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言论 > 正文

从虎字的演变看汉字的艺术性与语言性的变化

作者:

几年前我为了讲解汉字演变,选了虎字作为例子,画了下面的这张图。

我想表达的有两个方面。

第一,汉字演变的大致时间表:横坐标。

第二,汉字的语言性与艺术性在各种字体中的分量:纵坐标。

这种表就是根据上面两个原则制作的。

从左至右,表示时间的变化。最左边表示最远古,最右边表示最现代。

从上至下,表示艺术性和语言学的分量。越在上面,字越具有艺术性,语言性越弱。越在下面,字越具有语言性,艺术性越弱。

汉字因为象形而具有的艺术性是汉语独有的,是区别与世界所有其他语言的最重要的特征。

我们现在来看这张图。

最左边靠上的地方是甲骨文,它是商代,公元前1300多年以前,距今是3300多年。因为这是商代灭亡的时间,所以商代大多数时间在3500+。这是横坐标。

因为甲骨文就是极简的画,具有很强的艺术性。所以纵坐标很靠上。

接下来是金文,现在认为,金文也是商代就有了,可能比甲骨文晚一点点。金文与甲骨文很像,也具有艺术化的性质,所以纵坐标也很靠上。

然后是大篆。大篆晚一点,大约是周代末年。我们看到的大篆大多也是铸在金属上的,所以也叫金文大篆。因为铸造技术的提高,所以大篆字比金文字显得字体清晰,均匀漂亮。当然也可能有周代末年的人比商代的人字写得更好的原因,但铸造技术是会严重影响最后字的外观的。大篆也很象形,所以位置比较高。但大篆的象形不如甲骨文,如果我重画这张图,我会把大篆的纵坐标放低一点的。

小篆是秦朝创立的,距今2200年左右。仍然象形,但远不如前面的三种字体,所以纵坐标下降很多。

隶书比较怪。它在战国就出现了,先与小篆,这可能是很多人没有想到的。隶书是民间自发创立和推动的,而小篆是朝廷推动的。隶书是一个长期渐变的过程,小篆却是靠朝廷颁布的命令让它成为官方字体,时间很快。小篆是建立在大篆的基础上,并非凭空想出来的,所以能被大众接受。但因为秦朝的短命,小篆并没有时间立足脚,很快被隶书取代,但仍然以篆刻的主要书体流传了下来。

隶书的发展是分两步走的。战国时期,为了写得快,人们把一些笔画拉直。因为仍然在竹简上写字,所以拉直的笔画仍然不那么多,是介于大篆与隶书之间的字体。

-战国竹简隶书

隶书到了汉朝,因为纸的出现,才出现巨变,比如蚕头燕尾的特征笔画就是这个时候出现的,最后真正完成隶变。汉字也从象形字走向横平竖直的现代字,汉字的艺术性完全消退,而变成了标准化的语言文字。

图上隶书比较靠下。没有完全下来,是因为隶书本身的字体虽然不象形了,但它的蚕头燕尾,和无拘无束的变化,使得隶书有较高的艺术观赏性。

接下来,我们从图上看到,草书,行书,楷书都起源于汉朝。这也可能和很多人想象的不一样。

得益于纸的发明,汉朝不仅在隶书的发展上达到一个巅峰,也催生了草书,行书,和楷书的萌芽,这些书体是过了很多年以后才发展到它们各自的巅峰。

草书不象形,但它的线条多变,是书法家抒发情感的最好的书体。从这方面看,它具有很强的艺术性,所以纵坐标很高。

行书不象形,也没有草书那样行云流水般的线条,但仍然很灵动,极具个人特点,所以也具有一定的艺术性。

楷书不象形,中规中矩,没有太多变化。是很好的标准书体,极具语言功能。语言就是要表达准确,减少歧义,误解,楷书这方面当之无愧。但因为太标准,很难表达个性。但当书写成行列矩阵,与写的内容(比如诗歌)在观众心里产生一定的共鸣,仍然具有一定的艺术感染力。纵坐标比较低。

最后是宋体字。这就是一个标准的印刷字体,最好的语言功能,但绝对没有任何艺术性。纵坐标应该最低。图上没有画成最低,是一个小错误。如果重画,会把宋体字放在更低的位置。

汉字兼具语言与艺术双重功能。语言要求字体标准,好认读,无歧义,横平竖直的标准笔画最合适。艺术要求有图像感,有变化,有个性,不千篇一律,象形,多变的有个性的线条才具有艺术性。隶书的出现是快速书写,可以满足当时生产力的需要(加快通讯可以提高交流,促进生产力)。过去的人们个个会写毛笔字,但基本上是工作,或交流的需要。如今我们进入了电脑时代,打字的速度完全可以满足工作,通信的需要,之所以我们再来用毛笔写字,是追求汉字的艺术性,或表达自己的情感,或做艺术创作。这是汉字给予我们的独特的艺术功能,任何其他语言都没有这样的艺术功能。

责任编辑: 赵亮轩  来源:乐维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2/0205/17049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