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存照 > 正文

周泽:从未见过这样的公诉人

作者:

此前几天的庭审中,公诉人李锐的表现就受到了辩护人及部分旁听人员的批评。4月15日晚庭审结束后,北京赶来旁听的金磊律师,就从旁听席追出来,试图与之前说过“谁执法,谁普法”、有意见可在庭后与其交流或去其单位接受“普法”的公诉人,就一些问题进行理论,结果没追上公诉人。

15日的庭审直到晚上八点才结束,正是宣称有监督权的公诉人李锐导致的。

在我第一轮辩论意见结束时,很多旁听群众鼓掌,公诉人李锐要求把鼓掌的旁听人员驱逐出法庭。审判长问是谁鼓掌了,但没人承认自己鼓掌。富有审判经验的审判长不想在这个问题上耽误时间,就重申了一下法庭纪律,并警告了鼓掌的旁听人员。

而后,审判长问被告人是否能够坚持,被告人表示要坚持,希望继续进行庭审,审判长就决定继续开庭。

在审判长归纳完本案争议焦点后,就在大家都以为庭审将顺利进行下去的时候,公诉人李锐突然向法庭提出,还是要查清是谁鼓的掌,建议将鼓掌的人赶出法庭。

辩护人表示鼓掌的问题法庭已经作过处理,应该继续开庭,不应该再纠缠,浪费时间。

审判长似乎不想驳公诉人的面子,还是停了下来,继续查问是谁鼓的掌,让鼓掌的站起来。还是没人站起来。

局面一直僵持了好一阵子。审判长一边说着法庭纪律,一边继续要求鼓掌的人站起来。

或许是不想看到庭审在这样毫无意义的僵持中空耗时间,两位旁听的女士同时站了起来。其中一位是家里人遭遇过狱讼,并一直跟踪我与王飞等律师的辩护工作行踪,此前我在曾建斌案旁听时见过的成都女士。

公诉人表示,鼓掌的不止两人,要求继续追查。

审判长问还有没有鼓掌的。再没人站起来。成都女士表示有话说,并开口说到自己家里也遭遇过案件。审判长没让其继续说下去,也似无意继续追查其他鼓掌的人,简单批评一下两位鼓掌的女士,让他们坐下,并重申法律纪律后,继续开庭,进行第二轮法庭辩论。

或许是受公诉人在第二轮辩论中对辩护人的攻击刺激,席超律师在发表第二轮辩护意见之前,毫不客气地批评公诉人在庭审中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飞扬跋扈,不仅凌驾于辩护人之上,还凌驾于法庭之上。席律师表示自己从事法律职业三十多年从未见过这样的公诉人。

此前,因法庭事先发放旁听证,安排几十人“占坑”旁听,只给辩方五张旁听证,导致第一次开庭时,钱成亲友几十人无法进入法庭旁听。对此,辩护人提出了强烈的批评,并要求公诉人进行监督,公诉人表示让辩护人服从法庭安排。

第二次开庭,又有很多人赶到涟水法院旁听,很多是律师同行,而且为争取旁听,北京的金磊律师事前就打印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判公开和保障旁听权的规定,准备与法庭说法析理,并在审判长宣布开庭前将相应规定送到公诉人和审判长前面。

经过旁听人员及辩护人近四十分钟的抗争,此次到涟水法院旁听的部分律师同行,还有媒体记者,以及钱成亲友得以进入法庭旁听。其他到涟水旁听庭审的人员,也被安排到视频旁听室旁听。

因部分律师同行进入法庭旁听席后,对法庭工作人员要求上交手机提出异议,希望法庭提供法律依据,因为法庭规则只要求不得录音、录像、摄影,没说不让带手机。双方为此发生争执。面对法庭工作人员与旁听人员的争执,公诉人指挥法庭工作人员,让法警把不愿意交手机的金磊等旁听人员带出法庭,还指责金磊律师开庭前到公诉席和审判台给公诉人和审判长送保障旁听法律依据的行为,并把该行为评价为旁听人员擅自进入审判区,要求法庭予以处理。

在庭审中,公诉人还针对我喝水,及我在席超律师发表辩护意见时仰靠椅背“好像睡着了”,以及公诉人发公诉意见时有人讥笑,要求法庭予以处理。

针对公诉人李锐的行为,我曾提出质疑,公诉人回应说自己是在履行法律监督职责。

在昨天发表第二轮辩护意见时,我也就公诉人李锐对辩护人的攻击,作出了回应。我结合李锐在几天庭审中针对旁听群众和辩护人、被告人的种种言行,表明自己从事刑事辩护二十多年,从未见李锐检察官这样的公诉人,指出李锐堪称公诉人中的奇葩,并十分感慨地说,负有法律监督职责的公诉人,应该去监督一下被告人钱成被刑讯逼供,右耳失去听力、左腿被踢坏得不到治疗这样的问题。其监督职责在于监督公权力,而不是小老百姓。公诉人如果真有那么强的监督意识,以致旁听人员不交手机、辩护人在庭审中喝水、仰靠椅背倾听共同辩护人发言之类,都这样重视,钱成案根本都不会被起诉到法院来。而后,我根据审判长归纳的焦点及公诉人对辩护人的攻击涉及的具体问题,一一作出了辩驳。

最后,我指出,虽然自己没有责任帮助公诉人提高职业素养,但还是要提醒公诉人注意,公诉人在发表公诉意见及第二轮辩论意见时,面对被告人说话“你”如何“我”如何这样的表达,把发表公诉人意见当成是与被告人的谈话,目无法庭和辩护人,是缺乏职业素养的表现。

——周泽2024.4.16

责任编辑: 李广松  来源:刑辩在途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4/0420/20457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