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午时指的是我们平常所说的中午时分,也就是每天中午的11点到下午1点之间,所以又被称为“日中”;这时候太阳高悬于人的头顶之上,直射于下光芒万丈,投向地面的阴影最短;因此它被中医认定为一天当中阳气最为充盛之时。
中医理论若究其本质而言,它的核心其实就是阴阳二字,而阴阳分布于时辰之中两个最重要的节点,就是子时和午时。因为子时和午时,在自然界天地之中是阴和阳的转折点。尤其是午时,还是人体十二经脉中心经的当令之时,所以在十二时辰中,最适合养心的就是每天的中午时分。
配合阳气运行,“先午睡再午餐”远离肠胃病
其实午时养生最主要的两件事就是吃午饭,睡午觉。其实这两件事还是有先后顺序的。正确的顺序是先睡午觉再吃午饭。
有些人恐怕要说了,“我一直都是吃完午饭再睡午觉的啊!”虽然这是我们长久以来形成的习惯,但其实是不正确的。从早晨起床开始,阳气一直处于上升阶段,但是午时开始时,阳气到达顶峰转为往下走。此时,阴气初生,阴阳相交。这时是最佳的休息时间,所以最适宜午睡,而不是吃午饭。
而且,吃完午饭就睡觉也是不科学的。因为吃完饭,胃里的食物正需要消化,可睡眠会影响消化,胃病、肥胖就进而找上门了。
另外,午时是心经值班,到了下午1点就是小肠经值班了。所以,12点半左右吃完午饭,到了1点,这时是小肠经发挥功效的时候了。该消化的就消化,该吸收的就吸收,该丢弃的就丢弃,保证肠胃病离你远远的。
午睡能调和脏腑、降心火助睡眠
按照《黄帝内经》的说法,凡善于养生者,首先要“法于阴阳”,也就是说人要养生保健,一定要懂得和遵从自然界和人体中阴阳转换的客观规律,绝不可逆天而行。
养心、护心者,在午时小憩片刻休养生息非常必要,古人称宁静才能致远,中医说养心方可安神,所以我们绝不应该在这天地之气最为重要的转换时刻去惊扰它、劳累它。
中医认为,午时人与自然,阴阳相会、水火交泰,也就是古人所称的“合阳”。在阴阳相交的时刻是养生的关键时期,此时午睡,能让身体进行自我调整,协调脏腑之间的关系,帮助恢复元气。
此外,心属火,很多失眠都与心火过旺有关。每天坚持午睡,心火慢慢就会降下来。
午睡别超过1小时!按揉中指尖,缓解心慌气短
午睡也大有讲究。首先,时间宜在15分钟到1小时之间。如果睡不着也没关系,闭眼睛眯一会儿,对身体也是非常有好处的。午睡的时候,心归于沉静,其实也是一种养神的好方法。
很多失眠都与心火过旺有关,每天15分钟到1小时的午睡,可以将心火慢慢降下来。
每天午时,可以找中指指甲根部两侧一个最痛的点,按揉3分钟,力度不要太大,以微痛可忍受为度。这个方法对心慌、气短、胸闷不舒有调养作用。
分别按左右手中指的指尖1分钟,然后比较一下两只手的疼痛感,哪只手的疼痛感明显,说明这一侧的肢体较疲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