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长城的尽头之所以设置在大海上,为的就是形成敌人无法逾越的分界线。(示意图:Shutterstock/达志)
作为世界十大建筑奇迹之一的万里长城,最早是由秦始皇时代所建造,尽管是为了抵御不同时期塞北游牧民族的侵袭,但万里长城历经了2千年的战火依旧不倒。不过外界不解,为何长城的尽头却是在海上?其实原因很简单。
古代中原王朝,频频遭受游牧民族侵犯,为了抵御外侮,自春秋战国以来,各诸侯国就在边境修筑城墙,其中以秦始皇建造的秦长城规模最大,动用30万人,直到明朝历经多次大规模修建才有了现在所见的明长城。不过长城的尽头却是在海上,也就是被誉为天下第一关的山海关,同时是长城最东边的尽头,有“老龙头”之称。
根据《搜狐网》报导,老龙头是明代唯一的一段海上长城,集山、海、关、城于一体,城楼高度约14米,目的是为了防御,毕竟古代军队都是陆上作战,在这里设置长城的尽头,就形成了敌人无法逾越的分界线。
不过从史料发现,明朝中期全国年平均气温开始下降,许多年的冬天变得极为寒冷,使山海关一带海域结冰,北方游牧民族看准这个机会进行偷袭,也成为海上防御漏洞。明代蓟镇总兵戚继光才会修建入海石城,期间为了增强石城的稳定性,还将入海的岩石表面凿平,再铺上条石做为地基,老龙头才得以屹立不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