战队改革重点,是裁撤“又大又贵”的有人重型武器装备,提高智能装备和远程武器的比重,将传统的陆战团改编为“濒海作战团”,“化整为零”,使其更适应未来在多个岛屿开展协同作战的环境,实现“以陆制海”作战目标,
2022年3月,美国海军陆战队首个“濒海作战团”在夏威夷成立。2023年11月在冲绳组建了第二支“濒海作战团”,美国海军陆战队司令史密斯表示,这支新组建的“濒海作战团”旨在反击“中(共)国的侵略”,“负责在第一岛链内迅速部署到菲律宾,以分散作战空间,保护从日本到菲律宾再到夏威夷的战略通信线路”。2025年可能在关岛部署第三个“濒海作战团”,以“对抗来自中(共)国的攻击”并保护日本、菲律宾等盟友。
一个“濒海作战团”由1,800人至2,000人组成。根据美军构想,如果西太平洋地区爆发大规模冲突,“濒海作战团”主要任务不是执行传统的两栖攻击,而是在“第一岛链”等“中(共)国远程火力覆盖范围”内沿岛链动态分布式部署,构筑多层“远征前进基地”,收集情报以及使用反舰导弹击沉舰艇,从而牵制共军并为美国海空军主力提供火力引导,为两栖登陆舰实施“前沿海域控制作战”奠定基础,最终完成对关键海峡的封控。
在上述基础上,2023年上任的美国海军陆战队司令史密斯又力挺“内线部队”作战概念和“首战即用、随时可用”理念:未来,“内线部队”将深入战场最前沿,在对手防区内部署和行动,进而强化“抵近威慑”,并为后续联合部队行动提供战场态势和预警情报。该概念强调与航母、战略轰炸机的“远距威慑”相呼应,更加突出机动灵活和实战运用效果。
而美海军陆战队首支“战斧”巡航导弹连已按计划承担战备任务,其打击范围可达1,600公里,提升“以陆制海”和机动作战能力,使得“小型、易维护”的“海军—海军陆战队”一体化作战部队显露雏形。
此外,驻留在冲绳的美国海军陆战队将于今年12月开始向关岛部分迁移。按照2012年日美两国政府达成的计划,将把目前驻留冲绳的约1.9万美军人员中的4,000人移师关岛,另外5,000人被撤到夏威夷和美国本土,最终将冲绳的人数降到1万左右。
美国海军
近年来中共海军规模大增,舰艇数量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美军判断,中共“海上野心”膨胀,中共海军由第一岛链内的近海向外地积极展开活动,而潜艇是其探路者。于是,美国正以中国近海为重点,在印太海域重建、升级冷战式的综合水下监视系统(IUSS)。2022年10月,美国将位于华盛顿州惠德比岛的海洋处理设施命名为“海底监视司令部”,负责升级综合水下监视系统。
与对付苏联类似,美国致力于在中国近海获得可靠的水下态势感知能力以支持进攻性威慑;具体目标,一是压缩中共潜艇的活动空间,二是支持美军主力舰艇的前沿军事活动。在中国远海,则建设预防性的水下态势感知能力:在北太平洋纵深升级原本针对苏联和俄罗斯潜艇的综合水下监视系统来应对中共潜艇;在南太平洋,与澳洲合作,将“威慑和防御中(共)国的海上强势”的反潜战确定为“奥库斯”(AUKUS)的重点之一;在印度洋,不仅美日2005年启动的“鱼钩”(Fish Hook)水下防线已计划延伸到安达曼尼科巴群岛,而且美国积极与印度进行反潜合作磋商,分享相关敏感技术,美印在关键水域举行双边和多边反潜演训已成常态;2018年12月建立的“印度洋信息融合中心”(IFC-IOR)是“印太海域态势感知伙伴关系”(IPMDA)计划的重要节点,印度也有意与美国在马六甲海峡西口共建预警中共潜艇进出的“鱼钩”系统。
水下有效监控只是美军获得制海权的一个部分。为维护海上优势,美军聚焦印太地区,推进“由海向陆”到“重返制海”的海上战略转型,印太司令部还在海军主导、其它军种协同下,发展出“太平洋威慑”为核心的战略概念。一个突出表现,就是印太开始部署双航母舰队。过去70多年来,辖有“里根号”航母的第七舰队一直在印太地区保持前沿存在,与“第一岛链”(北起日本群岛、琉球群岛,台湾,南至菲律宾、大巽他群岛的链形岛屿带)共同构成了美军的第一道防线。但自2015年起,美军提出“第三舰队前移”(辖有“林肯”号航母),在西太平洋上,美军逐渐形成双舰队部署。
近年来,美海军作战舰艇总数基本维持在270至300艘之间。2016年起,美海军提出“扩军计划”。2024年3月,海军向国会提交了最新版的未来30年造舰计划,延续了“381舰”方案,其中包括12艘核动力航母。美海军正推进新一代的哥伦比亚级弹道导弹核潜艇项目。美海军还发注重发展无人舰艇,计划到2045年拥有约150艘无人水面舰艇及无人水下航行器。
2023年11月,美国海军部发布新版战略指南《一个海军—海军陆战队团队:海军部建设优先事项》,明确3个优先事项:强化海上优势;战斗文化建设;加强多方合作(包括深化与盟友合作、与防务承包商和智库的合作、与国会两党保持交流与合作等等)。
万一2027年以前爆发台海战争,美军印太司令巴帕罗(Samuel Paparo)6月在香格里拉安全会议期间接受采访时披露了一项名为地狱(Hellscape)的应变计划:美军会部署数以千计的无人潜艇、船舰和飞机,涌入台海,把台海变成无人的地狱(hellscape),让中共军度过非常悲惨的一个月,为己方争取时间。
美国陆军
2月27日,美国陆军发布白皮书《陆军部队结构转型》,宣布未来转型路线,剑指中共,即所谓聚焦于对抗技术先进的军事大国的大规模作战行动。转型主要内容有三:(1)优化兵力结构,瘦身强体;(2)发展新型作战力量,应对未来战争;(3)改革征兵制度,提升人才质量。核心是:组建多域特遣部队(MDTF),增强防空和导弹防御能力,加强反无人机作战力量,扩充机动短程防空部队。陆军计划,组建五支多域特遣部队,其中三支部署在太平洋地区。
2024年转型计划,列举了4类旨在提供新能力的部队。(1)多域特遣部队。这直接针对中共多年打造的“反介入/“区域拒止”战略(其目标是阻止美军进入“第一岛链”地区)。目前,美国已组建三支多域特遣部队。该部队是战区级别单位,下辖一个司令部及本部营、一个多域效果营、一个战略火力营、一个“间接火力保护能力”(IFPC)营,以及一个旅部支援营。(2)计划增设4个“间接火力保护能力”(IFPC)营:提供短、中程能力,用于防御无人航空系统、巡航导弹、火箭、火炮和迫击炮;(3)计划组建9个反小型无人航空系统(C-sUAS)炮兵连:将并入间接火力保护能力和师级防空炮兵营,对抗小型无人航空系统威胁;(4)增设4个机动短程防空(M-SHORAD)营:对抗低空飞行威胁,包括无人航空系统、旋翼飞机和固定翼飞机。可以看出,这次转型深刻总结了俄乌战争的经验,并充分体现了美国的军工科技优势。
针对中共的导弹威胁,美国陆军还计划于今年年底前在亚太地区部署一种新型中程导弹系统。4月3日,美国陆军太平洋地区司令弗林(Charles Flynn)在美国驻日大使馆向日美两国媒体记者表示:“我不会讨论什么系统,也不会说何时何地,我只是说将会有远程精确火力能力进入本地区”。
结语
从以上美军的转型和印太部署来看,美军确确实实在遂行威慑战略。当然,美军的威慑战略有相扣的三环:一环是大力帮助台湾提升自我防卫能力,一环是保持美军强大战力,一环是联合盟国来共同塑造遏制中共军事冒险的战略环境。三环都取得了相当进展。
7月24日,美国国防部印太事务助理部长拉特纳在华府智库“美国企业研究所”(AEI)回应提问时表示,强化台湾吓阻力方面,美国从作战概念及军事部署着手,台湾也强化军事及整个社会的韧性,在各方面上,发展走势都非常强劲。这个评价是切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