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中国经济 > 正文

天地人同时失调 全球或要进入“谷灾”时代

正当美国次级房贷问题引爆全球“股灾”震荡未歇之际,全球谷物价格迭创新高,从粮食需求面而言,不啻为一场超级“谷灾”。许多分析者认为,这场“谷灾”可不像股市吹泡泡,达到高峰后就破灭探底,小麦、玉米、大豆这三样最基本的大宗物资在近年价格齐扬,可说是为高粮价时代揭开序幕。

  台湾《财讯》杂志指出,进入高粮价时代的讯号,除了商品期货市场不断攀升的指数之外,更值得注意的是许多粮食的全球库存量连年降低,包括小麦、玉米、稻米都在这两年写下了近二十年来的新低纪录。谷物的供需危机开启了“吃饭皇帝大”的人类全面生存问题。

  这一切究竟是怎么开始的呢?简单的说,就是“天时、地利、人和”都出现失调,跟着就供需大失调。

天:气候变异 生产降低

  极端气候型态自二十世纪以来出现的频率增加,许多农产国这几年不是碰到大旱就是暴雨,不然就是干雨季轮替“不对时”,导致“看天吃饭”的农作物产量锐减。

  例如2004年全球小麦生产量达到高峰后就逐年递减,同时质量也被认为因天候因素而降低,但需求可没跟着变少,加上今年更因欧洲、澳洲、加拿大等重要小麦产区干旱,一举将小麦在全球商品市场拉上“天价”。

  虽然两三年的气候循环,今年歉收、明年丰收,就个别的农产地而言算是家常便饭,不过专家们担心的是全球暖化带来气候更为频繁且剧烈变化的长期影响。

地:富国的汽油 穷国的食物

  有人说近年这一波谷物价格飙涨的罪魁祸首是石油。蕴藏在地底的石油只会变少,不会变多,随着越来越多人口大国积极工业化,对石油需求大增,油价的攀升直接拉高了运输费用,间接带动了替代能源的需求,谷物大国美国及欧盟便积极发展生物性燃料,亦即将人类吃的玉米、大豆、菜籽……等农产品,变成汽车烧的油料。例如美国生产酒精能源所使用的玉米量,在2007/2008收成年度达八千万公吨,是两年前的一倍,约占美国玉米总收成的二成。

  虽然研究者预期以谷物作为能源的趋势将会减缓,因为当粮价高到给汽车吃也不符成本效益后,各国政府自然就会把重点转向发展其它替代能源,不过以目前各国能源政策而言,短中期人车争粮危机仍难解。像欧盟替代能源第一阶段的政策以谷物、植物油为主,若以2010年的目标估计,目前全世界生产的菜籽油都要拿去给欧盟烧掉才够。

  另一个“地”的问题就是耕地,像中国因为城市化而使耕地大减,不过粮价上涨也使得巴西、印度尼西亚等国大烧森林来耕种经济作物,整体而言全球耕地面积逐渐缩减仍是趋势。虽然技术改良、基因作物等提高单位产量的解决方案都在进行,至少就短中期供需缺口而言,恐仍缓不济急。

  此外,各种基本作物之间也有连带关系,例如前几年玉米因为可制乙醇而看好,许多农民开始弃大豆而改种玉米,结果轮到大豆供不应求而上涨;小麦近年因天候收成不良而大涨之后,也使得可互相替代为饲料的玉米,原本因丰收而可能的大跌又得到支撑。

人:新兴市场吃饱 全球供粮吃紧

  纵然气候、能源问题真正带来大危机可能是好几年以后的事情,也有人认为暖化对农产的冲击可能会是此消彼长,亦即原本不适合耕种的环境变得丰产,而且替代能源长远来看可能也有其它选择符合经济效益,天、地因素对粮食的影响可能舒缓,不过人的因素恐怕就难以减低了。

  人口大国如中、印等的经济崛起,二十几亿人新增的“吃饱、吃好”需求,绝对会撼动全球粮食供需运作。例如中国逐渐成为粮食进口大国,多种谷物的产量增长幅度都追不上消费量,蛋白质(肉类、蛋)的需求增长速度更是惊人。

  期货业者指出,相较于气候和生物燃料因素,新兴市场需求是长期持续影响粮价的最确定因素。

  虽然情况要恶化到马尔萨斯的预言成真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不过高粮价时代使得粮食“石油化”,成为重要战略物资,6月间国际媒体便报道俄罗斯农业部长已在串联他国,有意仿照石油输出国组织的方式,成立粮食的出口国集团。有分析师评估,若谷物版的OPEC成立并顺利控制出口量的话,未来谷物价格便不易下跌,大宗物资进口国如日本恐将付出更高代价。

阿波罗网责任编辑:郑浩中

来源: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国 放眼世界 魂系中华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