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门标签 > 改革

两大要件丑陋一面 中共不写在官方文件中的(图)
2024-07-27

在中国要形成改革政策,必须先具备“卸责”和“给利”这两大要件,但这两大要件是“重建”丑陋的一面,所以从来不会写在官方文件中。说得直白一些,“卸责”不仅仅是排除高层当中阻碍“重建”的政治势力,更是改变高层权力结构之举;“给利”也是排除党内或社会障碍的手段。

形势倒逼 中共硬不承认一重大事实(图)
2024-07-27

自由亚洲电台特约评论员程晓农近日发文分析,形势如何倒逼改革?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无非是经济自由化和政治民主化。但共产党国家的经济和政治改革之难度,与非共产党国家截然不同,因为,经济和政治改革必然冲击共产党的意识形态和政权合法性,进而造成政权危机。所以,在共产党国家,从来就不存在为...

习接班挣扎求生 “只剩一堆难啃的骨头”(图)
2024-07-27

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开过,外界认为没解决经济问题,表示失望,还有的认为这次大会改了方向。前者是将党代会的功能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混淆了,因为党代会历来主打政治方向与政策大纲,重心不是政府经济工作。但如果说改了方向,那是因为论者自己认为中共的改革曾有个他想象的方向。这个问题,笔者想通过...

300多项改革出台 中国人的生活将有啥变化(组图)
2024-07-26

二十届三中全会闭幕,一份2.2万字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想从中找到几个词句,组成个新闻标题并不容易。十年前报道十八届三中全会的记者们则方便的多,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几乎不约而同地称为中外媒体的聚焦点,不少...

(被封杀文)周其仁: “鲜为人知”的共产党员赵紫阳
2024-07-26

我们写的滁县的调查报告后来被摘要刊登在一份内部简报上。赵紫阳看了简报,批语说这份调查报告把包产到户后的农村问题说得一清二楚。后来还听到传达,他在中央书记处会议上专门谈到经济决策必须以系统的调查研究为基础,并以农村发展组为例,要求各中央国家机关从有过下乡经历、又考入大学的年轻人中选出500人来参加工作。因为赵紫阳的这个讲话,我们尚未毕业就已经被“分配”——农村小组划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农业经济研究所,业务上受杜润生指导。

力度超过以往,习近平决心做大事(图)
2024-07-26

本周四,多位经济专家表示,尽管中共二十届三次全会的结论可能未达到外界预期,但在习近平全面掌握权力的情况下,这一次改革政策实施的力度可能会超过以往。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日前一致通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并在上周日公布《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

如果负增长也是增长,那开倒车确实也算改革(图)
2024-07-25

编者的话:7月13日—20日,这一周。为期4天的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于北京闭幕,闭门讨论了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等议题,决定了国家长期层面的走向。18日下午,新华社受权发布会议公报,公报提到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总共列出了300...

程晓农: 中国:改革强化独裁 独裁逼死经济
2024-07-25

。为了防堵官场和民间的普遍不满,独裁者会不断强化对官场和经济社会的专制控制,杜绝十一届三中全会时发生的那种高层失控。因此,中国就没办法纠正高层的政策错误和结构性困境了。所以我在本文中最后给出“独裁逼死经济”这样一个结论。 中国不正经历着这样的痛苦吗?上证指数守不住三千点,开始进入两千九百点防卫战,伊于胡底。经济的如此写照,似乎已经到了无可奈何花落去的地步了。

黄榆:三中全会观察之二——逃避和危险
2024-07-20

人们或许能够理解“三中全会”决定的矛盾性,看到它宁愿用繁冗的政治口号遮掩微小的调整和让步,而不愿意通过修宪或者倡议立法保障改革开放来真正提振人民信心;然后理解“三中全会”的历史性,遇见它注定是一个失败的政治决定,如同此前无数个“烂尾”的政治工程,只为未来的连续执政和更为宏大的地缘政治野心做准备。 这或许是中共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所有与会者都不愿正视而是逃避的真正危险吧。

钟原:乏味的中共三中全会的几个看点(图)
2024-07-20

2024年7月15日,北京京西宾馆一角。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在此召开。(Greg Baker/AFP via Getty Images)7月18日,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结束,会议公报冗长乏味,虽然充斥所谓改革的口号,但缺乏实质内容。中南海对经济问题根本束手无策,也并不热衷于改革。外界...

袁斌:再论中共不可能重启改革
2024-07-19

尽管改革开放几十年间,中国并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言论自由。但毋庸讳言,不论是对媒体还是个人而言,某种尺度的批评空间还是存在的。这种对批评和批评者的有限宽容,是改革能够开启并得以推进的必备条件之一。换句话说,没有对批评和批评者的起码的宽容,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改革。

杜耀明:三中全会不接地气 中国经济迷失方向
2024-07-19

今次三中全会,只是将原有的政治主调加强。开会前,中共机关刊物已经努力为会议定调。例如中央刊物《求是》发表文章,强调“把我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人民日报及新华社的系列文章更预早讲明,三中全会的结论是以坚持党的领导,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政治保证”,改革才能“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些论点不外覆述中共最高领导人习近平的一贯想法,也代表习思想主导三中全会的走向。

三中全会公报定调“中国式现代化”,分析:经济改革时代告终(图)
2024-07-19

中共20届三中全会星期四(7月18日)闭幕,并发布公报定调“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方向。对此,分析人士普遍认为,此公报内容空泛且老调重弹,完全未对中国当前遭遇的经济困境提出具体对策,恐代表中国经济改革时代已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