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大陆 > 正文

女警开跑车巡逻 竟是要靠跑车跑出城市形象

近日,四川贫困州西昌市交警大队女子中队配备“标致308CC白色敞篷跑车”巡逻执勤,3月19日,西昌市交警大队教导员李军回应称,交警大队通过配备跑车提升西昌市交警队伍的形象,同时提升西昌旅游城市的形象。


  近日,四川贫困州西昌市交警大队女子中队配备“标致308CC白色敞篷跑车”巡逻执勤,3月19日,西昌市交警大队教导员李军回应称,交警大队通过配备跑车提升西昌市交警队伍的形象,同时提升西昌旅游城市的形象。

交警大队作为公权部门之一,估计对政府形象这个概念并不陌生。所谓政府形象,简单地说,是公众对政府行为的总体评价,是政府的表现、业绩在公众心目中的综合反映。在目前的信息社会,估计交警大队对各地频频曝光的豪华政府伤害政府形象的新闻,也不会毫无知悉。交警大队的回应,在看似理直气壮之下,实则是一种心虚,是在用“提升形象”的借口掩盖“公权自肥”的不可告人初衷。

  公权部门的本质职能,是管理与服务。作为交警大队,真正公正执法、保证交通畅通有序、积极建设和谐包容礼让的交通文化,不仅是提升队伍形象的关键所在,也是对提升城市旅游形象的最大贡献。在力有余的情况下,交警部门真正将创先争优活动落到实处,真正让市民得实惠,出现几个、一大批值得社会各界学习的先进典型,对形象的提升绝对要比简单配备跑车有用得多。

  当然,公权部门执法,制服、装备、精神面貌等外在形象也确实很重要。作为交警,在现代摄影摄像技术已经很普及发达的情况下,手持摄像机确实比手拿纸笔绘画要高效的多,形象也现代的多。因此,我们并不反对公权部门通过提升外在形象来提升实质形象。但是,除了必备的专业技术设备,在普通设备方面,则应与社会的总体水平保持大体一致,即使超前,也不能超的太多,否则就会适得其反。这次人们指责交警大队配备跑车,就是因为超前太多;如果社会上跑车已经很普及了,交警再配备,也就不会有异议了。

  社会公众对政府形象的感受,具有“近因效应”、“晕轮效应”及“恶意联想效应”,易受政府“近期的”或是“重大的”行为左右而改变对政府的看法,易受一人、一物、一事的不良影响而批评整个政府。交警大队超前配备跑车破坏交警的整体形象,自不用言。交警部门配备跑车,因为花的是纳税人的钱,就涉及到预算、采购、监督等一系列问题,公众自然会产生联想,因此,交警大队配备跑车也是对整个政府形象的破坏。

  一辆“标致308CC白色敞篷跑车”,根据网络上的最新报价,在31.98-28.98万元之间。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事务管理局2011年下发的《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选用车型目录管理细则》明确规定:“普通公务用车和执法执勤用车引擎发动机排量不超过1.8升,价格不超过18万元”。在今年的“两会”期间,中纪委常委、秘书长吴玉良表示“公车配备标准数量均要下降”。也就是说,西昌市交警大队配备豪华跑车,是违纪违规的顶风作案,连“合乎规定”的幌子也扯不出来。

  如果说公权部门在“合乎规定”的幌子下,破坏了政府形象,应该以自警、教育为主,那么明显违反法纪规定的超配,就应该启动严格的问责机制了。对西昌市交警大队配备豪华跑车进行问责,实际上也是重建公权形象的重要措施,舆论在监督的同时,纪检部门千万别忘了这一点。

  “跑车女警”不是花瓶难道是鱼缸?

  面对一起车辆碰撞事件,当事双方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交警咋处理?实事求是地讲,不管怎样处理,最终都有一方心存不满。所以在中国的道路上,才常常出现指责、谩骂甚至攻击交警的行为。尽管我不是交警,我也对某些交警不干实事只管贴膏药深恶痛绝,但上述现象身边俯拾皆是的景观,足以证明:某些时候,交警确实不好当,就像所有具有裁决性质的行当一样。我不赞成傻XX的“骂不还口打不还手”,但有一点必须承认,作为维护法纪的强力部门公职人员,必须具备相当的心理素质,当然不是指脸皮厚。

  这两天媒体报道西昌交警大队新成立了一支女子中队。尽管当地有关部门的解释多么令人心服口服,但我还是恶意地无法不把其与东施效颦关联在一起。最近这几年,全国各地成立的女子特警队、女子骑警队乃至女子城管执法队,比比皆是,成立的口号据说大都与文明执法有关。但据我所知,这些拿美女作挡箭牌的地方,其实比之全国,也未见有什么新起色、新局面。即使是当地成立前后对比,也未见美女们动人的微笑,对社会的安全稳定就做出了多大的贡献,啥地方还是啥地方,以前啥形势现在依然啥形势。所以有人总是拿这花那花说事,别怪人家刻薄,只怪花瓶就是花瓶,花瓶只能看看而已。

  正像前文所述,我始终认为作为交警,一定的心理素质必须具备。作为国家公职人员,特别是执法人员,要时刻准备接受来自社会各界的质疑与批评,而绝不是一有批评就发牢骚哭鼻子甚至撂挑子。毛老人家讲过,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批评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行得直走得端,怕啥,批评多多益善,批评使人进步嘛。但不幸的是,我们看到的结果不是这样。关于女子中队配置三十多万元执法车的消息一在网上发出后,女子中队的同学们就坐不住了,如坐针毡,反复表示,自己很憋屈。这么一点点打击都受不了,真的执法碰到麻烦事咋办?分析到这里,关于这一点我真的很担心。娇滴滴的姑娘们,碰到蛮不讲理的,只怕不哭鼻子吧,也绝对花容失色不知所措了。

  但令人啼笑皆非的还不至此。女同学们表示早上冷下午热,敞篷执法车不好受。没问题,咱以人为本,就坐不敞篷的吧。但是敞篷车据说价格十几万以下的多的是,难不成夏利和昌河在当地没得卖?问题不在于此,答案也不是这样滴。该大队教导员李军给了一个说法:成立女子中队,就是为了亲和执法,提升当地旅游城市形象。关于这个解释,我是相当纳闷。按照这个说法,是不是北京交警必须配备法拉利或者兰博基尼才能亲和执法?感情执法亲和不亲和与人没关系,而是与车的档次有关系?再或者感情是当地旅游局与交警队合署办公了?当然了,李教导员并没这么说,但是答复的王顾左右而言他,实在没看出解释了个五四三二一出来。

  我不是一个极端主义者,当地政府财政有实力,买啥车都没问题,只要能把本职工作做好。但正像有人说“谣言止于真相”一样,我有时反倒更相信“谣言止于态度”。一方面,知错认错的好态度,往往能得到大家的宽恕和理解,而如果态度诚恳,则往往不会出什么状况,除非有人铁了心甘做假洋鬼子,前面一套后面一套。豪车买就买了,大家批评,咱就虚心接受,即便要解释,也请拜托不要前言不搭后语。而最要命的是,一点点网络批评都受不了的交警同学,我们真的很难指望她们在执法中能有多么上乘的表现。如此这般表现,你说不是花瓶,那么我想问的是,不是花瓶,还能是什么?难不成是鱼缸?

  3月19日,浙江永康丽州中学一名高三女生穿着汉服,若无其事地走在教室外的走廊上,手上拿着一杯豆浆和一个粽子。该女生见到记者时弯腰作揖,动作优雅大方,称穿汉服到学校是希望向同学介绍汉服文化。学校表示为不影响学生正常学习已经派老师“送”其回家换衣服。(3月20日浙江在线)

  穿汉服去上课,的确有点特立独行,难免会引起围观。学校迅疾做出了反应,不但派老师“送”其回家换衣服,并叫她下午不用回学校,在家呆着。面对汉服 “穿越”,学校对此难以保持静默也属自然,但这样的举动显得有些过度。汉服虽然少见,但绝非什么奇服异装,跟穿着暴露并不相同,并没违反学生守则的相关规定。而且女生穿汉服的目的不是为了显摆,是为了向同学宣扬汉文化,出发点是好的。学生之所以被要求换下汉服,与其说是违反了学校的规定,不如说是犯了应试教育的忌讳。

  应试教育之下,获得好成绩和高升学率是最好目标,其他都要为之让路。在这种氛围中,任何影响学生学习的人和事,都被视为“异端”,必欲“除之而后快”。在学校和老师眼里,成绩好,听话的学生是好学生,有个性,喜欢标新立异的学生则被看成另类,不被老师欢迎。在学校和老师眼里,学生穿校服上课,既 “惊世骇俗”,又造成围观,“冲击”正常教学秩序,影响了其他同学的学习,也让学校颜面扫地。而这些都是应试教育和学校的大忌,所以学校才有如此大的反应。可以说应试教育“当家”的情况下,汉服女生“回家”换衣或属必然。

  应试教育一味强调学生的成绩,重填鸭式教学,标准化“生产”,轻因材施教,人格培育,虽然创造了不少成绩优秀的“状元”,但却抹杀了学生的个性,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产生了许多“高分低能”的人。同时,应试教育也禁锢了学校和老师的思维和手脚,让他们习惯于守旧而非创新,倾向于管教而非引导。在这种思维主导下,一看到学生穿汉服上课,学校首先想到的不是肯定学生的创新力,而是担心这是不是违反了校规,是不是耽误了其他学生的学习。老师也不是想着如何循循善诱,引导学生主动换衣,而是一门心思地强行“送”其回家。

  学校和老师“送”学生回家换衣服,虽然让学校恢复了平静,但却深深地损害了这位汉服女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打击了她的创新精神。学校也许就此多了一个安心学习的听话学生,但社会有可能少了一个有创新勇气,热心宣传汉文化的人,哪个值哪个不值,其实一目了然,但可惜应试教育蒙蔽了太多人的眼。

责任编辑: 夏雨荷  来源:华声在线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12/0321/2400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