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言论 > 正文

杜耀明:民间抗疫政府可有可无 祸民劣政难逃历史审判

作者:
第五波中过千名长者染疫致死,当中大部分来自安老院舍,当局实有撇不清的责任。那些因抗疫资源错置而失救身亡的,仍有待日后的独立调查厘清当局的责任,但清楚不过的是,早于去年九月,政府疫情顾问许树昌教授公开请求政府,派出外展接种队到全港的老人院舍,为长者接种疫苗提供方便,但当局至今才亡羊补牢,但已无法挽回不少家庭的哀痛。

香港第五波疫情如雪崩爆发,遇上搞错重点的抗疫政策,既夺去以千计的性命,也令社会民不聊生,市民面对政府的管治能力烂透,只有自求多福,通过自助和互救,保住个人安全和社会稳定。

农历年前,特首林郑月娥深信围堵可以“清零”,通过强检、隔离、社交距离措施,即能消灭Omicron病毒,她甚至期待过年后可放宽控制,结果刚巧相反,疫情迅速掩至,当局如临大敌,宣布进一步加强上述措施。整件事由始至今,未知是政府专家没有畅所欲言,还是政府听不入耳,特区高层显得完全离地,只顾墨守成规,执着于抗疫的形式(围封、隔离、管制),却非对症下药。

二月中,最高领导人习近平亲下指示,要求特区政府尽一切办法抗疫,并须负上“主体责任”。言下之意,香港当局至今不是未尽全力,就是药石乱投,总之今次疫情若有差池,特区高层难辞其咎。奈何当局套路不变,只懂东施效颦,继续“动态清零”,打算搬出全民检测,却不实事求是,针对Omicron的特性,即对没接种疫苗的长者、幼儿、长期病患者造成较严重伤害,定出轻重分明的抗疫对策。直至大陆派专家来港指导特区高层,指明抗疫目标首先在于“减染病、减重症、减死亡”,当局才如梦方觉,坚定工作方向,将焦点放回眼前最迫切的大问题。

大陆专家的“三个减少”言之有理,不过也非创见。去年底开始,几位香港医学专家认为应该因应新变种病毒的传播特色而转变抗疫目标,由“动态清零”走向“与病毒共存”。他们的目标是谋求香港尽快回复常态,因此必须提高疫苗覆盖率,增加一般人的防疫力,也减轻医疗系统的负累,再把医护资源集中到抢救重症患者。

当然,真正推翻“动态清零”的,是排山倒海的疫情和民意。眼下疫潮澎湃,确诊者众,死亡人数近三千,市面一片萧条,心力都该放到救急扶危,解除民困。更何况,根据香港大学医学院的研究推算,目前估计有184万人染疫,到四月底时,数目更增至430万,规模远远超过大家的认知。

可见,若立即推行全民检测,在一个隔离时段内(如十四天),随时检出四、五十万确诊者,加上九成症状轻微的话,把他们一律送进方舱医院,既不可行,也无需要。因此,倒不如仿效他国,由官方制订指引,市民自律执行,自行检测并申报,医护再按病情分流处理,集中救治重症。

其实香港正朝这个方向发展,不过不是由官方主导,而是形势迫成。新春年假过后,越来越多朋友在社交媒体表示不幸染疫,起初大家人心惶惶,因为检测瓶短缺,热线接不通,政府没供应快速抗原测试剂,也没订明哪些牌子可用,结果只靠市民互通消息和传媒调查,搜购合适试剂。

到自行测试确诊后,按规定需要到医院核实,但医院爆满后,症状轻微者都留守家中,至于后续如何,未有明确答案,民间陷入一片迷惘,被迫与病毒共存。不久,更多人相继中招,大多数症状轻微,更在社媒互通声气,原来疫症不外如是。不少网友同时传来一些中药秘方和西药清单,更有取自不同国家的疫症指引,教确诊者如何面对日常,又如何减轻病征、减少病毒传播等等,居家隔离者又须如何做好准备,大家各就各位,卫生当局的指引即使珊珊来迟,也不足挂齿了。

过去一个月的集体互助抗疫经验,使香港人相信自助助人、团结协作,比起倚靠政府,更是迎抗Omicron的妙药良方。经此一“疫”,特别对年轻人和壮年人来说,当发现疫症原来可以自行疗愈,更无须大惊小怪,令事件失焦,特区当局在他们心目中,已到了可有可无的地步。

不幸的是,第五波中过千名长者染疫致死,当中大部分来自安老院舍,当局实有撇不清的责任。那些因抗疫资源错置而失救身亡的,仍有待日后的独立调查厘清当局的责任,但清楚不过的是,早于去年九月,政府疫情顾问许树昌教授公开请求政府,派出外展接种队到全港的老人院舍,为长者接种疫苗提供方便,但当局至今才亡羊补牢,但已无法挽回不少家庭的哀痛。

无疑,“完善”后的香港已难望有独立调查,但施政者的祸民劣政,事实俱在,又怎能逃过历史的审判?

(以上评论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台立场。)

责任编辑: 江一  来源:RFA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2/0311/17192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