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钩沉 > 正文

东南互保 为何地方不肯听朝廷诏令?

作者:
李鸿章向朝廷回电报说:“此乱命也,粤不奉诏。”就是说:朝廷,你这个命令是“乱命”,是胡乱下的命令,广东绝对不能够听从。 朝廷向十一国宣战,完全没有考虑到西方列强可以利用这份宣战诏书,对长江和沿海进行攻击,所以这份诏书必然遭到东南各省的反对。 “东南互保章程”是对朝廷错误指令的否定,是应用国际规范的来防止西方趁机侵略的手段。 很快,湖广总督、两江总督、两广总督,还有山东、福建、浙江、安徽等省的督抚达成了一个协议,就是“东南互保”协议。就是东南各省绝对不听从朝廷的旨意,不跟西方开战,单独与西方议和。

庚子事变使清朝出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局面:战争时期,地方官员完全不理会朝廷的命令,也不去援助朝廷。这样的局面是如何形成的?这一讲就让我们探讨一下在清朝溃败前期,历史被折射出了哪些信号。

这一讲我们的主题是庚子事变。当时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慈禧光绪逃往西安,中国遭遇了历史上最严重的失败。

而更有意思的是,在这次事变之后,清朝政局出现了一个从未有过的局面,那就是在战争的时候,地方官员完全不理会朝廷的命令,不去援助朝廷。这在中国大一统的历史上是完全没有过的。比如以前周朝的时候,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各地的诸侯都会跑过来保卫都城的安全;又比如北宋的汴梁(即,今天的开封)被金人包围的时候,各地的军队也会赶过来保卫首都。但是庚子事变之后,各个地方政府都按兵不动,还和西方各国独立签订了互不侵犯的约定。史称“东南互保”协议。这在中国可是从来没有过的事情。

庚子事变这件事情的起因是什么?刚才我们说的“东南互保”协议又是怎么回事?这一集我们就来解决这两个问题。

▲天津的义和团准备集结

美国国会图书馆藏

关于庚子事变的起因,就是义和团运动。义和团的口号最早叫做“反清灭洋”,但后来义和团的口号从“反清灭洋”变成了“扶清灭洋”。这是为什么?因为清朝廷对义和团的态度有了一个180度的转弯,从清剿改成了安抚,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改变呢?原因只有一个,就是朝廷和义和团双方都想灭洋,都想对抗西方对中国的介入与干涉。

从1840年算起的话,那么到1900年,已经60年了,中间还经历过一场很轰烈的洋务运动。为什么清朝会在这个时候,借民众的运动来攻击洋人?这是因为之前发生了戊戌变法,而这场变法失败导致了清朝政治格局的变动。六君子在菜市口被砍头,光绪皇帝也被囚禁起来,慈禧太后甚至打算在这个时候想换一个皇帝。可是,慈禧太后换皇帝的决定遭到了洋人的反对,这个时候的洋人再不是马戛尔尼那个时候,对中国的政治完全没有发言权,这个时候西方列强对中国的政治是要发言的,所以他们表达了态度:不同意大清换皇帝。

▲京城各国暂分界址全图,1900

英国占领区为黄色,法国为蓝色,美国为绿色和乳白色,德国为红色,日本为青绿色

美国国会图书馆藏

慈禧当然很生气:凭什么中国的事我不能做主?要你们洋人管?但是讨厌洋人又怎么办呢?朝廷这时候没有资源可以拿来反对洋人。自从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之后,中国已经不太可能再动用全国的力量来向西方宣战,因为各地的督抚都不会同意的。所以慈禧太后只能代表朝廷,向西方列强宣战。这个小朝廷能够借用和指望的,就只有义和团这样的民间力量。

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以光绪的名义,分别向大英帝国、美利坚合众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大日本帝国、意大利王国、西班牙帝国、荷兰殖民帝国和比利时王国十一国同时宣战,西方列强组织八国联军进行反击,直至攻占中国的首都北京。这就是近代史上著名的庚子事变。

庚子事变当中特别影响中国政局的不是北京攻防战,而是离京城很遥远的“东南互保”协议。这也是这一集我们要说的重点。

当此宣战诏书下到各地方的时候,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员都在反对这份诏书。首先是当时的邮政大臣盛宣怀(1844—1916,清末官员,秀才出身,官办商人、买办,洋务派代表人物,著名的政治家、企业家和慈善家,被誉为“中国实业之父”“中国商父”“中国高等教育之父”)就下令各地的电讯局将朝这份诏书扣押,只给各地的督抚观看诏书,而电告各地巡抚不要服从这个命令。朝廷里面也有反对派,就是进京主持过戊戌政变的直隶总督荣禄,据说他私自告诉李鸿章说,对北京的谕旨不必重视。而李鸿章的职位是两广总督,听到这个消息以后,他向朝廷回电报说:“此乱命也,粤不奉诏。”就是说:朝廷,你这个命令是“乱命”,是胡乱下的命令,广东绝对不能够听从。

▲李鸿章

1896年拍摄,载于阿布齐尔德《李鸿章:他的人生和时代》(1903)一书

另外有个记载说,当时有人帮湖广总督张之洞起草给朝廷的回电,电文里说“不敢奉诏”,然后张之洞一拍桌子说:这个老寡妇要吓他一下。老寡妇说的是慈禧太后,最后张之洞把电文改成“死不奉诏”,口气非常严厉。很快,湖广总督、两江总督、两广总督,还有山东、福建、浙江、安徽等省的督抚达成了一个协议,就是“东南互保”协议。这个协议的内容,就是东南各省绝对不听从朝廷的旨意,不跟西方开战,单独与西方议和。张之洞甚至提出了一个方案,说一旦北京保不住,光绪和慈禧都死于战争中的话,那么东南这些地方官僚就会推举李鸿章出任中国的“伯理玺天德”,“伯理玺天德”是英文的译名,president,就是总统的意思,也就是说要推举李鸿章出来当总统。

▲张之洞朝服照,拍摄年代不详

李鸿章的一个幕僚,还写信给孙中山,说李鸿章因为北方的义和团运动,希望让广东独立。希望孙中山能来广东帮助李鸿章。你看这不都乱套了吗?孙中山是清朝眼中的乱党、反贼,李鸿章居然要跟他来合作对抗朝廷。

“东南互保”协议不光是在东南督抚之间签订的协议,它同时也包括了由李鸿章为代表,与西方各国达成了“保护东南章程”九条。“保护东南章程”主要是防止西方各国利用朝廷的宣战诏书来侵略东南。如果朝廷对十一国的宣战成立的话,那么西方各国从长江或者沿海来攻击东南各省,就有了合法的借口,而东南各省是整个中国的财源所在地,整个中国的主要的财政收入都来自于东南各省,如果东南一乱的话,那么中国也就大乱了。要防止这种情况发生,就必须按照国际规范,东南各省督抚不承认朝廷的命令,把东南跟朝廷分割开来,与西方各国单独签订一个互不侵犯条约。

“东南互保”协议都有什么内容呢?

主要就是警告被宣战的西方各国:中国的兵力可以保护中国的土地,也不会针对外国人发起武装的进攻。希望各国的军队在租界里好好待着,租界以外归我们保护,两不相扰。外国人,也不要靠近我们的炮台,免得发生误伤。如果各国不经过我们允许,派兵轮驶入长江的话,万一要是引发冲突,伤害了你们的人命或者产业,那么事后中国不负责赔偿。各国的在华洋人,偏僻的地方希望就不要去了,不然出了事儿我们也概不负责。在“东南互保”协议里面说得很清楚,尽管北方在开战,但是东南单独与西方达成和平条款,所以,大家互相要约束自己的士兵,约束自己的民众,不要随意地侵犯到别人的领域。这就是“东南互保”协议的主要内容。

▲“东南互保”协议的主谋策划张之洞和美国人的合影

这份协议的口气虽然很严厉,但它的用意,双方都很清楚,就是东南各省与朝廷各行其是,东南各省坐视北京的失败。这是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王朝从来没有发生过的事情。换句话说,中央政府的一切行为,地方都不负责任,及时中央战败了,地方各省也就是眼睁睁的看着。话说到这份上,这是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王朝从来没有发生过的事情。

那么,为什么地方的官员敢做出这样的事情呢?或者说,为什么后来这些胆大包天的地方官员没有受到朝廷的追究呢?

一方面,朝廷承认单独向西方宣战是一个错误的决定,从事后看来,“东南互保”协议确实是保障了东南各省没有卷入战争。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这个时候的朝廷的权力已经无法再控制各省了。反过来,朝廷还得靠着各省缴纳的税收来供养自己。所以说,“东南互保”协议充分反映出当时清朝中央政府对于各地的控制已经微弱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地步。

我们总结一下今天的内容。

第一,庚子事变主要是以慈禧太后为代表的朝廷,为了保证自己的权力,利用民间的义和团力量来攻击西方的结果。

第二,朝廷悍然地向十一国宣战,完全没有考虑到西方列强可以利用这份宣战诏书,对长江和沿海进行攻击,所以这份诏书必然遭到东南各省的反对。

第三,“东南互保章程”是对朝廷错误指令的否定,是应用国际规范的来防止西方趁机侵略的手段。

责任编辑: 李广松  来源:三联生活周刊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4/0831/20971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