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中国经济 > 正文

许家印看到这条信息恐怕要眼泪流干… 超越警戒线!中共破纪录举债;

存入400万可打外国YM 中国银行来这招;苹果公司从印度出口手机翻番;小米手机大佬雷军也要开始跑路了【阿波罗网】

城投公司债务可谓是中国经济的一颗未爆炸弹,贵州遵义最大城投平台最近避免了爆雷。地产大佬许家印们看到这条信息恐怕要眼泪流干…

中国经济持续遭受重创,中共正大规模举债刺激经济,地方专项债配额已经突破记录。

尽管中共突然转向重新开放,但中国消费者还需要更多时间,才会真正开始消费。

香港的一家中资银行称,存入400万可打外国疫苗,充分利用中国公民对西方疫苗的渴望发展自己。

许家印看到这条信息恐怕要眼泪流干…

地产对中国经济绑架有多深?可能超乎大家的想象。

贵州遵义最大城投平台——遵义道桥建设集团发布公告称:“本次银行贷款重组涉及债务规模155.94亿元,重组后银行贷款期限调整为20年,利率调整为3.00%/年至4.50%/年,前10年仅付息不还本,后10年分期还本。”

展期20年,这笔债就一直停留在双方的账面上,银行不会形成烂账,贵州遵义道桥建设集团也不会债务爆雷。

同时,为减轻遵义道桥的还债负担,银行贷款的年利率大幅下调至3%至4.5%。

孙宏斌看了沉默,许家印看了流泪。可以说,任何一家爆雷的房企若是能够享受到银行这等待遇,那都不会走向爆雷的境地。

那么,哪些银行成了贵州城投的大冤种呢?队长给大家看一张图:

从这张图里就能看到,第一大怨种是中信银行遵义分行,借了82.25亿,第二大怨种是贵州银行,借了70.03亿,还有农发行借了30.98亿,民生银行遵义分行借了30.2亿。这些巨额贷款在未来10年是铁定收不回来了,未来20年能否收回来,只能看命运的安排。

地方基建缺钱时,地方政府主要就是通过城投公司去借贷。这样做的好处是,地方政府的债务不会升高,把债务转移给城投公司了。在地方政府的财政预算表上,不会计入这笔债务,账表交上去比较好看。

银行愿意借钱给城投公司,主要看中的就是地方政府的土地。可现在不同了,房地产迎来拐点了,地方政府的土地没有以前那么值钱了,流动性也差了。你让银行持续给城投公司贷款,总会有玩不下去的那一天。这是一个比房企杠杆率更高的杠杆游戏。

明知道城投还不了钱,银行还得一直贷。因为城投背后是地方政府,地方银行和地方城投就是左手和右手的关系。在民营房企爆雷的过程中,不少地方城投也接盘了民营房企的一些项目,主动承担了许多的风险。

银行里的钱本质上是储户的钱,银行也背不住,那银行得找谁呢?终极接盘侠:央行。

中共央行印钞,解决一切问题。它带来的是通货膨胀,只要通胀率在所有人都能接受的范围以内,那么,这笔债就在无形中由全民买单了。

不完全统计,中国城投债总规模有65万亿,平摊到每个中国人身上是5万块。这是不是意味着中国每个人都要拿出来5万块填坑呢?答案并非如此。

现代经济本质上是由债务拉动的。比如,政府打算发展房地产,不是先找一堆房地产公司来用自有资金,慢慢投资,慢慢建设。最快捷的操作是,找一堆房地产公司过来,印一大笔钱借给他们,让他们加足马力,拼命干。产品还没做出来,先把钱给印出来,通过债务,层层传递下去,让企业负债,居民负债,大家都拼命干,GDP蹭蹭蹭地增长。

中国房地产、城投债,都是这么玩出来的。中国城市化的速度远远领先于西方发达国家,也是这么搞出来的。中国基建狂魔的身份,就是这么印钱砸出来的。

高铁,铁路公司负债6万亿;做房地产,100家上市房企负债8万亿;搞基建,城投公司负债65万亿......

产业未兴,债务先行,用债务拉动产业的发展。但是,一旦产业发展受阻,债务就会变成雷区。房地产债、地方城投债,都是因为产业发展受阻,债务就裸泳了。

存入400万可打外国疫苗,中国银行来这招

中国普通公民渴望打外国疫苗无法如愿,但香港一家中国国有银行出奇招,只要客户存入400万港元(约台币1500万元),就向客户提供mRNA疫苗注射服务,希望借此吸引迄今为止只能使用本国生产的疫苗的内地客户。银行表示,此次促销活动旨在为跨境客户提供全面的财富管理服务。

辉瑞BioNTech/Pfizer mRNA疫苗在中国内地并未广泛使用,但长期以来一直免费提供给香港和澳门的永久居民,因为北京允许这两个地区采用不同的疫苗接种策略。

中信银行国际(China Citic Bank International)的行销提议是在中国陆取消与香港的跨境限制之后提出,这表明尽管官方批评疫苗,但中国公民对西方疫苗的渴望。

银行表示,如果新客户或现有客户在帐户中存入400万港元的新资金,他们就有资格获得BioNTech/Pfizer双价疫苗。帐户持有人还享有其他好处,包括获得在中国流行的乙型肝炎疫苗,以及免费试驾名车,和精英人士喜爱的城市四季酒店住宿折扣。

[page]

超越警戒线!中共破纪录举债

新冠疫情冲击中国经济,稳增长的压力明显增大。据了解,中国将以破纪录的地方专项债配额支持基建,并扩大财政赤字。

中国自2015年全面开放地方专项债发行以来,2020年达到3.75万亿元人民币的高峰,但过去两年略有下降。

彭博社报道,中国中央政府考虑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额度,定在不高于3.8万亿元人民币水平的破纪录规模,继续以地方债发行支持基建。报道指3月召开的全国人大会议将审批专项债发行额度和赤字率,但方案仍有变数。

财新网则报道,根据中国18个省市披露的信息,今年第一季地方债发行规模超过1万亿元人民币。其中,新增专项债接近9000亿元人民币,浙江、江苏及山东等经济大省发行规模较大。

毕业于山东大学的金融学者司令表示,“中国过度发行地方债务,短期来说看似是给地方政府创造一些收入,但是远期来讲,这个债将来总有一天是要还的。接下来中国政府面临巨大的还款压力,到期的时候就要把这个钱兑付给国债的持有人。”

“现在中国政府‘远水不解近渴’。这样的搞基建只会劳民伤财,变成形象工程。表面上看,中国掀起一波基建热潮,但实际上这个资金来源背后产生的一系列债务陷阱,恐怕才是最值得忧虑的事情。这个钱将来该怎么还?投资的基础设施项目能否产生相应的收益,以至于能够把巨大的财政亏空给补上。现在都是不确定的。”

中国去年全年的财政支出达到24万亿人民币,仅仅防疫开支就占了总财政支出的三分之一,即近八万亿人民币。这个防疫开支与彭博统计去年首11个月,中国的财政赤字达到7.75万亿人民币相近。彭博也统计出过去三年财赤占中国GDP比重已达到6-9%,去年财赤率更重新迫近9%的新高水平,远高于政府目标的3%。

中国政府财政赤字或许已超过10万亿人民币,早已超越警戒线。

雷军卸任小米软件技术公司董事长

北京小米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日前变更工商登记,雷军已卸任董事长。

中国媒体“第一财经”引述天眼查App的资料发现,雷军已经不再是小米软件技术公司的董事长。刘芹、林斌也卸任董事,卢伟冰由总经理变更为执行董事、经理,同时,主要人员新增孙谦。

这是继中国电商巨头阿里巴巴日前宣布,马云不再担任集团实际控制人后,又一个具指标性意义的中国民企管理层变更。

中国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日前才表示,针对多家高科技民营企业的整改“已经基本完成”。

曾经人山人海的家乐福快灭顶?9个月倒闭54家…

北京家乐福卖场很多商品无法使用自营购物卡结帐,引发民众不安,许多人都抢著到卖场想把手上的购物卡花光。

据《北京商报》报道,对此北京家乐福负责人回应,前期购物卡系统升级是有商品使用受到限制,目前已经恢复正常。但记者实地走访时发现,卖场内大部分商品仍无法使用购物卡结算,包括酸奶等冷冻冷藏食品、标有“福气心选”标签的商品,到处都能看到相关告示。而架上剩馀的货品几乎都无法使用购物卡结帐。

《北京商报》记者也访问到店消费者,抢购的原因多半是“担心家乐福是否会关店”,也有很多人关注到家乐福近两年来很不景气。

收购家乐福中国80%股份的大股东苏宁易购,2022年前三季度报表显示,Q1至 Q3,家乐福无新开门店,闭店数量达到54家,总门店数量从2021年底的205家减少到151家,骤减26%。2021年,门店数量净减少23家、2020年净减少5家。Q3一个季度就减少30家,远远超过上半年。

随家乐福关店节奏越来越快,中国一、二线城市,如杭州、成都、福州、济南、南昌等,都已经没有家乐福门店。

去年三个季度苹果公司从印度出口手机翻一番达25亿美元

虽然印度只占iPhone产量的一小部分,但不断增长的出口对于莫迪总理来说是个好兆头。印度庞大的劳动力、莫迪的支持和繁荣的当地市场,使其成为众多电子制造业首选地之一。报导说,印度可能在十年内成为苹果制造的新宠儿。

除了智能手机,印度还在制定计划,提高对平板计算机和笔记本计算机制造商的财务奖励,希望吸引苹果公司在当地生产从耳机到苹果电脑(MacBooks)的所有产品,并吸引其它品牌。iPhone制造商预计将于2023年在印度开设其第一家零售店。

据《华尔街日报》报导:因为苹果公司让iPhone产品设计更加模块化,如今其在印度的工厂几乎可以与中国工厂同步生产,预估到2025年全球会有18%至20%的iPhone在印度生产,此一比例在2021年仅为3%左右。

疫情重创中国消费,店主:半年收入仅剩3成

美国全国广播公司财经频道(CNBC)指出,尽管中共突然转向重新开放,但中国消费者还需要更多时间,才会真正开始消费。

广州市咖啡店老板蒂莫西‧钟(Timothy Chong)表示,在过去六个月里,收入已下降到往常的30%。尽管已恢复店内用餐约一个月,但收入仍只有过去的50%。

蒂莫西‧钟表示,12月下旬客流开始微幅回升,但他预计至少需要三四个月的时间,收入才能恢复正常。

贝恩策略顾问公司的合伙人邓旻(Derek Deng)说,由于宏观经济的发展,未来一年中国的消费支出,甚至可能不会恢复到2021年的水平。

据万得资讯(Wind Information)的数据,2022年中国前三个月的零售额同比增长约3.3%,但随着上海疫情爆发,2022上半年整体增长已放缓至0.7%。

中国家庭财富的大部分资产都在房地产上,这个曾经炙手可热的市场,在过去一年里快速下滑。由于全球需求减弱,作为中国经济增长动力之一的出口,在过去几个月中也开始放缓。

邓旻还提到,可能会有第二波COVID-19感染潮,以及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

瑞银证券中国旅游休闲行业分析师陈欣(Chen Xin)说,中国人的海外旅行不太可能在4月初前后回升。

陈欣预计,中国酒店业务要到年底,才可恢复2019年的水平。

阿波罗网林亿综合报道

阿波罗网责任编辑:吴莉亚

来源:阿波罗网林亿综合报道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国 放眼世界 魂系中华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