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鲜事 > 万花筒 > 正文

给你5个说话的建议 即学即用 会说话的人就是有优势

如果你和一个陌生人打交道,什么会让你产生好感?

我觉得,是会说话。

一个人的人品需要时间来了解,但是两个人交流的好感,几句话就能建立。

但也有人会问,哪个成年人不会说话?

我想,有这个疑问的人,或许就不会说话。

我们常说的会说话,不是指人有说话的功能。

而是指同样一件事,从他的嘴里说出来,能让对方更容易接受,能让对方听着舒服。

这样的人,别人更愿意与他打交道。

长此以往,他就能够聚集和笼络更多的资源,和不会讲话的人的差距,自然就拉大了。

会说话真的很重要

会说话,往往能在生活和工作中,让你更成功。

从小处说,在工作中,你会说话,就会让领导觉得你有能力。

无论是领导还是同事,评价一个人并不理性,只是根据感觉,你让人感觉好,别人就觉得你有能力。

从大处讲,会说话,说明拥有一种推演别人心智的能力,这种能力在人生旅途中主导着成败。

在生活和工作中,不管你是上面角色,你都需要按照别人想要的方式,展现你的价值。

那么不会说话怎么办?

你可以通过刻意的学习与实践,重构心智,成为一个会说话的人,即使你天生不太会说话。

给你5点建议,试着从现在练习说话。

换位思考,抽离自己

我们常把换位思考挂在嘴边,但做起来却异常困难。

难的不是你不知道,而是你经常忘记。

因为我们习惯让大脑“自动驾驶”,信息一来,习惯性处理。

所以有句话叫“说话不经过大脑”,有科学的说法,就是话语不经过前脑,直接释放出来。

那怎么才能让话语经过前脑呢?

《元认知》和《心灵骇客》两本书里,都提到了一个概念:抽离。

所谓抽离,就是经常让自己从大脑“自动驾驶”的状态下片刻抽离。

以全新的视角来审视当前的局面,这样会让你更容易形成合理的判断。

不要急着回复别人的话,试着停顿一下,可能下一句话,就能让人倍感愉悦。

解释原因,满足需求

曾有一个心理学家探究一个人想插队,如何提高他的成功率?

最终得出的方法是:告诉别人原因,无论这个原因多牵强,只要是一个原因就行。

甚至你可以说:我插队,就是想站在你前面。

这个实验揭示了人类追因的内心需求。

人,总是需要一个答案,一个原因。

所以,当你请求别人的帮助,一定要告诉你需要帮助的原因。

这会让对方建立同理心,同时也赋予他做这件事的意义。

比如你要求你的孩子干点家务,如果你说:xx,过来把碗洗了,把地拖了。

孩子会十分不情愿。

如果你说:xx,妈妈今天上班挺累的,希望你能帮我分担一点家务,因为我知道你是妈妈最好的帮手。

一般的孩子,都会干得特别起劲,因为他想成为你最好的帮手

矛盾外推,避免尴尬

意见不合,是沟通中最容易碰到的尴尬。

尤其是在工作中,一旦意见不合,你想反对,又不想与对方产生矛盾时,你该怎么办?

你可以搬出一个第三者来做挡箭牌,当然这个第三者也可以是虚拟的。

这样,你就把矛盾推给了第三者。

矛盾外推的目的,就是把你的观点剥离出来,这样可以避免别人反对你的观点时,连你一起反对了。

例如,当你反驳同事辛辛苦苦做的方案时,你可以说:我记得上次xx领导有提到过类似的方案,但是思路不同。

这样,这个矛盾就到了xx领导和同事之间。

如果同事给出了充足的论据,说明了合理性。

你依然可以补一句:听你这么一说,我觉得xx领导可能要换个思路来考虑了。

如此这般,两全其美,既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又避免打脸。

儆其所恶,直击痛点

夸奖别人容易,说服别人就需要技巧。

当你想说服别人做或者不做某事的时候,正面的告诫往往没用。

这时候,你就要考虑对方的痛点

在饭店,让跑来跑去的孩子安静下来的最好办法不是请求家长管好孩子。

而是告诫家长说:小心热菜烫到您家孩子。

日本有一家商店,经常被盗,不管老板怎么张贴警告语都没用。

后来,他贴了一张“多亏大家的协助,我们抓到了盗窃犯,谢谢”。

从此以后,再也没有发生盗窃。

这就是儆其所恶的能力。

不但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说服别人,同时能训练站在对方立场考虑问题的能力。

体察别人的顾虑,才能提升换位思考的能力。

私人订制,非你莫属

这世上,谁都喜欢被优待,所以才会有私人订制的服务。

而说话里,也有私人订制。

例如,当你组织一个聚会,某个朋友在犹豫是否要参加时。

你如果说:你一定要来哦,不然大家都会觉得没意思了,少了你,就不好玩了。

那么对方多半会欣然前往。

再比如,你去水果店买西瓜,老板和员工说:让我来帮客人挑吧,他可是老顾客了,必须给他挑好的。

那么,即使今天买回去的西瓜不甜,你也会觉得是老板一时失手。

以一种“非你莫属”的角度与他人沟通,往往能够激发出对方最大的善意和最好的态度。

写在最后

以上的5个建议,只是一些小小的谈话技巧。

但希望大家明白说话沟通的本质,是对别人情绪的关照和体察。

并不是花言巧语,阿谀奉承。

如果本末倒置了,难免会纵火入魔,陷入功利之牢。

毕竟,多高的技法,就需要多高的心法来调剂。

阿波罗网责任编辑:王和

来源:热腾腾的人生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国 放眼世界 魂系中华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