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圳被攻击的日本儿童,终于还是走了,哀悼!
当屡发这种事情,一个常识该被提起:
许多仇杀故事里,即使再凶残的杀手,面对孩子都会有最后的纠结,甚至最终选择放过。
那么,一个什么样的社会、才会屡次在复仇时、首先选择攻击孩子?
面对这样一个距离“人类”二字都还很远的社会,如果你天天去探讨文明社会的话题,会不会有些可笑?
我在移民之前,心中也曾经带着一个话题,就是想用“真正的生活、过日子(而不是旅游)”来看看“文明社会”的样子,看看中国社会“如果如何如何”,会不会也能“怎样怎样”?
但是移民之后的大大小小日常诸事,让我发现自己的这个命题,实在是定的有些“好高骛远”了。
因为,我发现我刚刚离开的中国社会,似乎还不到讨论那个“命题”的时候。
因为,仅仅从日常邻里、店员服务员、政府机构邮局员工(这是新移民经常要打交道的)、乃至后来的招聘辞职再应聘面试、甚至是mall里的陌生人、公交车上的司机乘客、擦肩而过的路人……
一切的一切,从粗线条到小细节,让我对“过去几十年生活的社会”思考最多的,压根不再是“是否属于文明社会”的问题……
而是:过去那个社会,究竟是“人类社会”还是“丛林社会”的问题。
打个比方,比如我们高中时在高二会选择“文理分科”,学生根据自己的擅长与兴趣等等选择文科班或者理科班。
但是,你如果还是初中生或者小学生,那就压根还没有到考虑“文理分科”的时候。
你要选择选择文科或者理科,至少也要到高中再说吧?
我当时的感觉就是,象中国这样一个基本属于“丛林社会”的状态,就像是一个初中生甚至小学生,距离“文明社会”这样类似于“文理分科”的话题还有很大距离,首先想的更多的,应该是如何进入“人类社会”、成为一个高中生,具有进入文明社会的大致基础。
以前,我觉得自己的这番想法很难清晰简洁地表达、特别是被别人接受(更不要说别人可能会跟我提中国的高楼大厦,给我科普高铁5G华为遥遥领先……)。
而今天、过去的这几个月,接二连三地出现袭击日本儿童这件事,让我再次想起了曾经的这个想法。
儿童,本该是这个成人主宰的世界里,距离一切仇恨最远的一群人。
天大的仇恨,都不该攻破“他还是个孩子”这样的底线。
可是,中国社会的人们,似乎还在继承着一种传统美德,那便是几千年来动不动“诛杀九族、屠戮满门”那些区区几个字里关于残忍的异常轻松、以及对妇孺的完全无视?
亦或是史册里在灾荒之年、动辄都会频繁出现的“易子而食”这种恐怕连禽兽都很难选择的传统美德?
所以,英勇无畏的胡友平女士(致敬)挡得住一个持刀的凶徒,但是挡不住一个无底线的丛林社会里“先对孩子下手”的屡屡刀刃。
这样一个社会,首要的话题你还觉得是讨论自由民主法治平等这些吗?
我觉得首先是如何走出茹毛饮血、尽失人伦吧!
(注:本文原题目为《中国距离民主与法治的话题,还很远》,来自推特“卡尼吉亚@WriterCanigg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