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军政 > 正文

党管一切 管死了经济

增长乏力的中国经济,要如何才能拯救?《新苏黎世报》的一篇客席评论指出,中国亟需提高消费比重,但是民众信心过低导致这一目标难以实现。《经济周刊》的客席评论则认为,中共当局过于重视意识形态,导致该国的创新能力被扼杀。

增长乏力的中国经济,要如何才能拯救?《新苏黎世报》的一篇客席评论指出,中国亟需提高消费比重,但是民众信心过低导致这一目标难以实现。《经济周刊》的客席评论则认为,中共当局过于重视意识形态,导致该国的创新能力被扼杀。

瑞士《新苏黎世报》以"中国经济需要新的增长模式"为题,刊发由苏黎世大学宏观经济学退休教授Beat Hotz-Hart撰写的客席评论。这位瑞士学者常年关注中国与西方的体制竞赛问题。

作者指出,学术界现在对中国经济遇到的挑战有两种主要观点。其中一种的代表者是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的金融学教授佩蒂斯(Michael Pettis),认为中国经济的主要阻碍来自于投资比重过高、消费比重太低。

"迄今为止,中国经济增长严重依赖于基建以及房地产领域的各类投资。由于当年中国投资严重不足,因此投资拉动在几十年来一直很有效。但是,多年来的过度投资导致了经济增长泡沫化,铁路、住房、机场已经出现了过剩的问题,许多新项目几乎没有增加经济收益。"

"占GDP比重近30%的房地产市场是经济的重要支柱,然而因投机行为而被过高估值的房地产业,如今已经暴跌25%到30%。2021年,全国几乎四分之一的住宅是空置的。房地产危机也让各省市负债累累、收入减少。"

"这需要一场结构性变革,庞大而愈发无效的投资必须被更具生产效率的投资所取代,从而让位于高附加值商品和生产。经济必须向产业链上游发展,进入价值更密集的领域。这需要增加高端服务业和消费的比重。"

文章指出,要增加消费,就必须推动更大程度的收入再分配,并通过完善社会福利体系增加民众安全感,从而降低储蓄率。

作者随后引出了由华盛顿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Adam Posen代表的第二种观点:中国经济的核心问题在于政府近年来对私营经济不断设限,以及民众对政治广泛缺乏信任。这导致私人变得谨慎,避险思维导致储蓄率上升,进而导致居民消费下滑、私营企业投资下滑。

"对于中国这样的专制政权而言,私营经济部门的信任一旦受到了严重损害,就很难重建。信任是很难通过专制手段去掌控的。中国的经济成功却需要私营部门的积极性,因此亟需自由主义元素。国家和私营经济的作用以及相互关系必须重新设计。"

作者认为,尽管北京领导层以及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但是中共的控制欲正在和经济繁荣构成矛盾。"现阶段的中共似乎认为,其权力控制机关可以在不危及政治稳定的前提下牺牲掉一些经济增长。所以,全球经济中期内都要为中国增速显著放缓而做好准备。"

耶鲁大学知名经济学家罗奇教授(Stephen S. Roach)在德国《经济周刊》上以"中国陷入了经济死胡同"为题撰文指出,中国经济正遇到愈发严重的麻烦。罗奇认为,中国政府依旧在拿毫无新意的刺激手段试图拉动疲软的经济,此类短期措施根本不足以解决人口下降、过于依赖国资企业等严重结构性问题。

"宏观经济学已经证实,要想在劳动力人口减少的同时实现持续经济增长,就需要更高的单位产出,因此提高生产效率是不可避免地。但是,中国越来越依靠生产效率偏低的国有企业,更具效率的私营经济部门却面临巨大的监管压力。所以,生产效率跃升的可能性并不会太大。"

"最让我担心的就是中国经济的生产效率,尤其是在老龄化造成劳动力人口下滑的背景下。不论是对于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言,还是资本主义国家而言,生产效率都同样重要。经济学理论指出了生产效率提升的几个途径:科技、人力资源投入、研发。"

"但是,受到意识形态主导的中国政府正在用大量的监管扼杀创新。如果没有更具新意的经济政策,中国经济就也可能陷入死胡同。"

责任编辑: 方寻  来源:德国之声中文网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4/0229/20240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