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协会近日发布了一份全球对华好感度数据库(Global Public Opinion on China, GPOC)。结果发现,在将人口加权之后,全球对华好感度平均值为-12%,负面看法多过正面。
世界各国对中国的好感度,红色为正数,即正面评价多于负面评价,蓝色为负数,好感度随颜色深浅而变化
该数据库规模庞大,收集了自2000年以来的160多个国家的2500多份英语调查,以及3000多份其他语言的调查。之后,亚洲协会将这些数据“再编码”整合到一份数据库中,最后找到了许多有趣的发现。
数据库显示,不同区域之间对华看法迥异。通常而言,目前“全球南方”(意指发展中国家)民众对中国往往更有好感。其中,除了中国本身,好感度排名前五的国家分别是瓦努阿图、古巴、佛得角、利比亚和塞尔维亚。俄罗斯排名前十。从区域上看,对中国最有好感的是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国家,当地民众对中国的正面评价比例普遍比负面评价高出50%。报告称:“中国在非洲收获的好感并不仅仅限于精英阶层,而是深入普通民众。”
然而,并非所有发展中国家都对中国有好感,印度、土耳其和伊朗等国家民众对中国看法则较为负面。
另一方面,对中国看法最负面的国家是日本,其次是芬兰、科索沃、瑞典和丹麦。美国对中国的好感度则排在倒数第11位。其中,日本对中国看法长期负面,仅在2002和2003两年好感度为正数,其他时间均是负面评价多于正面。然而,并非所有国家都一直如此。倒数第二名芬兰、第七名澳大利亚等国则是从2018年开始才对中国看法转为负面。美国民意是在2012年以后开始对中国转变,之前基本保持中立水平。
就像美、澳、芬等国看法改变一样,全球范围内对中国的态度也在变化。总体而言,全球对中国好感度在2001年达到巅峰,正面看法超过负面34%,之后就缓慢地持续走低。然而,在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后,世界对中国的好感度出现了暴跌,首次跌为负数,达到-7%。
世界各国对中国的好感度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报告表示,新冠疫情影响非常严重,哪怕是在发展中国家。“中国在西方工业化国家的形象下降有据可查,但 GPOC的数据库显示,从2019年到2020年,中国在全球南方(发展中国家)的净好感度平均下降了十多个百分点。中国的形象在拉美和南亚尤其受到打击;但在中东和非洲相对不受影响,在东南亚甚至有所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