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存照 > 正文

【书摘】《寻找新天地:日本人的环太平洋移动与帝国的定居殖民主义》

第七章美国的日本人先驱者与帝国日本扩张主义正统观的形成

一世的历史创造

直到1930年代,帝国日本才开始觉得需要一套民族扩张的综合叙事。但结合大规模移民与殖民满洲的新政策任务而为之时,日本政府高层和国内知识人从太平洋彼岸同胞的著作发现一套可资借鉴的现成叙事。实际上,扩张主义的历史创造是相互作用的过程,美国日本人移民社会的剧烈(或创伤性)变迁有助于在当地受过教育的居留民之间首先激发这种过程。1920年代初期,美国的歧视性法律依据他们“不具归化资格的外国人”身份而剥夺他们务农和移民的权利时,日本移民集体面临巨大危机,眼看就要危及其民族经济和共同体的存续。许多人感到,针对日裔美国第一代(一世)的制度化种族歧视,加速第二代(二世)的时代到来,二世“优秀”的人种特征连同与生俱来的美国公民权,在新时代里很快就能让他们击败白人种族主义,并进一步扩张美国的“新日本”。在这个脉络下,某些移民知识人承担起一项目的论计划,要总结逝去的一世时代以备日后复兴,将他们集体奋斗和遭受人种迫害的纪录编纂为日本人海外发展的牵强故事:日本民族在美国土地上的进展一时受到白人种族主义压抑。耐人寻味的是,一世作者在这套叙事中不仅将自己的轨迹与别处日本移民和殖民者截然不同的足迹并列,也坚持自己在日本民族于美国扩充影响力,以及美国边疆征服的一页史诗之中发挥双重先驱作用。就这层意义而言,他们的历史创造构成跨帝国的论述成果,要在日、美各自的扩张主义民族史和定居殖民主义之内,同时主张自己的日本人和美国人身份。

纳入日本和平扩张与美国边疆论述元素的日本人移民史基本上因此是跨国的,指向两国受众。一世作者避免二选一,努力在他们的原生帝国与移居帝国之历史开辟出一片正当空间,虽然在日、美任一国内大众的国族化视线中很可能显得自相矛盾,由此兴起的进步叙事通常结合一套双管齐下的论证。一方面是以下这种典型范例:“我等在此已有六十年之经历,自日本国创立以来,本民族集团定居于外国之地者已有数万人,六十年过去,实应以我等北米在留民为最初。我等之历史虽与母国历史分离而独特发展,终属日本历史之旁系,为日本民族膨胀史之第一页。”另一方面则是:“吾辈在米同胞以如此雄壮之决心,横越遥遥太平洋,上陆于半属荒野之北米土地,在不通语言、不知习惯之异境,以血、泪、汗缔造今日之基础……吾等为人生、为社会(指美国),皆尽心尽力在所不惜。……由此观之,在米同胞皆为堂堂之民族发展斗士,亦为北米天地开拓之功劳者,实无可疑。”此种基于对两国之贡献的历史神话化,仍构成美国国内脉络中一世反对人种排斥的少数政治深刻面向之一;因此,对于第一代日裔美国人来说,支持包容于美国边疆历史的后一种言论最为重要─但帝国日本对于这点毫无知觉。

在这套移民创造的历史中,一世“先驱者”的叙事以他们在美国农业不同凡响的成功和反对西方种族主义的斗争为主题;这与日本在国际政治中崛起,并挑战“种族主义”的欧美强权颇有相似之处。移民知识人采用这套言论策略力争与美国白人社会经济平等以及两个人种的文化相容性(cultural compatibility),其原因正在于他们最近遭受的排斥。为了让美国的日本人(重新)提升自身在美国社会的地位,重新定义人种是必要的,他们的祖国对此提供完善的物质支持。一世作者在追求被白人美国平等接纳的过程中,深思熟虑地将他们被排斥之前身为美国开拓者所获得的成就,比作日本帝国现今崛起为世界强权。移民史家推断,一世不仅驯服大半抛荒的西部土地,更因其“[农业〕技术之卓越手腕”及优秀之人种特征,而使得“日本人耕作之农园始终青翠,其产品之优良始终凌驾于其他人种”─日本人能如此有效地与西方竞争,也正因如此。这种历史发明也基于一种观点:他们的共同体在当地和全球都是日本对抗白人种族主义的伙伴,此一论点受到1,300页大部头的《在美日本人史》所推崇。这部1940年出版的著作由加州各地移民知识人和日本人社会领袖合力编纂,其中断言一世早在所有日本人群体(包含祖国的日本人群体)之前就遭受盎格鲁撒克逊人的挑战。同时,这些先驱者身为扩张的人种/民族也在祖国尚未对海外发展的天命表示决心之前,只手率先推动日本的海外发展。

这些构想和叙事轮廓所不可或缺者,乃是对日本移民身份认同的简化,从而调和定居殖民者和临时移工两者的对立形象,使之有利于前者。正如本书第一章详述,美国多数日本人起初在1885至1924年间来到夏威夷蔗园和美国西部农田工作,但实际上也有少数受过教育的个人和留学生为了在美国土地上追寻“新日本”而来到。即使有些人在排日煽动爆发后返回家乡帝国或被驱赶到别处,其他移民知识人仍续留在美国西部最初的新天地。这群数字上的少数之所以能特别主宰族群认同建构过程,及整体上的历史创造过程,与他们所能享有的共同体领导地位、财务资源和日本人印刷媒体有关。在农业地主和商人阶级支持下,一世作者将毫无区分的爱国定居殖民者形象投射于他们的群体认同之上,同时拒斥任何与原型移民的瓜葛,这群尚未开化的劳动人群在战前日本和白人美国都饱受鄙视。一方面,这些自诩的日本人“开拓者”透过精心策划的历史建构,对抗白人排外论者所指控的日本人不可同化和奴隶地位,要求受到美国包容。另一方面,他们也希望以更为体面的外表包装自己,目的在于驳斥日本人当时盛行的刻版印象─把美国居留民看成怠惰的无用农工。

责任编辑: 李广松  来源:思想坦克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4/1020/21178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