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工作职业 > 正文

警惕职场中的“杨修现象”

杨修的小聪明综合症

摘要

他出身世家,才思敏捷,一度深得曹操的器重,却最终以罪被诛,表面上是恃才傲物招人妒,实际上是自作聪明惹的祸。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更大肆描绘和渲染此事,以贬斥曹操的忌才和残忍。

杨修(公元175-219年),字德祖,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东)人,作为曹氏集团的谋士幕僚,是三国的悲剧人物。他出身世家,才思敏捷,一度深得曹操的器重,却最终以罪被诛,表面上是恃才傲物招人妒,实际上是自作聪明惹的祸。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更大肆描绘和渲染此事,以贬斥曹操的忌才和残忍。其实,除却与曹操的矛盾外,杨修的小聪明综合症给他埋下了人生悲剧的祸根。

什么是小聪明综合症

小聪明指特有的具体能力,常常表现得聪明伶俐,能言善道,机灵敏捷,善于伪装,善于演戏,随机应变等,但是爱耍小聪明的人由于习惯于纠结琐碎细致的事务,而缺乏综合思维能力。通常表现为高IQ,低EQ。小聪明综合症表现为:1)自以为是,自认比其他人聪明,喜欢与别人做比较,容易遭到别人的反感与厌恶;2)爱卖弄或者炫耀自己的才华或者能力,常对所有话题都敢夸夸其谈,无知者无畏;3)常常觉得不满足,追求别人的赞赏和肯定,常常以此得意;4)容易随波逐流,做事浮躁,不能识大体,总是纠缠于细节;5)在不弄清事物原委的前提下,就进行肆意的揣测和兀自判断,追求急功近利。

小聪明综合症的形成与个人自我意识发展相关,是对“现实我”的认识和评价超估,以至形成虚妄的判定,显得过度自信,爱慕虚荣。

杨修小聪明综合症的根源

杨修的小聪明综合症是与其家学渊源有极大关联。杨氏家世为汉名门,祖先杨喜在汉高祖刘邦时期就封侯拜相,史书记载:“自震(杨震)至彪(杨彪),四世太尉。”如此显赫的家世,只有四世三公的袁氏世家可以媲美。

与风光无限的先祖比较,杨修的个人才华毫不逊色。他才思敏捷,聪颖过人,在当时颇有令名。建安中举孝廉,除郎中,又任丞相府主簿。可以说,杨修的确是有自负的资本。据《三国志》《曹植传》记载:“修年二十五,以名公子有才能,为太祖所器”,又有“是时,军国多事,修总知外内,事皆称意。”。可见杨修才华出众,能力超群,所以深得曹操的信赖和器重,曹操才会任以“总知外内”的主薄一职,而且“事皆称意”。而由“自魏太子已下,并争与交好”的状况可见,当时连魏太子曹丕也要巴结他,而其中的“并争”交好,可以想见当时杨修受热捧的程度之深,引得人人都想要讨好他,可以想见他当时地位之重要。另一个侧面,这也可证明杨修当时是深得曹操信任和倚重的府吏,而且关系比较密切,经常参与曹操的政治军事活动。

望族之后,满腹才华,深受赏识和重用,如此种种,都促成了杨修自负爱现人格的发展和深化,而最终,他的才华和自负却给他带来了杀身之祸,不禁令人叹惋,可谓“聪明反被聪明误”。

杨修自作聪明的表现

杨修不仅拥有“笔下龙蛇走,开谈惊四座”的敏捷才思,还在揣磨、分析、判断、预见曹操心理活动方面,具有突出的表现。例如,据《世说新语》记载,杨修在任曹操的主簿期间,一次相府修大门,在刚刚建好屋椽屋桷后,曹操亲自来视察,完毕叫人在门上题了个“活”字就离开了。杨修见后,就立刻叫人把门拆了,按小一号的规模重建。工匠们都不解,问为什么,杨修说:“门里加个'活’字,是一个'阔’字。魏王是嫌门大了。”曹操见改造后的园门,心里非常高兴,询问工匠们,大家都说是杨主簿让他们这么做的。

还如,一次曹操与杨修骑马同行,当路过曹娥碑时,他们见碑阴镌刻了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个字,曹操问杨修理解这八个字的意思吗?杨修正要回答,曹操说“你先别讲出来,容我想想。”直到走过三十里路以后,曹操说:“我已明白那八个字的含意了,你说说你的理解,看我们是否所见略同。”杨修说:“黄绢,色丝也,并而为绝;幼妇,少女也,并而为妙;外孙为女儿的儿子合而为好;齑臼乃受五辛之器,受旁辛字为辤(辤是辞的繁体字)。这八个字是'绝妙好辞'四字,是对曹娥碑碑文的赞美。”曹操惊叹道:"尔之才思,敏吾三十里也。"

然而,曹操生性多疑,深怕人家暗中谋害自己,常吩咐左右说:“我梦中好杀人,凡我睡着的时候,你们切勿近前!”一天,曹操在帐中睡觉,故意落被于地,一近侍慌取被为他覆盖。曹操即刻跳起来拔剑把他杀了,复上床睡。睡了半天后起来,佯惊问:“何人杀了我近侍?”大家都以实情相告。曹操痛哭,命厚葬近侍。人们都以为曹操果真是梦中杀人,惟有杨修识破了他的意图,临葬时指着近侍尸体而叹惜说:“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曹操听到后,十分厌恶杨修。

杨修真正惹怒曹操的事件是“鸡肋”事件,这是杨修自作聪明的极端表现。根据《后汉书》记载,曹操在平汉中时,连吃败仗,欲进兵,怕马超拒守。欲收兵,又恐蜀兵耻笑,所以心中犹豫不决。恰巧厨师进鸡汤,曹操见碗中鸡肋,沉思不语。这时夏侯惇入账,禀请夜间口令,曹操随口答“鸡肋!”杨修见令传鸡肋,便让随行军士收拾行装,准备归程。将士们问何以得知魏王要回师,杨修说:“从今夜口令,便知魏王退兵之心已决。鸡肋者,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今进不能胜,退恐人笑,在此无益,不如早归。魏王班师就在这几日,故早准备行装,以免临行慌乱。”曹操得知此事后震怒,即刻下令处死杨修。

从这几件事件,可见杨修的自作聪明令曹操对他爱恨交加,但杨修犯了一个为人臣的大忌,就是不该胡乱猜测统治者的心理,并加以毫无掩饰地传播。如,在军中散布退兵言论、私命士兵收拾行囊,准备撤退。这种强烈的炫耀欲,对于生性多疑、暴戾凶残的曹操来说,无疑是极大的冒犯。而涣散军心、瓦解斗志的言论,是任何一个主帅都难以姑息纵容的罪过。曹操在那种情况下杀掉杨修,算得上是属严肃军纪了。而《后汉书》记载,“修之几决,多有此类”,“且以袁术之甥,虑为后患,遂因事杀之”,可见杨修耍小聪明的此类事件还是颇多,引来杀身之祸也就不足为奇了。

杨修另一件冒犯曹操的事,就是参与了曹丕、曹植兄弟的继承权斗争。杨修作为曹操的亲信,必定是曹植和曹丕的争夺对象。曹植作为名闻天下的才子,一度“特见宠爱”,杨修加入曹植一方参与夺嫡之争,亦加深了曹操对他的厌恶。《三国志》中曾记载,号称“有才策”的杨修败阵于吴质(曹操的另一幕僚),是因为杨修空负才名,不及吴质的老谋深算,因此导致了曹操对曹植为人的怀疑。曹操在处理完了立嗣的问题后,即开始清除曹植身边的谋士,首先要诛杀的就是杨修,而杨修对此了无觉察。

《三国志》云:“太祖既虑终始之变,以杨修颇有才策,而又袁氏之甥也,于是以罪诛修。”由此,表面上看,曹操杀杨修是出于忌才妒能,而细细推敲,曹操其实早就对杨修有杀心。可惜杨修对此觉察不足,只知炫耀卖弄,不知所韬光养晦,结果给了曹操杀他的借口。所以杨修的悲剧,也算得上是咎由自取。

警惕职场中的“杨修现象”

在现代职场中,“杨修现象”也是屡见不鲜。这些人一方面习惯于猜测上司的意图行事,看着上司的眼色走路,另一方面又表现得极为自负,总显着自己比别人聪明,不断向人炫耀自己的猜测能力。因而,他们不仅难于获得同事的喜爱,更会引起上司的反感。古人有训:君子善断,小人善猜。整天猜测上司的意图的人是小人,总是炫耀的自己本领的事是小聪明。那么,如何才能避免职场中的“杨修现象”呢?

1)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老子云,“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过多的揣测甚至张扬卖弄,不仅会让人觉得浮夸和不可靠,还会让他人产生反感情绪和戒心,不利于职场人际的发展。所以,在职场中,人们应谦虚好学,注重知识的积累,不求速成。

2)推测有据,言之有理

要对自己的言行负责,不要肆意对自己不了解的问题夸夸其谈。特别是在揣测某些事物时,例如上司的心思,应基于事实,有理有据,了解事物的各个方面,抓住事物的本质。

3)三缄其口,沉默为金。

在公司做重大决策时,要学会三缄其口,不要过多参预决策。一方面锋芒过露,会引起上司的戒备,不利于职场的发展,另一方面,个体无法负担起决策失误的后果,即使需要做出决策的判断,也应慎言慎行。

责任编辑: 宋云  来源:三国在线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13/1026/3443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