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惊人之语 > 正文

冼义哲:这才是以色列让对手闻风丧胆的秘密

作者:

为了对付长时间生活于宛若地下迷宫一般的隧道和掩体中的纳斯拉勒,以色列甚至专门开发出一项完善的技术,得以间歇性地锁定纳斯拉勒的位置。早在2020年1月,以色列就曾锁定过纳斯拉勒,掌握了其将与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少苏莱曼尼(قاسمسلیمانی‎)于黎巴嫩首都贝鲁特(بيروت)会面的情报,当时以色列与美国分享此一情报,让川普政府得以在伊拉克首都巴格达(بغداد)提前成功击杀苏莱曼尼,也因而让纳斯拉勒逃过了一劫。

而去年10月7日,哈马斯(Ḥamās)发动大袭击后数日内,纳斯拉勒的藏身地点再次被以色列成功锁定,当时以色列空军的战斗机都已经升空待命,但该次“定点清除行动”之所以最终没有动手,是因为配合拜登政府要求而取消,舆论普遍认为当时美国政府不愿冒让战争扩大的风险。

谍战美索不达米亚,总理都能下场当“诱饵”

以色列在今次斩首纳斯拉勒前,便曾低调而谨慎地进行前置测试,以军与真主党自2023年以哈战争爆发后便不断跨境交火,此间以色列高效率击杀了约数百名真主党低级别人员,相关情报资讯皆为以色列掌握多时,而这一系列击杀行动的范围绝大多数都位于黎以边界线以北数公里处、一片狭小的冲突区域内。但这其实就是刻意要形塑给纳斯拉勒的“错误认知”,使其低估以色列的情报能力,产生“以色列只能触及低阶军官”的错觉,从而认定自己“相对安全”。

不仅如此,就连以色列总理纳坦雅胡(בִּנְיָמִין(בִּיבִּי)נְתַנְיָהוּ‎)都配合行动,以自身充当“诱饵”。在纳坦雅胡前往联合国开会期间,以色列刻意释放大量虚假资讯,形塑“总理外出开会期间,以军相关军事行动与攻击皆会放缓”的认知,使纳斯拉勒产生自己在这段时间绝对安全的误判。

成功击毙纳斯拉勒后,以国知情人士便向国际媒体透漏,在纳坦雅胡发表演讲前就已知悉此项斩首行动,并且一直在等著情报机构的最终核实确认后再行签署该击杀命令。整起行动的情节事后来看,著实充满戏剧性的色彩。

为贯彻斩首纳斯拉勒的行动目标,以军整合8200部队所侦搜到的所有情资,以及卫星、无人机所拍摄的可视证据,加上军方504部队所收到由线人处提供的情报,综合各方资讯分析,不但无比具体的地掌握了纳斯拉勒所在的位置,就连其所处的地下总部包含深度与确切所在的房间都被精准锁定;也正因如此,以色列空军得以精确计算造成杀伤力最大化的投弹高度和角度,确保摧毁目标。

行动完成后,摩萨德亦投入情报人员确认结果,9月28日(纳斯拉勒被击毙后次日),以色列军方发言人索沙尼(Nadav Shoshani)便在媒体前证实,纳斯拉勒过去的即时动态资讯都被以军掌握。而根据路透社引述知情人发表的报道可知,纳斯拉勒死于一个“没有窗户的房间”(该房间并未被完全炸塌,也显纳斯拉勒对自己藏身地点的安全性充满信心),其遗体完好无损、并无任何明显伤口,最可能的死因──其一是通风系统崩塌毁损导致窒息而死,其二则是巨大的爆炸冲击波导致的爆震伤(脏器与血管被震裂造成内部大出血与功能毁损)。

以色列不计成本击杀纳斯拉勒,真主党新科总书记萨菲丁命运难料

为斩首纳斯拉勒,以色列军方动用了83颗“钻地弹”(Massive Ordnance Penetrator,MOP),每一颗都超过940公斤重,能穿透地面下3至5米厚的混凝土墙后再爆炸(先钻后爆),因此才得以几乎将真主党总部下的整个地宫炸塌。从现场报道的影像可见,被炸出来的坑非常的深,且由于在约地下20米处爆炸,所引发的强震根据官方媒体报道测得震级约3.9级,猛烈程度可以想见。

以色列这次轰炸的目标,是包含地宫在内的真主党总部6栋大楼,目前所有大楼都被摧毁,甚至几乎都炸成了碎片,而如此巨大规模的攻击,也让世人见到为消灭敌人,以色列不计成本的意志。

而随著真主党接连失去纳斯拉勒、亚辛两任总书记,目前纳斯拉勒的表弟、现任真主党执行委员会主席、被认为是二当家(亦有人称其为纳斯拉勒的“影子”)萨菲丁(Hashem Safieddine),已经被真主党协商机构“舒拉委员会”(Shura Council)选举成为新任首领──而其“当选”,显然与其特殊身份有关──萨菲丁不仅是纳斯拉勒的表弟,同时也是苏莱曼尼的“亲家”(纳斯拉勒之子娶苏莱曼尼之女为妻),换言之,他的家族关系使其拥有“双重烈士家属”的身份。

不仅如此,萨菲丁胜选新首领一职显然也具有“伊朗因素”,其个人与伊朗的密切联系,同样也扮演着真主党与伊朗之间桥梁。当把萨菲丁个人身上的标签摊开来看,不难想见对于以色列而言,会如何评价与定位他;在看到以色列对纳斯拉勒如何“出手”后,也让对萨菲丁个人的命运走向会如何感到难料,他会如何“回应”以色列则很可能决定真主党未来的存续。

责任编辑: 方寻  来源:上报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4/1009/21129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