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养生 > 正文

饭前烫碗,饭后剔牙…这些看似“卫生”的好习惯,你可能一直都做错了!

我们从小就被灌输“爱干净、讲卫生”的意识,但你可知,生活中有些我们一直坚持的“卫生习惯”,其实是多此一举,甚至反而危险健康!

1

开水烫碗能杀菌?

需满足2个条件!

在外用餐时,你可能会见到这样的“餐前仪式”:撕开餐具包装,倒上热水,开始洗洗涮涮……觉得这样能“消毒杀菌”,用得更安心。

但这样真的有用吗?

1

高温消毒需同时满足两个条件

对于餐具来说,“高温煮沸”确实是最常见的消毒方式。但有前提条件:一是温度要足,二是时间要够。

国家出台的消毒卫生规范中提到,热力消毒(煮沸、蒸汽消毒)法需在100℃的温度下,保持10分钟左右。

像餐具上常残留的细菌大肠杆菌、沙门菌、霍乱弧菌等,多数要经100℃作用5分钟,或80℃作用10分钟才能死亡;而乙肝病毒在100℃中至少10分钟才能被灭活;

一些不怕“烫”的细菌芽胞需煮沸更长时间,如破伤风杆菌芽胞需60分钟,肉毒杆菌芽胞则需3小时。

而一般情况下,餐厅提供的水温度往往较低,再加上很多人烫餐具最多也就十几秒,并不能保证杀死大多数致病性微生物,最大的作用可能是带走一部分灰尘

2

消毒湿巾擦餐具也不可取

除了用热水烫,还有人用湿纸巾擦拭餐具消毒。但市面上清洁、抑菌的湿纸巾,大多只能用于皮肤清洁,不能起到消毒餐具的作用。

能达到消毒作用的湿纸巾也是用于皮肤或物体表面的消毒,其中的化学成分不能入口,用来擦碗反而增加安全隐患。

所以,外出吃饭尽量去卫生达标的餐馆,也可以自备一套餐具

 

 

2

饭后牙签剔牙更干净?

小心细菌悄悄进入心脏!

饭后,大家都会习惯用牙签剔剔牙,清除一些食物残留,但这并不是一种好习惯。

首先,经常剔牙的人容易患上牙龈萎缩并导致牙根暴露。时间久了,牙缝越来越大,食物嵌塞也会越来越重,形成恶性循环。

另外,牙签头部较尖,很容易戳破牙龈导致出血,这时候口腔中的细菌就可能进入到血液中。

一般普通人群可经免疫系统排出体外,但免疫力低下的、或是患有瓣膜病、结构性心脏病的患者,细菌会随血液流到心瓣膜且附着,形成赘生物,最终导致感染性心内膜炎

如果吃饭之后出现了塞牙的问题,可以选择用牙线,也可以通过漱口或者用冲牙器的方法来冲刷食物残渣,尽量少用牙签。

3

用纱罩罩食物防苍蝇?

可能并不卫生!

防蝇纱罩罩在食物上,苍蝇虽然不会直接落在食物上,但会停留在纱罩上面,并留下带有病菌的虫卵。这些虫卵,有可能从纱罩孔中掉落而污染食物。

而且将食物放在餐桌上,室温环境下,细菌繁殖极快,尤其夏天,更可能会以成倍的速度增长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也曾建议道:食物不要放在室温下超过2小时,而在较高温度的室温下(32℃以上)则不宜放置超过1小时

最好将食物包裹一层保鲜膜,然后置入冰箱上层。

4

流鼻血昂头止血?

可能反而引起肺炎!

流鼻血时,很多人都会自觉仰起头,认为这是最佳的止血方式。

其实这个做法是错误的,因为仰头后,吞咽和呼吸的协调功能受到影响,如果是大出血,血液可能被误吸到肺里引起吸入性肺炎。

正确处理方法是用手捏着鼻翼,稍稍低头,用压力把破裂的血管压住,让它不出血,一般来说,压3~5分钟就能止血。如果在这个正确的止血姿势下还在出血,建议马上去医院就诊。

如果在天气干燥时常常爱流鼻血,也可以试试一个预防方法。用棉棒蘸取薄荷膏,在鼻前庭里面转一圈,把薄荷膏抹在鼻前庭,轻轻捏一下鼻翼即可。

也可以用棉棒蘸取香油或橄榄油,点3~5滴到鼻腔前端内,保持鼻孔朝上,轻轻捏住鼻翼即可。

如果整个鼻腔都很干燥,用香油、橄榄油或医院开的薄荷脑滴鼻液比较好,如果只是鼻腔前端干燥,用薄荷膏比较好。

5

起床就叠被子是好习惯?

螨虫、细菌悄悄增长!

一起床就叠被子,看似是个好习惯,实则不然。

睡眠过程中,身体会排出大量的代谢产物、汗液等,这些物质会渗入被子当中。若起床后立刻叠被,一些水汽、代谢物质等就无法散发出去,会增加螨虫、细菌生长,不利于健康。

建议起床后先反过来平铺被子,打开门窗换气通风,洗漱完或者吃完早饭后再叠被子。

6

常开卫生间的门可以通风?

可能全家都受害!

很多人都觉得卫生间的门应该常常开着,能散味、通风。但其实这种做法并不好!

一些细菌、病毒会随着马桶冲水溅起的水花漂浮至空中,数小时后落在物体表面,若开着卫生间的门,这些有害物就更容易扩散到家中的其它地方了

另外,像洗过澡后,潮气很大,这时卫生间的门若是开着,湿气就会散到其它地方,使得家中的墙面、木橱柜等更易发霉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人喜欢使用空气清新剂。但其中可能含有乙醚、香精等多种化学物质,长期大量使用,成分会发挥到空气中,刺激呼吸道

卫生间里的浊气应该排到外界的大环境中,而不是居室的小环境。所以平时更建议采取开窗闭门通风法

如果您想及时收到更多健康知识

简单三步,把大医生公众号设为星标吧~

责任编辑: 宋云  来源:家家有本养生书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3/1103/19736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