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钩沉 > 正文

一桩奸情,X翻大清 看起来比红朝天差地别

道光年间,浙江德清县,最有钱的家族,当属蔡家,胡家,徐家,谈家。

这德清县的四大家族,你可以把他理解成是《红楼梦》里的贾史王薛四大家族,反正那在当地是有钱有势,属于上流阶级,而在这四大家里,又当属徐家的势力最大,我们称为德清徐氏。

这徐氏一家,了不得,自本朝开国以来,成了翰林的就有五位,在道光的父亲嘉庆的年代,徐氏中更出了一个叫做徐端的人物,入仕为官,一路做到河道总督。

我们的故事,就要从德清徐氏中,一个叫做徐宝华的人,开始说起。

这徐宝华呢,是徐氏大家族中的一员,或者说是其中一支。

徐宝华是命里无儿,膝下无子,只有一个侄子,叫做徐敦诚,爷俩在一块住,来往也密切,感情也不错,因此徐宝华就拿他这个侄子绵延香火,视如己出,当做亲儿子来生养。

徐敦诚长大之后,徐家给他安排了婚事,娶了德清另外一户大家族蔡家的一个女儿,我们称为蔡氏。

在当时看来,这本是一桩门当户对的美好姻缘,可是蔡氏嫁给徐敦诚,迈入了徐家的大门,她才发现,这日子其实并不好过。

老公公徐宝华岁数挺大了,原配妻子早已病故,但是徐宝华还有一房妾室,叫做倪氏。

这倪氏,生性风流,不甘寂寞,蔡氏没嫁过来之前,就和侄子徐敦诚有不正当的男女关系,蔡氏嫁过来之后,两人还是不知收敛,藕断丝连,经常在私底下幽会。

这蔡氏毕竟出身名门,他们蔡家也是出过状元的,大户人家的小姐嫁过来,一是不愿意和倪氏这荡妇计较,二是事情传扬出去,这谁的脸上也不好看,因此蔡氏只是看破不说破,将就着能过一天是一天。

(戴熙忆松图卷 局部)

可是,蔡氏越是忍让,这倪氏和徐敦诚俩人的行事就越发张狂,以前他俩做些苟且之事,还背着点人,现在竟连人也不背了,光是被蔡氏撞破奸情就有好几回。

就说这蔡氏忍辱负重是好脾气,可是谁能见天儿的受这个气啊,因此有时候撞见奸情,蔡氏也不由得怒骂几句不要脸。

但是这光骂啊,不解恨,想这蔡氏也是名门闺秀,嫁了个丈夫,这丈夫竟然和婆婆整日偷情,她恼也恼了,骂也骂了,可终归制止不了丈夫这荒诞下流的行为,因此郁结腹中,生了一场大病,没几天就病倒了,乃至于到了卧床不起的地步。

这坏人,真是无下限的坏,倪氏虽然是小妾,可徐宝华的大房早已故去,因此这么多年来她在徐家一直是以当家主母的身份自居的,本来是她下流淫荡,是她理亏,可蔡氏骂了她几句,她反而觉得自己受到了侮辱,因此对蔡氏是怀恨在心,她是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她看蔡氏病倒在床,心生毒计,竟然买通了伺候蔡氏的丫鬟秋香,趁着蔡氏久病昏睡时,由秋香按住蔡氏的手脚,使其不能动弹,然后倪氏则找来绳子往蔡氏的头上这么一套,竟把蔡氏给活活勒死了。

(携琴访友卷 局部)

把蔡氏杀掉之后,倪氏更是瞒天过海,派人到蔡家去报丧,说你们家嫁过来的媳妇蔡氏,几日间患病已久,发痧死掉了。

发痧,说白了就是我们现在经常提到的热射病,是经常暴露在高温环境中,引发的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的急性障碍疾病,可致死。

这个说法,那就有点胡来了。

蔡氏不是丫鬟仆人,她是少奶奶,嫁到徐家之后那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好吃好喝的伺候着,夏天也都会猫在堆满冰块而用以消暑的屋子里,怎么可能发痧而死呢?

而且吧,这蔡家也是德清大户,权势之家,能没有明白人么?能是那么好糊弄的么?他们早就听外界风传,说徐家老爷徐宝华的小妾倪氏和徐敦诚有私情,现在偏偏蔡氏死了,蔡家人瞧见蔡氏尸体的时候,还发现蔡氏的脖子上有勒痕,一切的一切都太可疑了,您说蔡氏是生病而死,蔡家没人信,也绝不接受,他们认定其中有鬼,高度怀疑蔡氏是被人杀害的,于是,蔡家立刻就到德清县衙去告状,要求衙门派人介入蔡氏之死,还要开馆验尸,查明死因。

可是奇怪了,蔡家报官,德清县衙受理案件是受理了,但却受理的很不积极,拖拖拉拉,按照当时的规定,这既要验尸,就必须要德清县的县令黄兆蕙亲自前往,可是这黄县令,自打蔡家告了状,他就说自己感冒了,说自己行动不便,好几天过去了,案子只是在德清县衙里放着,属于是一个受理了,但是无人处理的状态。

黄县令为什么推拖不办呢,很简单,因为他收了徐家的贿赂,他要按照徐家的意思办事,那徐家什么意思呢,意思就是这事儿先拖着,能拖多久是多久。

徐家打的好算盘,可是蔡家不是普通人家啊,也是德清四大家族之一,那也不是好惹的,黄县令不受理,他们就一直告,甚至派出了家里边有生员身份的人去提告。

这生员啊,就是已经通过了比较初级的几场科举考试的人,民间俗称叫做秀才,秀才当然不是官儿,可问题是秀才属于“士”,他已经脱离了平民阶级,见了县令有时候都不用跪的那种,蔡家的秀才出马,黄县令拖不住了,只好同意开棺验尸。

但是这黄县令啊,很明显深谙中庸之道,他不想要蹚这个浑水,徐家和蔡家都是士绅大族,两家在德清都是有话语权的,县里体恤孤寡,他们牵头,修桥铺路,他们掏钱,钱粮税赋,朝廷捐输,那都需要这些士绅们鼎力支持,黄县令用得到他们是一方面,另外一方面,徐家和蔡家多少都有人在朝中做官,而且随便搬出一位来,都比他这小小县令的乌纱帽要大,这谁也不好得得罪啊。

因此,黄县令虽然同意开棺验尸,可是他还是推说自己感冒了,而是把这个案子移交委派到了隔壁武康县,让武康县令代为受理。

武康县令呢,对这案子也没有多少热情,因为对他来说,这完全是同僚把不属于自己的工作弄给自己来处理,自己这是加班,加之当时正是盛夏时节,蔡氏的尸体没有得到妥善保存,已经开始发烂发臭,这在验尸上就增大了不少难度,武康县令把案子接过来,他也只是例行公事,随便看看,说这尸体现在有点腐败了,不好勘验啊,耗时费力,衙门里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出结果,反正你们就等消息吧。

(费丹旭红线盗盒图扇页 局部)

说白了,案子还是在继续拖着。

蔡家一看,这不是糊弄鬼呢么?德清衙门拖,武康衙门也拖,拖来拖去这蔡氏的尸体都烂没了,到时候死无对证,这案子不就让徐家糊弄过去了?

考虑到这一层,蔡家也不在县一级做周旋了,而是直奔杭州城,到杭州按察使司去再行提告。

清时的地方行政单位,一般分为三级,也就是省府县,就拿本案来举例,德清县衙那就是县一级,德清县归湖州府管,那么湖州府衙就是府一级,而湖州又归浙江省管,浙江省的最高行政单位都设置在杭州,所以杭州就是省一级。

您看,蔡家直接省略了府一级,到整个浙江最高级别的司法监察单位去告状了。

在古代,越级告状是违反流程的,就是你只能一级一级的告,你要越级告状,都会被打回原籍,顺便再挨一顿板子,蔡家敢直接到杭州按察使司去告状,说白了还是蔡家在朝廷里有人。

按察使司还是比较遵守这个制度的,虽然碍于蔡家是乡绅大户,因此没打他们的板子,可是也没直接受理这个案子,而是把案子驳下到了湖州府,让湖州知府方士淦介入调查。

把案子给你送到了府一级,这也算是很给蔡家的面子了。

责任编辑: zhongkang  来源:历史挺有趣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4/1203/21391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