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鲜事 > 万花筒 > 正文

为什么一个字看久了就不认识?

你肯定有过这样的体验:长时间盯着一个字看,或者不断重复写某个字,就会开始觉得,一定有什么地方出问题了,这个字越看越不对劲,越写越不认识……别不承认你小时候被语文老师罚抄过作业。

据说一百个有上述经历的人只有一个去思考了这是为什么。对,君就是百分之一。

君决定给你解开多年困惑,今天就来说说,为什么越看一个字就越觉得它奇怪。

值班君丨张小羁

不认得了?那是因为神经被你玩疲倦了

在学术界,这种现象叫语义饱和,心理学上认为,人的大脑神经如果短时间内接收到太多重复的刺激,就会引起神经活动的抑制,造成对常用字突然不认识的现象。等于说,神经“疲倦”了,老看一样的东西,它烦了,撂挑子不玩了。

这种情况不但会发生在认字上,我们的听觉、嗅觉等都会产生类似的神经疲倦现象,有时也能导致感官抑制。比如,香水闻着闻着就闻不到了,噪音听着听着就被和谐了。

不过,如果这种现象超出了正常范围,也会成为一种病,比如你看着看着你身边的人,觉得他们越来越不是人……哦不,是越来越不像认识的人——一些研究认为,精神分裂症患者会把亲人识别为“冒名顶替”者等现象,很可能和这种“饱和”现象有相同的生理学原因,或者说,这些症状是一种长期的、病态化的“饱和”(君注:此段描述不适合韩国的特殊国情)。

盯着字看久了,大脑就只注意局部了

我们知道汉字是表意文字,有偏旁部首多部分组成。当人眼对一个字盯了一段时间后,大脑会不由自主地就仅仅注意字的某一部分,从而使这个字丧失了整体感,继而对这个字的读音和意义的记忆也会变得模糊。

以色列海法大学心理系教授的Ruth Kimchi在研究中发现,在少元素的图案里,我们会先对单个元素进行认知,而对整体的认知会相对迟缓;而在多元素组成的图案里,整体轮廓会相对更易辨认也最先被人们认知,随后才开始认知局部元素。另外在复杂结构的图形里,整体轮廓和局部元素间的组织关系是同时被感知的,但如果注视的时间超过了690毫秒,整体图案的感知要更迟缓些。

一些日本和台湾的学者看到这个研究,茅塞顿开了,看汉字也是这个道理啊。

不过这个结论并不是完全经得起推敲。关于汉字的识别过程本身就有争议。有学者提出,汉字的识别有着“整体优先”的原则,即汉字识别是一个从整体到局部认知的过程,但也有其他人指出,随着对汉字熟悉度的增高,汉字认知的整体性有所增强,但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识别汉字需要对其组成部分进行特征分析。最有说服力的实验结果是,当笔画数增加时,识别汉字所需时间也增长。

君认真地想,也许这就是丁一和郭嗣懿同学同样被罚抄名字一百遍,而郭同学比较伤心的原因。

说英语的专家觉得问题不在纯视觉的重复

上面的理论对于刚好有很分明的整体感和部分感的汉字来说似乎贴合,但不要忘了,语义饱和现象也同样适用于英文。

有研究者提出,抛开字体行迹上的整体和部分的概念,这种饱和阻断现象发生在字形到语义的联接过程中,神经活动被抑制后形成联想阻断。因此,人先会对字音感到困惑,继而失去对字意的联想能力。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心理系David E Huber博士的团队设计了三个实验,来证明饱和现象不是存在于单纯的图像识别意义上,也不存在于纯语义思维活动上,而是存在于从我们看到这个字的视觉信号后再转化为对应语义的这个过程中。

一个试验中,被试者会看到许多具体的水果名字并不断重复,例如香蕉、苹果、梨等等,然后让他们进行同类别组对,这个过程中没有出现被试者辨认困难的情况,也就是说当“水果”这个概念重复出现在大脑中的时候,不会产生饱和现象。

第二个试验中,被试者要进行单词配对,单词需要完全一模一样才能配成对。比如说第一个出现的是“水果”,接下来如果也出现‘水果’,就是吻合的,如果是任何其他词语,比如“水呆”,都是不吻合的,当然这个过程中同样的词重复10次以上。这里被试者也没有出现判断延时的状况,所以视觉层面上的重复也不能导致语义饱和。

第三个试验,被试者总会看到“水果”这个单词,再给他看“苹果”、“香蕉”、“轮胎”这些词,让他们把属于水果的跟“水果”进行配对。当“水果”这个单词重复出现时,被试者的判断很快就变慢了。这里似乎能说明当大脑在把外表形象转化成意义的时候“语义饱和”就发生了。

当然了,君也知道这个结论和上文说到的整体和部分论有冲突的地方。迄今我们对于大脑的了解也并不完全明晰,关于一个字为什么越看越陌生的问题其实并不容易解开,等着人们更多的探索。不妨就从写20遍“我爱君”开始吧。

责任编辑: 宋云  来源:壹读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14/1213/4856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