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中全会后,尽管在表面上并未如外界传闻那样高层出现变局,但全会后依旧有种种迹象表明习近平的权力继续被弱化,比如其出席“福建舰”入列式、出席全运会开幕式的规格被降低,习家人马、西安书记方红卫落马,助习家扩建习仲勋陵园的吉林省前书记景俊海近日传出被查,等等。
与之相对的是,被胡锦涛指定为隔代接班人、现任中共全国政协副主席的胡春华,却有了不同以往的待遇。比如全会后,李强等政治局高官依次在人民日报上发表学习文章,而并非政治局委员的胡春华阐述学习全会精神和“十五五”发展的文章,居然先于李强和政协主席王沪宁以及其他常委们的文章先发表,这是不是很奇怪?更奇怪的是,胡春华的署名文章口吻也不太符合其政协副主席的身份,有分析指其更像个“上位者”。
如果外界对上述迹象还有所所怀疑的话,那么不妨看看近日关于胡春华的一则新闻。
据中共政协网报道,11月11日,全国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召开2025年“三农”工作对口协商座谈会,胡春华出席会议。与前三年报道相比,今年的报道有一个明显的顺序不同。
今年在中央财办(中央农办)副主任祝卫东介绍了相关情况和下一步考虑后,报道讲的是十几个委员分别就加快发展乡村产业推动农产品保供和农民增收等多个方面提出意见建议,有关部门人员一一回应等。
在此之后,报道才提到委员们认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紧随其后的是“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
在2024年10月底召开的同样主题的座谈会上,胡春华和另一个全国政协副主席秦博勇出席会议。新闻在祝卫东介绍完情况后,报道的是各地区各部门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的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持续推动贯彻落实”习的相关论述和批示精神等。之后才是十几个委员提建议以及与相关部门负责人互动。报道中没有提“落实国务院决策部署”。
在2023年11月初召开的同主题座谈会上,还是胡春华、秦博勇出席会议。报道依旧是在祝卫东介绍情况后,要求各地区各部门“深入学习领会”习的指示精神,之后才是十几个委员提建议环节等。通篇报道不仅没有“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也没有“落实国务院决策部署”之语。
在2022年10月底的座谈会上,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辜胜阻出席会议并讲话。辜胜阻讲话中几次提到习近平,且不乏吹捧之语。这之后才是十几个委员提建议环节等。通篇报道同样不仅没有“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也没有“落实国务院决策部署”之语。2021年和2020年的座谈会报道顺序基本与2022年一样,都是习排在委员前。
显然,按照惯例,政协副主席参加这个座谈会是要讲话的,但胡春华在参加的三次同一主题的座谈会中,都没有讲话。
2022年中共二十大胡锦涛被公开强制带离会场,习成功第三次连任,胡春华连政治局委员也没有当上,还被踢到政协任闲职,因此2023年的胡春华正处于低谷中,就连参加个座谈会也要有另一个副主席在旁“监视”,还被剥夺了讲话的权力,内心应该是着实难熬。
2024年7月三中全会传出习中风消息后,中共高层开始角力,王沪宁掌管的政协还在力挺习,因此会议报道与2023年的不同较小,胡春华依旧不可以讲话,仍需要另一个副主席“陪同”,但最为重要的是报道多了“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这其实是习权力在弱化的一个信号。
到了今年同样的会议上,“陪同”胡春华的副主席不见了,胡春华虽然还没有讲话,但报道顺序旨在淡化习,已经非常明显,对于习的论述只是“学习贯彻”,落实的还是“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这样的变化与胡春华地位的变化或许有着密切的关联。
而在过去的一年多里,胡春华的高调都是此前两年不曾有的,外访、出席重要会议,尤其其多次到各地调研农业。众所周知,农业是关系到中共基本国运的头等大事,胡春华在这方面的频繁关注,并不单纯。
尽管无法肯定胡春华未来在变局中是否会取代习,但习除了丧失军权,党权应该也已经被弱化,因为报道中连政协委员的建议都可以先于习的指示,习的地位到底如何呢?
(资料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