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读书思考 > 正文

闲话“主席纪念堂”

作者:

这是坐落在华盛顿的林肯纪念堂
 
假如我不在上图加以说明,恐怕会有不少朋友把这个风格较为标准的古希腊神殿神韵的建筑误会成毛泽东纪念堂的。总体上看,坐落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上的那座毛泽东纪念堂,除去顶檐的颜色有所不同之外,其实风格上,基本上就是模仿林肯纪念堂的。
毛泽东纪念堂

曾经有文章说毛泽东纪念堂体现了民族建筑风格,其实这是胡扯淡,是外行的胡言乱语。中国民族风格历来是飞檐斗拱,仅仅镶嵌了琉璃瓦、围起了汉白玉并不能代表中国民族风格的,毕竟,这只是材料上的,而不是建筑风格上的。这个道理,无须多言。

恰逢今天是这位伟人老去30年的祭日,看看今天的各大网站都在张贴怀念文章,都是老生常谈,了无趣味,紧绷绷的脸让人无法轻松,那咱就说点新鲜的,稍微轻松点吧。

据资料上说,该建筑落成于1977年5月,离毛仙去仅仅八个多月就宣布建成。联想到该建筑占地57000多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28000平方米,外还有44根福建黄色花岗石建筑的明柱,规模之大,也就可以想象工程量该有多么巨大了。而且,那样的年代还缺少大型的进口工程机械,恐怕连个像样的挖掘机都没有,而现在连村办的建筑公司都有了这玩意了,其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之成本,可想而知。

如此之速度,反映了那个年代的不正常,较为真实地折射了这座建筑的背后,那种可怕的文革之“政治挂帅、革命第一”在那个年代的作用。虽然当时在台上的人不过是个庸才而已,但他挟裹着“你办事我放心”的无法考证的遗嘱之威力,却也风风光光地自在了好几年。也因此因祸得福:那时候好像还没有多么可怕的豆腐渣现象,不然的话,到现在不知道会修多少次了,比如北京西客站,也是重点工程的,刚刚投用,就裂了缝了,你说现在的人都成了什么玩意了,真没有当年的那个“心也惕惕、如履薄冰”的负责任状态了。

政治挂帅促成了这座建筑的出台,是这座建筑的第一个有趣的背景。

其次,就是这座建筑的典型的模仿风格,隐隐约约透出了一点中国命运的味道。据说,当年从设计到定稿只用了两个月时间就完成了,其间设计稿样超过百种,为何就选择了这种绝类似于林肯纪念堂的“洋风格”呢?现在能够知道的,就是一点的信息:该方案其实是当年的最高领导人拍板的,其实是长官意志的产物。别看那位领导人傻呆呆的,不过是个游击队长出身,但好像对建筑很有研究的样子,要不然,他怎么就这么神使鬼差地在百多幅外观效果图中,一眼就看上了这幅感觉矮小了点、立柱细了点、色彩乱了点、总体上有点不中不西的这个风格呢?

选择了目前的这个风格,还真形象地表达了一点中国后来的命运。比如,总体上就是模仿古希腊风格的“西方传统文化”风格,表明了后来的改革开放,基本上是朝着西方化的道路上走的,无论从科学技术上还是管理经验上,乃至治国之经验——包括很多国家机器的部门设立,还有军队、警察什么的服装,都是西方化了的———,都在学习人家,也许只有从人家那里,才能找到所谓的自信的。

于是,后来就终于不可遏止地开始学习西方的东西了,这真是中国的大幸运。要不然,还要保有文革的那一套,并且还要“过七八年再来一次”,那中国和中华民族,真要被玩死了。

可是,谁都知道,毛这位伟人却是很反对西方文化的。特别是这类的“言必称希腊”,一直是他老人家所深恶痛绝的中国西化文人的大毛病——如我这样的,假如生在那样的年代,老人家说不定一脚就把我给踢到垃圾堆去了,还要踏上一只脚,永世不得翻身呢!万幸啊万幸,他虽然反对古希腊,尤其反对美国这个纸老虎,没想到自己却要天天躺在这个古希腊风格的东东中,而且还是模仿人家纸老虎那里早就存在了上百年的风格的,想到这里,我都替他难过。

这不是命运的机缘,该怎么来解释呢?

再次,就是这座建筑所努力营造的那个“民族风格”,给整体设计带来的巨大失败,所形成的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味道了。较之于林肯纪念堂,毛泽东纪念堂大概为了破除“模仿林肯纪念堂”这个肯定会带来的诟病,就在外观上极力通过材料的使用和局部的变化来达到所谓的中国民族化目标。比如,林肯纪念堂的多利克风格石柱生硬地变成了中国八角式,不仅没有了林肯纪念堂立柱的那种古希腊凹槽,而且还把它们给变细了,并增加了数量上的密度(林肯纪念堂36根柱子,毛纪念堂44根,不知道有什么讲究);同时,还在那种典型的古希腊顶檐上莫名其妙地加上了中国金色琉璃瓦,使得这座建筑终于变得不伦不类了——不能说完全就是古希腊风格的,毕竟古希腊人不用琉璃瓦这种东东的,而且柱子也是有凹槽的;但也不能说就是中国民族风格的,上帝啊,你们去中国历史上看看,咱们的老祖宗什么时候搞过这类的典型的石头建筑阿?咱们一直就是典型的秦砖汉瓦加上木头,还有鲜艳的红蓝颜色的。

把一个绝对是古希腊的总体风格,活生生地通过局部的真实变成中国特色,这在我们的现代化进程中不是新鲜的了。记得前几天还看到了一则帖子,还谈到了“对我有利的就国际接轨不利的就中国特色”这个深刻的问题呢!

既不西方,也不中国,但还要处处表白自己的中国特色化,算是咱中国人的一种面子情结的展露吧。但无论如何也要跟随世界的潮流才能活下去,所以就是拼命地加上“秦砖汉瓦”也无法改变总体的西方化,也肯定真实地表达了中国人心目中的“先进”标准的。

这其实是好事,我很赞赏的。毕竟,进步需要代价,总要经过此种不伦不类的过程,才能形成真正的自我的。由此联想到毛的一生那么批判传统文化,甚至后来还发动了文革来破四旧,砸了孔家店,烧了传统典籍,但后来还是要躺在用传统的秦砖汉瓦来破解西方风格的建筑里面,可见他老人家那么伟大,也无法扭转中国的历史进程的。

何况,他老人家信奉的主义,也是典型的“言必称希腊”呢。虽然高呼与中国实践相结合,但总体上,毕竟还是那个主义的精髓的。

最后,就是这座建筑的被放置、被使用、被分割而展现出来的味道。总体上看,天安门广场以天安门为主建筑,前面呈现一片开阔,除了瘦小竖直向上的旗杆和纪念碑,其实并不能在其前面横挡一个左右延展的宽建筑的,毕竟,中国人讲究“气顺”,这在风水上是很有说法的。但这么一弄,就显得不顺,也就隐约表达了这多年来的风风雨雨,仿佛都是注定了的。

你看,一座建筑,就折射了这么多难以言传的东东,仔细琢磨琢磨,还真有点趣味呢,真乃“时也运也命也”,信夫!

责任编辑: 郑浩中  来源:凯迪论坛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07/0409/371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