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中国经济 > 正文

工行金条掺假:还有多少是真的?组图

—银行几大丑闻:工行金条掺假 挪用客户存款 设霸王条款

近日,一条关于黄金的传闻在互联网上迅速发酵。有微博称,中国工商银行出售的黄金掺假,同时还质疑国内市场上40%的金条用铱或钨掺假。尽管...

 

近日,一条关于“黄金”的传闻在互联网上迅速发酵。有微博称,中国工商银行出售的黄金掺假,同时还质疑国内市场上40%的金条用铱或钨掺假。尽管事后工商银行表示网传纯属谣言,但还是让人无法释疑。



工行金条掺假,究竟是谣传还是真实呢?工行作为国内四大银行之首,日赚6.7亿元,竟然投资的金条掺假,确实令人震惊。而工行对于金条掺假事件作出 回应,称加工出来的金条符合相关标准,并没有掺假。不过,网友就总结出银行的四大丑闻:工行金条掺假、银行挪用客户存款、霸王条款、贩卖客户信息。

  黄金投资越炒越热,不少市民都纷纷加入购买金条队伍。但是,近日网络流传工行购买的金条发现掺假,引起不少市民担忧,可谓出了 一身冷汗。网友发帖称,有人拿着工商银行销售的环境到加工厂加工,在检验黄金的精确纯度程序上,报告显示这个人拿的金条竟然掺杂了‘铱’。网友还指出,现 在中国市场40%的金条都用铱和钨掺假。随即,引起网络一阵轰动。不久,工行总行对金条掺假事件作出回应,称工行的黄金原料是从上海黄金交易所统一出库, 符合上海黄金交易所标准,加工出来的金条也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但是,对于工行的标准,市民对此表示很怀疑。而黄金行业人士表示,工行掺假并不多见,可能性 并不大,因为金条掺钨或者铱,都会影响金条的质量,也会破坏金条的生产。

251

  工行金条掺假,究竟是谣传还是真实呢?工行作为国内四大银行之首,日赚6.7亿元,竟然投资的金条掺假,确实令人震惊。而工行对于金条掺假事件 作出回应,称加工出来的金条符合相关标准,并没有掺假。不过,网友就总结出银行的四大丑闻:工行金条掺假、银行挪用客户存款、霸王条款、贩卖客户信息。

  银行挪用客户存款发放高利贷牟取暴利

  在2011年,刘小姐和王先生的朋友A先生,希望他们将4500万元资金以活期存款的方式存入某股份制银行在大连的一家支行,存期为1个月。

  A先生告诉他们,该银行行长和他是大学同学,关系很好。最近上级部门将对该支行的业务开展情况进行考核,但令该行行长发愁的是,该行的存款规模距离达标还有一定差距,需要短期内拆入一笔资金。

  A先生既然开口,凭着他们多年的交情以及生意上的往来,刘小姐和王先生感到无法拒绝,分别拿出2000万元和2500万元的资金进行支援。

  王先生回忆说,当时A先生给他们出示了银行开具的存款邀请函。邀请函非常正式,其中写道,该行欢迎银行存款人,该行需要一亿或者更多存款,欢迎存款人或介绍其他存款人前来开户存款,存款人的存款只作为正常存款使用,资金保证安全。

  “后面是该支行行长亲笔的签名。”王先生说道,都说资金进了银行就是进了保险箱,而且又有正规的存款邀请函,他们对此深信不疑,根本没想到钻进 了一个圈套。在A先生的陪同下,王先生和刘小姐在该支行开立了个人存款账户,将总共4500万元资金打入到他们在该支行的账户名下。未曾想到的是,他们的 噩梦就此开始了。

  王先生回忆,他和刘小姐到该支行后,先是开立一张活期存折,并在存折下面挂了一张借记卡。然后按照正常的步骤,将存款和卡分别设立了六位数的密码。他从银行返回宾馆,通过网上银行系统将2500万元资金打入到该支行新开立的银行账户中。

  然后,王先生再次来到银行,打印的对账单中清晰地显示王先生2500万元的资金已经入账。在回到西安后,王先生有一次去银行办业务时却惊讶地发 现2500万元资金已经不翼而飞。刘小姐也是同样的遭遇。对账单显示,他们的资金在入账之后不久就莫名其妙地从账户中消失了,账户中仅留下了10元钱。

  经过查询,资金通过卡卡转账的方式转入到了陌生人X先生的个人账户。“而此前,我和刘小姐均未和此君打过交道。”

  预感到大事不妙,王先生立即联系A先生,希望他能给出合理的解释,并将资金重新入账。而朋友A先生在咨询了该支行行长后,给出的答复是,由于资 金被用作购买理财产品,存款被转入到分行的资金池中,由分行统一管理,所以在个人账户中反映的是存款转出。“他言之凿凿地保证,

  资金非常安全,1个月到期后,资金自然会转回到个人账户中。”王先生虽然将信将疑,但钱已经存

  到银行,也只能等待期满。

  但是最坏的情况还是出现了,1个月期满后,王先生发现,其个人账户内仅有从外行转入到账的300万元,而刘小姐的账户中有将近500万元。

  王先生感到事态严重。显然,资金被银行违规挪用,且由于种种原因现在已经无法回收。

  为了要回自己的钱,他和刘小姐不得不踏上了要款维权之路。没想到的是,银行方面的态度格外强硬。“不仅我们的正当要求无法满足,甚至该行的行长 对我们也是避而不见。一连几天,刘小姐都去银行讨还资金,但银行以妨碍正常经营为由,叫保安强行将她带离银行。”王先生说。交涉无果,王先生和刘小姐只能 求助于当地公安机关,希望通过司法来帮助他们追讨存款。

  中国证券报记者目前掌握的最新情况是,在刘小姐坚持不懈的维权努力和公安机关的介入下,银行终于陆续将追回的资金转入刘小姐的账户中。现在刘小姐的2000万元基本到账,但王先生除了初次转回的300万元,余下的2200万元存款仍旧在遥遥无期的等待中。(股城网)


 

工行金条掺假:还有多少是真的?

从之前的假银行卡到现在的工行金条掺假,掺假现象已无处不在。掺假,俨然成为中国社会的一大“痼疾顽症”。

近日,一条关于“黄金”的传闻在互联网上迅速发酵。有微博称,中国工商银行出售的黄金掺假,同时还质疑国内市场上40%的金条用铱或钨掺假。尽管事后工商银行表示网传纯属谣言,但还是让人无法释疑。

不 是我们太较真,而是在中国掺假事件实在太多太多,老百姓们都患上了“恐假症”。想想,奶粉里掺三氰聚胺,猪牛肉里注了水,鸡鸭肚里灌了沙,蛋黄里掺了重金 属,面粉里掺染色剂,金华的火腿涂“敌敌畏”防霉,福建的白酒用工业酒精兑水……奸商们挖空心思掺假、做假,中国人吃的东西哪一样没有掺过假?

“民 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关系民众生命健康的食品都如此,治病救命的药品自然也不例外。从20多年前晋江假药案发以来,假冒伪劣药品四处泛滥,从未间断。 与此同时,假冒伪劣药品事件更是层出不穷,公众对药品安全的疑虑与日俱增,甚至心存“生病了,你还敢吃药吗”的疑问。

其实,在中国掺假的 事遍及各个领域。国家提倡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讲究学历,注重文凭。于是假文凭满天飞,制造假文凭的更是成了暴发户;于是,不少教授学者博士不惜抄袭论 文,发表假论文、假成果;于是,不少官员用职权谋来假学历、假文凭,一个个都摇身一变成了高学历干部官员,有的甚至伪造虚假的个人干部履历,不惜花巨款去 “假高官”手里买官位。

北京的张悟本冒充卫生部营养专家,到河南的司法界制造冤假错案;从山西的假疫苗,到九江的“豆腐渣”防洪大堤;从之前的假银行卡到现在的工行金条掺假……中国还有什么东西不掺假?我们还应该相信谁?我们的“恐假症”如何能够消失?

制假售假者们虽然靠“假”暴发,但可笑的是他们一个个腰杆挺得很,心地黑得很,胆子大得很,脾气凶得很,不但“掺假”理直气壮,甚至对妨碍他们“做假”的人都会施以攻击和报复。所以伤害执法人员、殴打新闻记者、打骂消费者的现象,各地屡有发生。
掺假现象如此严重、如此多发,俨然成为中国社会的一大“痼疾顽症”,这反映了中国社会诚信的缺失、价值观念的偏差和道德的坠落,更暴露了政府职能部门管理的缺失、执政能力的薄弱和有些官员的不作为。

历 史的经验告诫我们:“庆父不死,鲁难未已”。倘若相关部门打假给力,如果人们在观念上、舆论的氛围上、立法执法的力度上,对待制假售假者能够像对待制售毒 品一样,严查严禁,发现一起严惩一起,发现一人严惩一人,相信,民众的“恐假症”就可消矣,工行关于金条掺假的辟谣自然也就有人信了。

(财讯网 邓海英 撰稿)

责任编辑: 于飞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12/1010/2633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