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钩沉 > 正文

就知道欺负领导不懂业务

作者:

今人以钱塘江潮水为一道美景,虽然我每次去杭州都没见过,但是经常能在网上欣赏到江潮汹涌的小视频。不过,在古代,钱塘江潮除了是一道景色之外,还是一个祸害,因为每年都会毁坏土石结构的江堤,伤害到沿岸的农田和屋舍。

而正因为如此,杭州人想了很多办法来降低江潮的破坏性。

比如五代时期的吴越国,老钱家吸取了多年的抗洪经验,在钱塘江的石堤外树立了十多行的大木,名为“滉柱”。

这个设施,放到今天来说就叫“防波堤”,目的就是破坏波浪的完整性,减小它对江岸的冲击力,现在大家伙儿去海边,还能看见类似的设施,只不过是用钢筋混凝土铸造的。

这些大木树立以后,一直在水里发挥了百余年的作用,直到宋仁宗宝元、康定年间,河边的水工开始动起了歪心思。他们觉得,很久没有大修江堤了,就这么零敲碎打地挣点钱,实在是辛苦,不如玩个大的。

于是,他们托人去给杭州知州献计,说江里这么多巨木,放在这里实在是太可惜了,不如把它们全部挖出来当木料,换成钱的话,至少可以值几十万钱。

知州不懂业务,一听说这里可以白捡几十万钱,当即兴高采烈地同意了。

结果水工将这些巨木全部挖出来之后,知州发现它们在水里泡了百多年,全部都腐朽不可用了。

不但这几十万钱没捞着,失去了缓冲的江潮开始疯狂肆虐,不断地冲击钱塘江边的石堤,从此以后石堤年年毁坏,年年大修。想要重新埋滉柱,既没有这么多的原材料,也没有那么大的工程能力和经济实力——当初老钱家好歹也是举全国之力来干的这件事。

从此以后,钱塘江两岸就只有水工的生活质量得到了大大的提高,其他百姓被江潮折磨得苦不堪言。

这位知州叫什么名字呢?作者沈括没写,但是非常遗憾的是,兄弟我在《续资治通鉴长编》里面查到了,这人叫司马池,大名鼎鼎的司马光的老爹。

我可算是明白,沈括为什么不写了。

几年之后,到庆历年间,水患一直没有得到革除,杭州的各个衙门只能各自为政查漏补缺。

这时候,两浙(浙东浙西)转运使是杜杞,他负责的浙江税场年年都被潮水侵蚀,于是有幕僚给他说,可以在税场和钱塘江之间,再修筑一个月堤来保护主堤,这样潮水经过月堤的缓冲以后,势头就会大大减弱,税场也就再也不会遭到水患了。

杜杞觉得这个办法可行,便召集水工来商量。

但是一个老水工开始使坏,他悄悄地把水工们召集起来,给他们说:“要是修筑了月堤,水患没了,今后咱们每年的固定收入就没了。”

水工们立刻醒悟过来,想方设法在杜杞这里去游说修月堤的危害,杜杞也不懂业务,听水工们异口同声地说又费钱又无效,于是就踩了个刹车,把修月堤的事情停了下来。

于是,税场只能年复一年地跟江潮战斗,每年耗费钱财无数。

这件事情一直拖了四十来年,到了神宗朝末年、哲宗朝初年,才重新修筑了月堤,这才将水患降低了不少。

然而效果比起当初被司马池拆掉的滉柱,还是差了不少。

2023-11-15

责任编辑: 吴量  来源:读宋史的赵大胖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3/1124/19819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