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情感世界 > 正文

我们冒冒失失地揣摩着父母的爱情

第二封信

爸爸妈妈结婚之初应该是没有多少爱情的。

当年,爸爸北上烟台去当兵,奶奶相中了同村的妈妈,安排俩人定了亲。家里落款为1969年入伍留念的老照片上,19岁的爸爸、18岁的妈妈,两个稚嫩的年轻人表情都很严肃,倒是照片里大概五六岁的小舅一脸新奇。

对于这门亲事,外公是不大满意的,虽然爸爸有初中文化,但家穷且弟弟妹妹多。不过虽不满意,外公也未过多阻拦。而奶奶看中妈妈,据妈妈说,大约是心疼她童年丧母,又为长女,还有好几个同父异母的弟弟妹妹,14岁便在生产队挣工分,勤劳能干。

而两个年轻人究竟想法如何,爸爸虽说是“父母之命”,但从小一个村长大,一点感情没有也不会同意定亲的。妈妈在多年后历数爸爸的缺点时,我问她当初为何要嫁时,她笑着说“还不是因为白面书生的模样”,妈妈是个颜控。

爸爸在部队一待就是6年,直到奶奶去世才退伍回家。并不短暂的6年时间,不知两个年轻人究竟是如何坚持的。妈妈只上过夜校扫盲班,会写的字有限,在那些年的家书中,也未见过爸妈之间有书信。只是在众多爸爸当兵生活的老照片中,有一张妈妈的照片,已看不出具体的背景,妈妈挎着菜篮子,笑得很灿烂,那是妈妈去烟台探亲时的留影。现在想来,如果说有爱,妈妈的爱应该多一些。

爸爸退伍回家便与妈妈结了婚,从赊来的两间土坯房开始,两个一穷二白的年轻人开始了小家的生活。爸爸退伍之初进了一家小厂,没几年厂子倒闭,家里的生计大都靠土地维持。印象里地里的活儿大都是妈妈在做,爸爸有严重胃病,稍一干点重点的活儿,胃病便犯。听说鹅肉养胃,有一年妈妈还养了6只大白鹅,但还没来得及吃,某个早上,6只大白鹅连同30多只鸡全都被偷了。妈妈心疼得大哭,爸爸骑着车顺着鹅毛鸡毛去寻,也终是徒劳。

妈妈总是忙碌地早出晚归,疲于生存,如果说妈妈活得务实,爸爸则活得松弛。贫穷没啥大不了,爸爸做什么都不急不慢,喜欢看报喝茶,完全不像个农民。小的时候有问题习惯找爸爸,刚上学时辫子扎不好都是找爸爸帮忙。

爸爸还喜欢搞些新花样,做饭时会给我们做些当兵时学会的新样菜,偶也有翻车的时候,有一次做了西湖醋鱼,大家都吃不习惯,被妈妈说浪费了一条鱼,但爸爸也不恼。

爸爸的“浪费”有时很浪漫。妈妈的生日在农忙时节,她自己常会忘记,爸爸都会记得,物质匮乏的年代,一瓶橘子罐头就是爸爸的礼物,妈妈依然会说浪费钱,但幸福的笑容是收不住的。

我和哥哥在成年后都曾发出过疑问,为何家里总是没钱?一番分析得出结论,光靠种地太难了。其实,爸爸那些年也尝试过很多方法,打零工找副业,跟人合伙做生意,但都不太成功。小时候时常听到村里的女人指责不会挣钱的丈夫没用,但妈妈从未有过类似的抱怨,只是感叹各人命运如此。

我们都工作后,家里情况略有了改善。在我工作第三年,爸爸查出患了癌症。那是难熬的一年,化放疗期间,妈妈每天换着花样炖汤给爸爸补充营养,在爸爸身体还可以的时候每天一起散步。回想起来,这应该是他们一生中相处最多的一年,散步时爸爸会主动牵妈妈的手,妈妈泛着笑说:“一辈子没牵过手,老了还牵上手了。”我想,爸爸终究是恋上了妈妈。

相较于同辈,底层女性的妈妈少有的被温柔对待,爸爸则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活着的自由。

或许,在漫长的合作生产生活的艰难岁月里,两个善良的年轻人给予了彼此尊重和理解,并在互相扶持和照顾中,早已滋生出了爱意。

2009年爸爸在北京治病期间,和妈妈一起去游玩长城。来信人供图

编辑部回信

jiang:

读你的信是在黄昏,太阳刚刚落山,温度不热不凉,这也很像我此时读信时候的心情。短短千余字,诉说了你生命中最重要两个人的几十年时光。质朴的文字之下,是流动着的充沛的复杂情绪,其中有遗憾、失落、美好、治愈……在交织的情感之中,我感受到了一种心疼,亦感觉到一种安慰。

在编辑部最初提出“父母爱情”选题的时候,我也想过这个选题背后的意义。我想,最早教会我们爱情的,一定不是什么爱情鸡汤,不是爱情相关的作品,甚至也不是每个人的初恋,而是父母。他们的相处模式,对彼此的态度和评价,从很小的时候,都在我们心里刻下了印记。无论是恩爱、疏离,抑或敌对,这个印记,都是我们眼中爱情的最早期形态。

所以在你的信里,开头你写“爸爸妈妈结婚之初应该是没有多少爱情的”,读来是有一些淡淡的失落感。那个年代,自由恋爱的稀缺,传统观念的强大,还有时代的动荡,都决定了爱情是一种太过奢侈之物。“未爱先婚”如今在电视剧里是一个热门梗,但在那个年代,是无力选择的普遍现实。

非常关键的一点,从1969年到1975年的六年时间里,你的父母度过了艰难的异地六年。你的母亲,从18岁,成长到了24岁。如果说父亲在军营之中,尚且有着每天固定的训练、团队的活动来填满生活的话,那么很难想象,当时还年轻的母亲,要靠什么力量来维持这份约定。

如果回答说“靠爱情维持”,那纯属于童话故事。事实上,对两个刚定亲就分开的人来说,六年下来,不要说爱,就连相貌和声音,或许都会忘记。母亲作为家中长姐,同时又不幸幼年丧母,外加要照顾同父异母的弟弟妹妹,能支持她坚持下去的,只有责任了。

以至于在往后的许多年里,这份责任感都体现在母亲身上。你形容母亲“早出晚归,疲于生存”,说她遇到不如意的事情,也“不抱怨,只是感叹命运如此”,某种意义上,这是你母亲最优秀的品质之一,但同时也是她最大的束缚。

这会引发一个有些难过的问题:一个人真的能够依靠责任感,依靠压抑内心的情绪,而维持家庭吗?

我相信,以你的感知,也很早就注意到了缠绕在母亲身上的这份困境。因为在少年时的美好回忆里,更多提到的,其实是父亲的故事。比如他看书喝茶看报,比如他不急不慢的处世哲学,比如他对你们的关爱——帮你扎辫子,给家人做“西湖醋鱼”。而母亲,则比较务实,精力更多用在了养家糊口上,少了与你们的陪伴。

如果故事止于这里,那这不过是一段关于责任和坚持的往事。但真正打动我的,是爱情的生命力。在“家里总是没钱”的困顿中,在未爱先婚的无奈中,在望眼欲穿的干涸生活中,爱情竟然能一点点冲破干裂的土地,长出嫩绿的新芽。

从18岁相亲时,母亲“很严肃”的照片,到后来去部队探望父亲,提着菜篮子“笑得很灿烂”的脸,再到给父亲养的大白鹅被偷时的大哭,再到收到橘子罐头生日礼物时,那“收不住的笑容”,我看到的是一个认真对待生活,认真对待感情的母亲。尽管生活艰难到了极致,但她依然呵护着内心最稀少、也最珍贵的东西——不是长久以来维持她的责任感,而是爱。

都说贫贱夫妻百事哀,这句话固然有道理,但这句话就永远正确吗?这是我读你的信最受触动之处。只是,在最后日子渐渐好起来的时候,父亲也不幸确诊了癌症。那一年,父亲主动牵起母亲的手,“一辈子没牵过手,老了还牵上手了”。我很难过,但也为他们更紧密的在一起感到开心——癌症或许最后会将两人分离,但爱情不会死去。

最后,谢谢你让我读到他们的故事。看到你父亲浪漫的橘子罐头,我总想到《重庆森林》里关于凤梨罐头的场景。金城武连吃了一个月的凤梨罐头,说罐头到期之时,就是感情过期的时刻。最后,电影很伤感地总结说:“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东西是不会过期的?”

我想说,是有的。

责任编辑: 李华  来源:人物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3/0823/19444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