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人物 > 正文

清华天才富豪惨败:资产被查封,100亿灰飞烟灭

柔宇的柔性屏技术独一无二;

柔性屏是下一代手机竞争的关键要素;

柔性屏手机市场在快速爆发;

大量的资金支持;

柔宇需要具备除研发之外的产品、品牌、渠道等综合能力。

但从现实来看,柔宇很难满足这些条件。

一名柔宇员工在入职培训时,曾问过管理层为什么要做手机。得到的回复是:

其一,投资人希望柔宇更快做出让人看到的产品,因为柔性屏幕是新东西,需要做产品打样;

其二,团队觉得做手机不难,花些时间和资源就能做出来。

于是在资本的压力下,亟需新故事的柔宇开始研发手机。2018年10月,柔宇抢在三星之前发布了“全球首款柔性屏手机”,一时意气风发。

不过由于好大喜功,提前泄露高通计划在年底发布的新处理器,柔宇未能获得首批芯片的供应。所以柔宇首款柔派手机的实际交货时间,还是要晚于次年才发布的华为和三星。

除了交货时间晚,柔宇手机的产品体验也是差强人意。

有粉丝曾向柔宇反馈手机滑动时的画面拖影问题,但得到的回复却是“华为不是也有这问题”,“这可以解决,但没有必要”。

柔宇手机的折叠方式也深受消费者的诟病。当时折叠屏有内折和外折两种,柔宇选择外折,牺牲了耐久性。

一位柔宇手机用户就曾抱怨,手机刚买2个月,屏幕已经磨破。之后送到官方指定的维修公司,竟然要用2499元换屏,直呼后悔。

据一位接近柔宇的人士透露,柔宇之所以选择外折,是因为内折需要一块非柔性外屏,刘自鸿觉得采购其他公司的屏幕“没面子”。而其他品牌推出的折叠屏手机,几乎都选了更加实用的内折。

如果这个情况属实,那简直就是死要面子活受罪。

所以事实上,即使柔宇手机比竞争对手要便宜几千元,它的销量依然是惨不忍睹。

据柔宇招股书显示,2020年上半年,柔派手机平均单价为5985元,其累计销量不超过1.5万部。到了下半年,据《清流实验室》报道,柔宇开始处理卖不出去的手机存货,一批流入华强北的柔派1手机,定价从8999元降为了3000余元。

当然,除了自身因素,柔宇手机销量暗淡跟整个折叠屏手机市场的总量也不无关系。毕竟2019年全年,包括三星在内的所有品牌折叠屏手机一共才卖了50万部。

至此,柔宇的手机战略基本上可以宣布以失败告终。

六危机爆发

手机战略的失败,不但让柔宇无法通过手机实现造血,还把自己放在了潜在客户的对立面。

2019年1月,小米总裁林斌在微博宣布小米做出“全球第一台折叠屏手机”。

柔宇时任副总裁樊俊不服,随即在朋友圈发长文指出“第一台折叠屏来自柔宇”,指责小米撒谎、价值观有问题,而刘自鸿不久也加入喊话:“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虽远必诛”。

这种态度和立场,让小米、华为等本应是柔宇客户的手机公司,最后全都成了竞争对手。

两条商业化路径都没有走通,每年还要有大量的管理、研发和建设投入,柔宇的亏损可想而知。

据柔宇向科创板递交的招股书显示,2017年-2020年上半年,柔宇累计营收5.17亿元,主要来自企业解决方案和消费解决方案,但累计亏损却高达31.95亿元。

在自我造血能力不足的同时,柔宇的融资途径也逐渐受阻。

自成立以来,柔宇一共获得9轮总计61.97亿元的股权融资,和36.53亿元的债权融资。

不过自2020年5月获得最后一笔F轮融资后,柔宇再也没有宣布过新的融资消息。

除了一级市场的不顺,柔宇的多次冲击上市也未能成功。

2020年初,柔宇开始尝试在美国上市,但后来主动取消了计划。到了2020年12月,柔宇向科创板递交招股书,但在三个月后也撤回了上市申请。

融资受阻、造血不足、持续亏损,在三座大山的压迫下,柔宇的资金链濒临断裂,危机开始逐步爆发。

据柔宇总经办相关人士透露,2021年4月初,柔宇账上只剩不到1亿元人民币现金,已经开始拖欠管理层的部分工资。而在此之前,柔宇已拖欠部分供应商的结款半年到一年。

到了2021年11月,柔宇基层员工的全额工资也无法顺利发放。此后的好几个月,柔宇员工等来的都是一封来自公司的邮件:正在积极推进融资工作,敬请谅解。

只是员工们的耐心有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难处。最后各种怨声载道开始此起彼伏,“柔宇不行了”的消息也在公共舆论场甚嚣尘上。

这对柔宇的融资和合作无疑是雪上加霜,作为创始人的刘自鸿感受最为深刻。2021年12月9日,他就在朋友圈转发了文章《马斯克追忆破产边缘》,并配文:

“其实,谁都有过不容易。在人生至暗时刻,也不要指望雪中送碳,唯一能做的是,坚持到底,永不言弃。”

七无力回天

柔宇也曾尝试过自救,但战略的犹豫、缓慢的转型,最终还是无力回天。

2021年5月,联想集团前副总裁赵泓加入柔宇科技担任COO,负责战略、核心业务整合和运营管理。

据《晚点 LatePost》报道,赵泓试图推动柔宇砍掉to C业务,转型为纯粹的屏幕供应商。在巨头环伺的面板行业里,这条路虽然很难,但也好于在两条路中摇摆不定。

只是柔宇的转型并不果决。

2021年年中以后,柔宇管理层虽然小范围讨论了转型to B,但公司并未对内宣布战略变化,也未很快作出相应的组织和人员调整。

直到今年5月,在资金链危机爆发一年以后,柔宇才正式启动裁员,同时给ATP部门的员工加薪,后者主要负责柔性屏幕研发及生产,对应to B的业务。

赵泓加入柔宇后,曾经推进过几项 to B业务,但最终都是不了了之。

第一是和奢侈手机品牌 Vertu的合作。2021年二季度,柔宇曾与Vertu达成代工合作,后者售价最高达6.88万元。只是最后合作没有继续推进,京东销量显示为0。

第二是和华强北的合作。这是一笔去年底宣布的价值6亿元的大额订单,具体是为华强北供应维修屏模组。但因为柔宇缺乏资金,产线无法正常运转,这项合作的进展也不顺利。

其实当时一位柔宇股东帮忙找到了3亿资金,只不过对方想以100亿元的估值入股,相比柔宇最高时的估值缩水了80%,刘自鸿最终没有答应。

赵泓感到一阵无力,便在2021年底匆匆离职而去。

柔宇的缓慢转型,或许跟刘自鸿的抱负密切相关。

一直以来,刘自鸿都希望把世界“掰弯”,让柔性屏落地各行各业。因此他给柔宇的定位大多时候是齐头并进的综合方案解决商,而不是一家纯粹的屏幕厂商。

只是商业社会现实而又残酷,技术狂的偏执并不总是可以改变世界。有时候,先生存下来,等壮大以后,你才能逐步实现自己的理想。

在柔宇其实没有什么二号人物,刘自鸿在公司持股38.6%,拥有71.56%的投票权,牢牢把持着柔宇的控制权。

所以柔宇的发展轨迹,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刘自鸿的决策映射。

柔宇的独立董事刘姝威显然也看到了这个问题:“从1到 N,柔宇有技术,但不善于开拓市场,所以它需要招募有经验的高管,一起推动商业化。

理想的人选是要懂技术,同时有丰富的公司管理和运营经验,年龄也不能太大,要和柔宇团队有共同语言。”

只是在这个危难时期,合适的人才恐怕很难会选择加入柔宇。

尽管形势艰难,但刘自鸿还是一直努力解决问题。

2022年5月6日,历经半年多的时间,柔宇终于向在职和离职的员工补发了5个半月的基本工资。虽然尚有欠缺,但起码让人看到了行动。

据接近柔宇的人士透露,柔宇补发工资的资金来源是华夏银行的贷款。

他推测,由于柔宇青岛产线购买的进口设备,会有一笔约5亿元人民币的退税,柔宇可能以此作为担保,获得了银行贷款。

不过柔宇的窟窿显然不止于此。除了员工工资,它还有许多供应商的款项尚未结清。

这不,柔宇的危机在2022年9月6日进一步加深。据《新浪科技》报道,在众多供应商的申请下,柔宇科技名下价值3714万元的财产被法院查封、冻结。

截至目前,柔宇科技已被强制执行还款累计超1亿元。

昔日明星独角兽企业,沦落到如此地步,让人不胜唏嘘!

八写在最后

在国产替代和科技强国的时代背景下,近些年来,国内越来越多的教授和科学家开始创业,甚至有些投资机构直接派人到科研院校和实验室“围追堵截”。

一位投资机构合伙人因此抱怨道:“太卷了,科学家都快不够用了。”

但现实是,科学家或者说技术人员,离真正的企业家其实还有不小距离。

他们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是权威,技术积累也比较雄厚,但严谨的科学思维也会带来性格的相对固化,容易单线思考、迷信技术,从而失去对商业本质和规律的把握。

针对这种现象,经纬创投创始人张颖曾经提出《给科研和技术背景创始人的9条建议》,希望他们如果自身商业化能力比较薄弱的话,一定要找到互补的长期合伙人,并不断设计自己的全面成长。

显然在柔宇的成长过程中,刘自鸿没有找到这样的合伙人,再加上自身在战略和商业化抉择中不断出现错误,才导致今天这种局面。

有位企业家说过,只有偏执狂才能成功,但有时固而不执也是一种正确的做事态度。

刘自鸿从小到大一直都是天之骄子,他对自己充满自信,对目标也十分坚定。这种坚定就像他两年前接受央视采访时说的那样:

“其实我们一直在黑暗中打着手电筒挖地洞,柔宇走的是【想做到】路线——有一个想法,却没有前人的路能够去跟随,只能按照自己的想法一点点去研发,跟它死磕到底。”

这种死磕的态度没错,但可惜用错了方向。刘自鸿还没有等到柔性屏需求的大爆发,就已经快要弹尽粮绝。

在商业世界里,虽然说成者王、败者寇,但刘自鸿当初放弃3亿美元的收购,想要建立柔性世界的创业初心,还是值得令人敬佩。

所以即使希望渺茫,最后还是祝福柔宇也能像蔚来和京东方那样,等来拯救它的白衣骑士。

——————

主要参考资料:

1、《38岁,这位高考状元要去IPO敲钟:8年做出500亿估值》,刘博,投资界

2、《柔宇十年:野心与败退》,张家豪,晚点LatePost

3、《柔宇悲歌》,刘哲铭,中国企业家杂志

4、《公司查封,冻结千万!估值500亿的“天才巨头”,把自己逼上绝路》,张一弛,金错刀

5、《欠薪、裁员!柔宇深陷“资金链断裂”泥潭》,饶翔宇,钛媒体

6、《从600亿估值到发不出工资,柔宇科技“泡泡”吹爆了吗?》,周月明,虎嗅APP

责任编辑: 方寻  来源:邱处机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2/1017/18173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