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钩沉 > 正文

威名赫赫!挽救中华民族命运的16位民族英雄

作者:

1、秦始皇

秦始皇(前259年—前210年),嬴姓秦氏,名政(正),因生于赵都邯郸(今属河北),故又称赵政(先秦姓氏并未统一,男子称氏,女子称姓,故秦始皇叫赵政。);杰出的政治家、军事统帅。首位完成中国统一的秦朝的开国皇帝,秦庄襄王之子,十三岁即王位,三十九岁称皇帝,在位共三十七年。秦始皇建立皇帝制度,中央实施三公九卿,地方废除封建制,代以郡县制,为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开创了新局面,对中国和世界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中央集权制帝国的创立者。

一、秦始皇的伟大历史功绩至少有九大方面:

第一,统一文字,使其成为一个民族的基础,并延用至今。

第二,废分封,立郡县,成为以后中国统一后管理的标准模式,历时数千年之久。

第三,统一货币和度量衡,在商业上大大便利国内交流。

第四,车同轨,道同距,修建秦直道大大便利国内交通。

第五,焚六国史书,客观来讲统一了思想,避免因为历史问题而导致国家分裂;但是毁掉的各国古籍都有副本保存,其后被毁是由于项羽火烧秦都造成的。

第六,修建灵渠,加强了对珠江流域的控制,并使该地区永远成为中国的版图;

第七,修建长城,抵御北方胡族侵略的重要防线,长城长期成为国界;

第八,南征南越,将福建、浙江、两广纳入中国版图。

第九,北击匈奴,夺回河套地区,并使该地区永远成为中国的版图。至此奠定了中国统一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基本格局。

上面九条是对秦始皇的所做一些简要的概括;这些事情在他之前是从来没有过的事情,开创于他,并且一直被沿用了两千多年之久;在他以后的皇帝,治国管理无一不是在他这个机构框架下对国家进行管理而取得成就的,他们创造的伟业,有很大的原因是得益与秦始皇为他们奠定的基础;在前人没有的前提下,完成这么多的体制变革和文化变革,以及众多的建设工程,需要做多少工作呢?而且从秦始皇完成兼并六国,到他去世,仅有11年时间;就在这短短的11年里,秦始皇以难以想象的速度完成了如此浩大的工作,为中国几千年的帝制社会奠定了基础。秦始皇不仅是一个有雄才伟略的君王,而且也是一个办事效率最高的领导人。

他是中国第一位皇帝,是皇帝尊号的创立者,是中国皇帝制度创立者,也是使中国进入了中央集权帝制时代的第一人。他一生并天下、称皇帝、废分封、置郡县、征百越、逐匈奴、修长城、通沟渠、销兵器、迁富豪、车同轨、书同文、钱同币、币同形、度同尺、权同衡、行同伦、一法度、以法治国、焚书坑儒,对于中国之大一统、对于中国政制之创建、对于中国版图之确立、对于中国民族之传承,都起到了不可磨灭的关键作用,对后世的中国和世界产生了不可估量的深远影响。但自古以来,秦始皇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人物,誉之者称其为首创统一局面的“千古一帝”,毁之者则称其为专制独裁的“一代暴君”。

2、唐太宗

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第二位皇帝,他名字的意思是“济世安民”。汉族,陇西成纪人,祖籍赵郡隆庆,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诗人。即位为帝后,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努力学习文治天下,有个成语叫“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就是说他的,他成功转型为中国史上最出名的政治家与明君之一。唐太宗开创了历史上的“贞观之治”,经过主动消灭各地割据势力,虚心纳谏、在国内厉行节约、使百姓休养生息,终于使得社会出现了国泰民安的局面。为后来全盛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将中国传统农业社会推向鼎盛时期。

唐太宗的贡献不仅仅在于贞观之治,更在于唐太宗以莫大的开放精神将中华的文明与思想推向了世界,华夏文明圈正是由此而奠定。北逐突厥,西击吐谷浑,更是打出了中华的赫赫天威。

另外,唐太宗的为君之道特别是纳谏用贤之风、他的反省反思能力和自我批评精神为封建统治者提供了借鉴,成为古代封建君主的楷模和典范,对以后历朝的治国策略产生深远影响。

3、汉武帝

汉武帝汉朝文景之治以后,中国历史上出现的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中国历史上人们常常把“秦皇汉武”并称,这是有道理的。

西汉王朝是中国封建王朝史上第一个黄金时代,历时210年,而汉武帝一人就独占了55年,他统治的时段又是西汉王朝的黄金时代。放眼中国周边地区,此时仍是一片蛮荒,而汉武帝的中国,已是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十分成熟的国家。任何一个在位时间超过半个世纪的帝王一定会在历史上留下自己深刻的烙印,而汉武帝更以其多血质创造型的性格,让他的55年成为历史上漫长而不乏精彩的一段。

如果没有汉武帝反击匈奴,华夏会是什么样子,同样是国力强盛,同样是文化繁荣,同样的经济强大,我们从宋朝的例子上可以看到汉武帝的伟大,反击匈奴的战争并非仅仅是一个帝王的政治抉择,更是关系一个民族生死存亡的反侵略战争,一代人的鲜血与牺牲,让之后几百年的中国受益无穷。

汉武帝虽谥为武,但他在文治方面方面的成就绝不逊色。他即位初年,便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尽管儒家在他在位期间并未真正成为一尊,但在他的后继者们的不断强化之下,终于成为压倒一切的思想体系,深入到每个中国人的骨髓中,并压制了其它思想的发展。他建立太学,这是中国历史上官方办学的开始。

汉武帝及其事业,是中国古代历史蕴积的产物,牵涉到了思想文化、礼乐习俗、科学技术、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的发展演变,以及中国古代各族的状况等等。

4、韩信

韩信(前230年-前196年),淮阴(今江苏淮安)人,是西汉开国功臣,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与萧何、张良并列为汉初三杰。留下许多著名战例和策略。韩信是公元前三世纪的军事家、战略家、战术家、统帅和军事理论家。是中国军事思想“谋战”派代表人物。“王侯将相”韩信一人全任。“国士无双”、“功高无二,略不出世”是楚汉之时人们对其的评价。韩信在中国历史上以其卓绝的用兵才能著称,后世评价为“言兵莫过孙武,用兵莫过韩信”。

韩信为西汉立下汗马功劳,主要战绩有:灭赵、代、魏、齐、燕、楚及三秦王,可以说整个汉家江山九成是他一人打下来的。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空前强大的帝国,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明,与稍晚兴起于欧洲的罗马帝国东、西遥相并立。后世多将汉朝和同时期在欧洲的罗马帝国并列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及文明的强大帝国。

汉朝进一步奠定了汉民族的民族文化,西汉所尊崇的儒家文化成为当时和日后的中原王朝以及东亚地区的社会主流文化。至今,汉人继续为中国人的自称,而华夏族逐渐被称为汉族,华夏文字亦被定名为汉字。

韩信是大汉帝国的开国功臣,没有韩信就没有大汉帝国。

5、岳飞

作为南宋抗金的顶级名将,岳飞的功绩并未被夸大,相反是太少太少。岳飞是民族英雄,这点无庸质疑,金人的侵略战争是一场野蛮对文明的屠杀,绝非是什么民族大融合,正是由于岳飞和他的岳家军在广阔的江南华中正面战场抗击住了金国最精锐的部队,才使华夏文明一脉终得延续。

更重要的是,他的成功重塑了汉民族的尚武精神,证明了勇武的汉族军队完全可以战胜野蛮的胡掳铁骑。任何扭曲这位英雄形象的行为,都可以被看做是对我们这个民族的犯罪。

6、杨延昭

杨延昭本名杨延朗,后改名延昭,为北宋名将杨业的长子。杨延昭是北宋抗辽名将。他披肝沥胆精忠报国,颇有乃父遗风,并有过之而无不及,历来为后世称颂。

北宋年间,辽军频频入侵,杨延昭与其父杨业在边关多次打败辽军。景德二年(1005年),杨延昭升任莫州防御使,并出任保州知州兼沿边都巡检使,后又任高阳关路副都部署,主持河北一线的边防。杨延昭从此成为河北前沿的总帅,统兵数万,防守天津至太行山下一线的边防。高阳关、益津关、瓦桥关是河北边防的重要关口(至今河北民间小调《小放牛》中仍有“杨六郎把守三关口”的词句),都在杨延昭的管区之内。他屡次打退了辽兵的骚扰。

杨延昭守卫边境20多年“智勇善战”,令辽军见之丧胆,其威名为辽人所畏。辽人认定他是天上的六郎星宿(将星)下凡,故称之为杨六郎。

杨延昭把一生心血都倾注在河北的边防上,为抵御辽国入侵,维护北宋边境的安宁立下了汗马功劳。他与士卒同甘苦,不仅将所得的薪俸都犒赏了部下,而且遇敌必身先士卒而不居功,深受士卒爱戴。他去世后,宋真宗甚为悼惜,当他的灵框运走时,送行的人民“望枢而泣”。就连敌方辽国人也举哀致敬。民间相信他是“六郎星”重返天庭,因此立祠纪念他。

7、卫青

自古兵家对卫青的评论非常之高,明太祖朱元璋曾用“仲卿、药师”(“仲卿”指卫青,“药师”指李靖)赞誉在捕鱼儿海战役中击溃北元的名将蓝玉。史家也一致公认卫青的卓越军事家地位。卫青勇于革新战法,远渡绝漠,运动于敌之软肋,出敌不意,攻敌无备故百战百胜。

汉匈战争中最优秀的将领,第一个将大兵团骑兵作战发挥到极致的奇才,汉朝反击匈奴的战争里,卫将军几乎支撑起了半边天空,尽管他的歼敌数量并非最多,却主持了所有决定意义的战役。

歼灭匈奴单于的漠北之战更可以被看做改变人类历史的战争,经此一战,匈奴人走上了被迫西迁的悲惨之路。并在百年之后,祸害了整个欧洲。

8、冉闵

冉闵(约322—352),也有文献记为“染闵”,字永曾,小字棘奴。魏郡内黄(今河南内黄西北)人,汉族。公元350年,建立中国五胡十六国时期的冉魏政权。为今人所广为人知的是屠杀胡人的命令,即杀胡令:“内外六夷,敢称兵杖者斩之!”。在大混战中,羯族与匈奴在血腥的民族报复中被基本杀绝。公元352年,为慕容儁所执后斩于遏陉山,后被追封为武悼天王。他是拯救了汉族的抗胡英雄,以勇猛著称,被列为中国古代十大勇将之一。

尽管今天历史书对冉闵的定义是一个“屠夫”,但即使从中华民族角度看,冉闵是挽救中华民族命运的铮铮功臣,冉魏的民族解放战争尽管以失败告终,却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北方胡汉力量的对比,保持住了北方汉族对胡族的人数优势,蛮胡再也无法仅仅通过屠杀就能控制北方的土地,北魏的汉华改革与汉人杨坚的最终夺权,均根源于此。

9、陈霸先

阳春的日子,沐着和煦的阳光,走在下箬寺古老的运河边,春风吹来,波涛翻滚,仿佛回到南北朝时期的古朴画卷。就在这古老的山水间,在下箬寺佛光的照耀下,在古圣井井水的翻腾中,走出来一位震撼历史的英雄人物,他就是南朝陈国的开国皇帝陈武帝。他好像就是从这条运河走出家乡,纵横捭阖,转战南北,终于统一了支离破碎、四分五裂的南国故土,传承了汉文明和汉文化,让饱经战乱的南国大地脱离了水火,有了一个较长时期的稳定发展阶段。从而也使长江流域从根本上替代了中原大地,成为我国经济文化的中心,开创了我国江南文化经济繁荣发展的历史时期。

陈武帝陈霸先(503年~559年),字兴国,小字法生,吴兴郡长城县(今浙江长兴)人,南北朝时期南朝陈的开国皇帝,史称陈武帝,557年-559年在位。原为南朝梁名将。陈永定三年(559年)六月二十一日病逝,遗诏追临川王陈蒨入纂。八月甲午,群臣上谥号曰武皇帝,庙号高祖。丙申,葬万安陵(在今南京郊区)。

没有陈霸先,江南或许早已经被候景胡人祸害得白骨如山,汉民族将失去中华大地上最后一个政治经济大本营,正是由于陈霸先出兵平定候景叛乱,建立陈朝,保住了汉族衣冠文明的最后一丝血脉,才使汉族的文化得以延续,使江南大地避免了亡于候景杂胡和北齐鲜卑政权的悲惨命运,最终迎来了隋朝大一统时代的到来。

10、杨坚

杨坚(541年~604年),即隋文帝,隋朝的建立者。小名那罗延,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市)人。谥号文帝,庙号高祖。北周大定元年(581)二月,杨坚推翻周静帝,自立为帝,定国号为隋,改元开皇,建都长安。仁孝四年(604),杨广为夺取皇位,派人将病中的杨坚杀害,当上了隋朝的第二代皇帝。

杨坚的北周夺权不应该仅仅看做是一场政治交接,更可以被看做北方汉族一次漂亮的大反击。

事实上杨坚夺权更是南北朝北方政治发展一个水到渠成的结果,随着汉族经过几十年生息,在人口和政治军事力量上的日益增长,这是一个必然的结局。杨坚建立大隋,更是重新恢复了汉家的文明与文化,重建起了一个强大的华夏帝国。

杨坚建立了隋朝,统一中国,定都长安(大兴城),开创了辉煌的“开皇盛世”。他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政治家,民族英雄。隋文帝第一次实现了中国大范围内的多民族的统一;他首次实行了一直沿袭到清朝的三省六部制;他开创了科举,制定了当时最为先进并影响后世基本立法的律法《开皇律》。不仅如此,他还开启了隋唐盛世之门,实现了千古传颂的“开皇之治”。

隋文帝在世界历史上还是出名勤政、爱民的圣君。国家干旱时,他下令把储粮仓打开供百姓度过困难。在路上遇见老弱病残的人,主动让路,并让士兵给行动不便的人担物品,还把自己的马给百姓,给他们送路。

11、郭子仪

我们很难想像,假如安禄山叛乱得以成功,中国又会遭受怎样的浩劫。安禄山与唐之战不是历史书上所谓的“地方叛乱战争。”而是一场汉民族反抗侵略抵御外辱的反侵略战争。

安禄山的叛军是一群彻头彻尾的蛮族胡掳,所过之出尽兴杀戮,寸草不生,他们是唐王朝自己喂大的野狼,还好我们有郭老令公和他的汉家健儿们,历时八年的浴血奋战虽然没有挽救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命运,却保住了唐王朝继续以一个统一的华夏强国身份屹立于世界。作为军人他做了能做的一切。

12、张议潮

张议潮(799年一872年),汉族,沙州敦煌(今属甘肃)人。张氏世为州将,父张谦逸官至工部尚书。张议潮曾率领沙州各族人民起义,驱逐了河西地区的吐蕃守将,使瓜、沙等十一州又重新回归唐朝。

有一段历史课本上从来都不讲,那就是唐朝中后期的河皇之耻,吐蕃政权趁唐朝安史之乱之机悍然出兵河西走廊,占领唐朝领土。

西元848年,张议潮率领归义军在沙洲起身,消灭吐蕃驻军,唐朝收复了失去百年的河西失地,之后张议潮大力在河西地区推广汉文化,解放汉族奴隶,重开丝绸之路,让荒凉的河西地区重现繁华生机。遗憾的是,这样一个功业远胜于威廉华莱士的民族英雄,今天却很少被人提起,诚为恨事。

与此同时,张义潮还在河西地区大力传播汉族的先进文化:“河西创复,尤杂蕃浑,言音不同,羌龙瑥末,雷威摄伏,训以华风,咸会训良,规俗一变”。另外还恢复唐朝服装,推行汉化。很快就使敦煌“人物风华,一同大陆”。经过张义潮的努力,河西诸州的各族民众开始和睦的生活在一起,河西走廊也慢慢回复到了往日的繁荣景象。

13、李圣天

他有着汉族的血统,在宋史中他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却在西域建立了大功业----大宋朝于阗节度史李圣天,作为一个在汉文化孕育并成长起来的西域人,李圣天始终忠诚的奉大宋为中央,他穿汉服,行汉制,奉宋朝皇帝为主,坚称他所建立的高昌回鹘是大宋的领土,(我们今天自己的教科书却否认了这一点),在他的努力下,西域土地上出现了万里尽汉歌的情景,汉族的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在新疆大地广为传播,而他的行动也遭到了穆斯林的仇视,中亚的喀拉汗王朝几次大规模入侵中国西域,都遭到了他有力的抵抗,在实力对比悬殊的情况下,他勇敢的率领西域汉族人民抗击喀拉汗王朝的穆斯林圣战。

在西元962年的塔里木会战中,李圣天率领的两万汉人军队以诱敌深入战法,大破阿拉伯14万联军,阿拉伯人叹息说“圣战者象雪崩一样被杀死。”时至今天新疆还保留着此战场遗址,名为“殉教者岭”。每年都有数千新疆回教徒前来拜祭。

正是在他的努力下,西域的汉文明血脉得以保存和延续。李圣天保卫南疆的战斗最终还是以失败而结束,他的属下,那些自东汉马家军戍边开始迁徙至西域的汉人军民遭到了穆斯林军队的血腥屠杀,在这里从汉代起流传了上千年的儒家文化,道教文化,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穆斯林文化。抗抵入侵者的人们永远是英雄。

而胜利的侵略者们则在这一地区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种群--维吾尔族。李圣天政权覆亡后,他的部署始终坚持战斗在沙洲与哈密一带,以汉胡不两立的信念持续的进行着反抗斗争,尽管历经数百年杀戮却始终不停息。

14、余玠

余玠(?-1253年),字义夫,分宁(今江西修水)人,侨居蕲州(今湖北蕲春东北),南宋名将。嘉熙年间任知招信军,于汴城、河阴战败蒙古军。淳祐元年(1241年),赴援安丰,败蒙古军,任四川安抚制置使,四川总领,兼夔州路转运使。从淳祐三年到四年,余玠与蒙古军大小36战,战果显著。后又率军北攻兴元府(今陕西汉中),还击退进扰成都、嘉定(今四川乐山)的蒙古军。宝祐元年(1253年),宋廷听信谗言,召余玠回朝。余玠闻召不安,七月,服毒而卒。余玠死后,宋理宗辍朝,特赠五官。

13世纪蒙古大军横行世界,所向无敌,但要问世界上唯一一座战争中没有被蒙古人攻克的城市是哪里,那就是四川的钓鱼城,余玠将军就是钓鱼城的缔造者,面对着武装战斗力极其凶悍的蒙古大军,四川始终是蒙古人心中不二的噩梦,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卫国战争中,四川付出了百万人的伤亡,也让所向无敌的蒙古大军遭受了最沉重的打击。

15、朱元璋

朱元璋生于乱世之中,背负着父母双亡的痛苦,从赤贫起家,他没有背景,没有后台,没有依靠,他的一切都是自己争取来的,他经历千辛万苦,无数次躲过死神的掌握,从死人堆里爬起来,掩埋战友的尸体,然后继续前进,继续战斗,他几乎是赤手空拳,单枪匹马凭借着自己的勇气和决心建立了庞大的帝国。

1368年明军攻克元大都,标志着中华民族解放战争的胜利,无论过程怎样,历史将永远记住朱元璋的伟大,今人津津乐道朱元璋的残忍,而他却是再造汉民族的大英雄,他的贡献绝不仅仅在于军事方面,明朝驱逐了蒙古人的殖民统治,将作为四等人的汉人从民族压迫中解救了出来。

明朝更是通过一系列政治与教育的政策,挽救了被蒙古人摧残的奄奄一息的汉族文明与文化,中华文明在经过金元百年肆虐蹂躏以后,再次焕发出勃勃的生机。

16、刘福通

刘福通(1321-1366),颍州(今安徽阜阳界首市)人。元末北方红巾军领导者,与韩山童等长期利用白莲教在民间进行活动。韩山童战死后,刘福通拥立韩山童之子韩林儿为帝,国号“大宋”,定都亳州,建元龙凤。他为枢密院平章,旋改任丞相,掌握军政大权。不久率军攻克汴梁。但好景不长,刘福通先在汴梁为元将察罕帖木儿所破,后在安丰为诚王张士诚所围,刘福通向朱元璋求救,后战死。朱元璋命廖永忠迎小明王应天(今南京),途经瓜州,廖永忠将小明王沉入水中溺死。

刘福通军是整个元末抗元斗争中消灭元军数量最多的军队,他在北方长达十多年的抗元战斗不仅沉重打击了元的统治,更替南方朱元璋政权阻挡住了元军的威胁,使新生的明帝国获得了宽松的环境和充足的发展时间。

责任编辑: zhongkang  来源:立方网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15/0621/5740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