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中国网民认为行业龙头也裁员,相信主因是政府和国企没钱没项目了,且监视器已经到处都是,还能用的就不必换。
中国疫后经济迟迟未见起色影响各地方政府收入,为弥补收入,地方政府转为对民众及企业增加罚款,有学者发现,2022年中国全国罚没(罚款加没收)收入达4283亿元(人民币,下同),创10年新高。
《观察者网》周日(13日)刊出苏州大学东吴智库研究员、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刘成良的文章,指出罚没收入作为非税收入的组成部分,是一种特殊的财政收入手段,近年却异常成长,尤其是在2020年之后。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全国罚没收入约3062亿元,2020年、2021年、2022年分别约为3113亿、3711亿和4283亿元,而2020年至2022年的罚没收入更占去非税收收入逾10%。
文章指出,罚没收入异常增加有2个原因,一是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结构不合理,近20多年来使地方政府严重依赖土地相关收入,房市疲弱造成严重影响;而中国中西部不少县级行政区财政“自主造血”能力不足,长期需要上级提供资金来维持运转和发展,随着自上而下转移支付不足,罚没收入遂成为一些地方政府弥补财力的应急性手段。曾有报道指中国北方某山区县交通违规罚款一年多达3000多万元,惟当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只有一亿多。
党政机关干部被拖欠工资
另一原因是地方政府必要支出的压缩空间有限,如果没有足够财政支持,可能引发较多的不稳定问题,诸如近期河南清丰县及新乡市等地均出现医护人员“追粮”事件,还有地方的党政机关干部被拖欠工资。
上月有自媒体综合各地数据,发表题为〈并非哭穷,是真穷!全国1-7月财政收支缺口5.7万亿〉的文章,《新浪财经》一度转载,但引发热议后随即遭到下架。文章批评,中国庞大的财政支出有40%花在供养8000万的公务员,占全国人口5.66%,如今财政紧张,发薪给“亲人”都有困难,就开始以各种名目出售国有资产,展开“砸铁卖锅”资产处置专项行动,其他手段包括举债、赖账、罚款,以及异地敲诈企业的“远洋捕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