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惊人之语 > 正文

李濠仲:瑞士罕见通过友台决议 “中立国”怎么了

作者:
贝里斯威尔在答复媒体强调:“瑞士的中立是基于海牙公约,包括以相同的方式对待冲突各方…但当我们遇到违反国际法或人权法的行为时,瑞士从没有漠不关心…这场可怕的战争开始后,我们遵循欧盟的制裁,也是基于国际人道主义法下的战争背景…”

瑞士的“中立形式”已做出罕见的调整,包括3日国民会议通过了友台决议。(美联社

远在欧洲3日一则最新消息:瑞士国会(lower house)罕见以97票对87票、8票弃权,同意通过加强与台湾国会的关系,以深化双方的经济、政治、科学和文化交流,并促进民主、和平与稳定。在此之前,“永久中立国”瑞士年初首次进入联合国安理会,日前更出任安理会轮值主席,瑞士常驻联合国代表贝里斯威尔(Pascale Baeriswyl)于是被问到:“这是否意味瑞士放弃了其著名的中立性?”

瑞士当然没有放弃它受国际条约和自身声明约束的“中立”,但自去年乌俄战争爆发,它确实打破了1939年以来,不对任何发生武装冲突国家提供武器的传统(它向乌克兰送出多具反坦克军武)。此外,它也跟进欧盟对俄罗斯祭出制裁措施。

不过,贝里斯威尔在答复媒体强调:“瑞士的中立是基于海牙公约,包括以相同的方式对待冲突各方…但当我们遇到违反国际法或人权法的行为时,瑞士从没有漠不关心…这场可怕的战争开始后,我们遵循欧盟的制裁,也是基于国际人道主义法下的战争背景…”

这场战争早不只存在俄罗斯对乌克兰领土的掠夺,更已牵连两个重要危机,一是俄罗斯以近乎绑架方式“重新安置”乌克兰部分地区儿童,将原本乌克兰的小孩,以安全之名强制转移到俄罗斯占领区内,且唯有俄罗斯家庭能“收养”,然后再为他们冠上新的俄国公民身份,形同种族清洗。其二,俄罗斯威胁撕毁《黑海谷物倡议》,扬言阻碍乌克兰粮食出口,如此将对全球粮食安全造成灾难性后果。

因而再怎么“中立”,就算不以武力介入战争,瑞士身为联合国一员(还当选安理会成员和出任安理会轮值主席),能够对俄罗斯造成的人道失序视而不见?可以这么说,这场侵略战虽然没有直接攻击瑞士,让瑞士被迫从中立国变成交战国,但瑞士的“中立形式”已做出罕见的调整。3日国会通过友台决议,则是针对中国释出的另一讯息。

过去确实有人以瑞士为镜,认为台湾可以走向瑞士永久中立国之路,这当然是很崇高的境界追求。但现实上,乌俄战争屡屡创造出人道、人权第二战场,除非全然置身事外,否则一个中立国也必然会出现位移。

再者,回到瑞士本身,它的“中立”始终不只出于本身自愿即可,而是环境条件下的特殊产物。瑞士是自19世纪初,经欧洲各国发表《维也纳会议宣言》后确立了永久中立国身份,综合国力不足的瑞士,或可因此在周边大国激烈的斗争下存活,但能“中立”多久,“中立”到什么程度,关键却取决周边大国日后的发展演变。

《如何从敌人变成朋友》(How Enemies Become Friends)一书对“建立国与国持久稳定的和平”有很深入的分析。书中提到:“国与国之间要从敌人变成朋友有三个条件,1.国家间具备制度化的约束、2.国与国的社会秩序相容、3.国与国具备文化共性,三者具足,稳定的和平才会出现。其中兼容的社会秩序和文化共性更是必要条件…”后二者,在西方国家可称作民主自由,世界上最稳定和平的北欧国家又更上一层,也就是人生在世,大家基本价值观几乎一致(人口够少也是优势),属于国与国之间的高情境社会。

进一步说,现代文明国家所追求的,不只是没有冲突而已,而是谁都期望一种更深刻、更持久的和平状态,这才是瑞士将自己设定为“中立国”的根本原因。但以中立国之姿避免战争的模式要行得通,并不是因为臣服邻近国家的威慑(如台湾部分学者的反战论)、假中立(如台湾部分政客的中美等距论)或冷漠(失败主义),而是必须源于《如何从敌人变成朋友》中所说的“国与国之间兼容的社会秩序和文化共性”。

同样的道理,台湾能不能成为如瑞士一般的“中立国”,并以此获得稳定的和平,关键也在“中国是什么”。

无疆界记者组织近期发布了全球新闻自由度排名,瑞士和其邻近周边国家,全都集中在“良好”区域,言论自由就是所谓兼容的社会秩序重要表征之一(欧洲文化共性是基本的)。台湾虽然也排在第35名的良好区,但身为台湾安全最大威胁的中国,却排在第179(倒数第二,仅优于北韩),显示两地社会秩序内涵差异确实很大,这或许导致了台湾一方在谈论如何和中国和平共处时,竟是直接掉进“委屈的和平”框架,而非深究“稳定的和平”该从何而来。至于“委屈的和平”,就真的不是瑞士,台湾如果可以是瑞士,那表示中国已然变天了。

责任编辑: 江一  来源:上报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3/0505/18980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