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钩沉 > 正文

八老治国邓陈分歧 中共政坛诡异频现

—“八老”与1980 年代政治格局

作者:

1980年代中共“八老治国”,基本上是邓小平陈云“两老”分别领衔的“双年反左”和“单年反右”的格局,那时中国的政坛,常常出现后人比较困惑的画面。

中共八老:邓小平、陈云、杨尚昆薄一波、彭真、李先念王震邓颖超

追溯改革开放的历史,常常能够碰到“八老”治国这样的说法(也有的说是中共“八老”议政等)。说的是,从80年代初到90年代初,以邓小平为首的8位元老政治家在新老交替、政体转型期间,在政治上拥有实际决策权力。

“八老”是谁?有两个版本:一个是指邓小平、陈云、杨尚昆、薄一波、彭真、李先念、王震、邓颖超;一个是指邓小平、陈云、杨尚昆、薄一波、宋任穷、万里、习仲勋、邓颖超。我认为,前一个版本比较接近当年的历史情况。

在1982年前,“八老”是在各自职位上行使着自己的权力,还没有形成所说的“八老治国”或者“议政”的情况,但也已经开始显现他们因对经济和政治改革看法趋同的聚合。

顾问委员会成立,“八老”的作用开始凸显

在“八老”等老干部重新回到领导岗位后,邓小平清醒地看到:一方面,回到领导岗位的老干部大都年高体弱,精力不济,干部队伍呈老化趋势;另一方面,随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改革开放路线的确立,需要一批年富力强、有一定专业知识的干部进入各级领导班子。邓小平提出:老同志要退让,要有意识地选拔一批德才兼备的年轻同志来接班;要趁老同志还在时解决这个问题,这个问题早解决比晚解决好。

1979年11月2日,在中央党、政、军机关副部长以上干部会上,邓小平就培养接班人问题的紧迫性,讲了几条“对高级领导干部来说不是那么愉快”的看法。他说:“确定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的目标还不够,还要有人干。谁来干?反正靠我们坐办公室画圈圈不行,没有希望。我们老同志的经验是丰富的,但是在精力这个问题上应该有自知之明。”“对于我们的老同志来说,第一位的事情就是要认真选拔好接班人,要让路,要准备交班,其他的日常工作,是第二位、第三位、第四位、第五位、第六位的工作。现在的庙很多,每个庙的菩萨也很多,老同志盖住了,年轻人上不来。我们一定要认识到这是一个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长远利益的战略问题。如果我们在三几年内不解决这个问题,十年后不晓得会出什么事,我们这些老同志就向党和人民交不了账。”

1980年2月23日至29日,十一届五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全会讨论了党章修改草案,提出了废止领导干部职务实际存在的终身制;还决定成立中央书记处,相对年轻的胡耀邦当选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会后不久,中央政治局会议又通过了《关于丧失工作能力的老同志不当“十二大”代表和中央候选人的决定》,目的是为一批年富力强的干部进入中央领导阶层腾出位置。

1980年9月10日,在五届人大三次会议上,邓小平、陈云、李先念、徐向前、王震、王任重一起,主动辞去国务院副总理职务,为全党做出表率。

责任编辑: 白梅  来源:2015年第10期炎黄春秋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15/1019/6308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