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军政 > 正文

中共将开十七大 海内外议论纷纷



2007年8月31日

中国权力中枢中南海的大门<br />
中国权力中枢中南海的大门
今天的对比新闻,我们要对比介绍海内外媒体对中共十七大的分析和报道。

首先看看中国官方媒体的报道。新华社报道说,中共中央政治局8月28日召开会议,研究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筹备工作,审议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向党的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工作报告稿。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会议。 中共中央政治局向党的十六届七中全会建议,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07年10月15日在北京召开。

*官方信息少 海外猜测多*

关于五年一次的中共代表大会将讨论哪些具体议题,新华社没有具体报道。新华社的报道只是说,大会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而海外媒体对中共十七大有不同的分析和解读。美联社报道说:“中国共产党于十月十五号将召开一次重要的会议,这次代表大会将确定未来五年中国的议程,与此同时,这次大会还面临着中国要举办奥运的挑战,而胡锦涛作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面临延长任期等问题。”

美联社注意到中国共产党是世界上最大的政党,每十年开两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代表大会召开正好在中国举办奥运之前,越来越多的媒体聚焦中国,关注中国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和中国产品的安全。

海外观察人士指出,虽然中国新华社宣布十月十五号举行中共十七大没有出乎意料,但是,正式宣布十七大的日期,仍然引发了国际社会对中国政治变化的猜测。

自从2002年中共举行上次党的代表大会之后,中国出现了近两位数的年度经济增长。然而,中国共产党同时面临压力,那就是顽固地存在着农村贫困状态,腐败,以及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

*谁接胡锦涛?谁选接班人?*

美联社还指出,这次十七大的另一个看点是有没有迹象表明中共党内谁能够成为胡锦涛的接班人。胡锦涛可望于2012年在执政10年后卸任。

一般海外观察家认为,胡锦涛已经巩固了自己的权力,在这次党的十七大上,胡锦涛预料不会面对任何直接的挑战。但是美联社指出,目前尚不清楚的是,是胡锦涛自己选择接班人呢,还是要取得其他中共领导人的共识。

新华社为党的十七大发布的新闻公报谈到了这次大会的重要性。新华社说:“十七大是在中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

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7月。目前中国共产党有大约7千300万党员。然而只有大约2217代表将参加这次大会。这次大会将选出新一届中央委员会的大约200名左右的中央委员和候补委员。然后还要选出中央政治局,以及权力很大的政治局常委。
 
*谁入中枢掌大权?*

还不知道十七大的中共政治局常委将有几个人组成。目前中共政治局常委有八名成员,第九名常委黄菊最近去世。海外有分析家说,政治局设立九名常委是胡锦涛和江泽民妥协的产物。这次十七大最大的看点可能是政治局常委九变七,也就是恢复7名常委的旧体制。

美联社援引英国牛津大学中国政治专家史蒂夫.曾的话说,他预计目前的8名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将有四人到五人要被更换,换上来的新政治局常委可能包括胡锦涛的接班人以及未来的中国总理。

美联社的报道说,在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之后,中国共产党的下届领导人将是中国第五代领导人。现任的中共领导人都是工程师,而未来的中共领导人很可能包括律师。

新华社星期二的报告只是说,中央政治局建议十七大于十月十五号召开,但是没有报道会期多长,什么时候结束。根据过去的经验,党的代表大会的会期一般为一周至10天。

对比美国的民主党和共和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两党的大会要分别推选出参加2008美国总统大选的提名人。在野党民主党首先举行全国代表大会,定于2008年于8月25号到28号举行。执政党共和党随后于9月1号到4号在明尼苏达州首府明尼阿波利斯市召开全国代表大会。

由于美国的两党代表大会将分别推选出的总统候选人之间将竞争下一届美国总统,因此说四年一次的民主党和共和党代表大会将是“美国各族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并不为过。值得指出的是,这两个大会都不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而举行的日期和地点分别在两年前就已经确定了。

*官方专栏一片红*

十七大即将来临之际,中国共产党和政府一直在收紧已经很严格的政治控制。这个月早些时候,中共中央的机关报人民日报宣布开展一个广泛打击虚假新闻和非法出版物的运动。中国的官方新闻媒体也纷纷开辟专栏,宣传十七大。

新华社在谈到如何做好迎接党的十七大宣传报道工作时表示要“要突出重点”,“大力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的主旋律”。新华社的专版上还开辟了“唱支网歌给党听”的小专栏等等,充分体现了媒体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充分发挥了“积极健康向上”的舆论导向功能和喉舌功能。

值得指出的是,打开专栏,一片红光扑面而来,在众多的各类迎接十七大的报道中,几乎没有一篇对政策进行批评,没有一篇文章反映社会的阴暗面。
 
显然,红色不是社会全部的颜色,社会是多彩的,有红色,也有其它颜色。海外媒体在报道共产党十七大时,往往肯定中国最近几年经济上所取得的高增长率,同时也对中国共产党的十七大进行不同的分析和展望。

*黑箱政治老传统*

台湾《自由时报》刊登林保华的文章,比较了台湾的政治和中共的政治。他说,台湾二○○八年总统选举的参选人长昌配与马萧配已经底定,等待台湾选民来选择;但是中共政府明年换届人选,还要取决于今秋的中共十七大,而十七大的人选至今还锁在黑箱中,除了几个人,所有党员也被蒙在鼓里。

林保华还建议中共十七大代表为在中国天灾人祸中丧生的民众默哀。他说,十七大之前,中国天灾人祸不断发生,仅仅是号称中国经济大省的山东省便发生三起重大人命事故:一起是七月十八日暴雨淹没济南市中心泉城广场,淹死三十四人,六人失踪;一起是八月十七日新矿集团华源有限公司发生洪水淹没矿井事故,一百八十一人下落不明,一起是十九日邹平县的一个铸造厂发生九百度高温铝水外溢事件,十四人死亡,五十九人受伤。(以上均为官方数字。)面对千千万万的人命,十七大召开时,那些“三个代表”能否为这些死难同胞来个默哀,表示一下共产党还有那么一点点人性?否则何来和谐与科学?

*左派要求回正统*

香港争鸣月刊八月号刊登记者穆木英撰写的关于分析中共十七大的文章说,十七大前夕,党内各种倾向的人士纷纷着文、上书言事。党内民主派要求启动政治改革,而党内顽固派也在集结力量迫使胡锦涛“拨乱反正”,回到“社会主义”上来。随着十七大的临近,和人事斗争的战场一样,这场政治斗争也将十分激烈。

穆木英总结说,目前中国政坛上基本上是二种意见:一种是颂扬胡、温十六届领导班子比十五届出色;另一种是强烈呼吁:党和国家已经变质,照此下去,政局必然会大乱,出现亡党亡国的局面.

穆木英提请民众关注中共内部顽固派的声音。他们最近利用改革中出现的问题,要求中国回到正统马列中去。七月十四日,《毛泽东旗帜网》上发表了题为《十七位老部长、老同志建言十七大》的公开信。 该信长达七千多字,痛陈改革以来出现的种种弊端,详述当前各种黑暗现象及党内外的怨愤,并警告:如果不果断拨乱反正,这样局面持续下去,党内就会有“叶利钦式的人物”出现,“亡党亡国的悲刻”就会发生。

*别过于关注十七大本身*

目前居住在北京的著名中国自由派知识分子刘晓波发表文章,对中共内部左右两派纷纷发言试图对十七大决策产生影响发分析说:

“这些议论和猜测,无论是善意的期待还是悲观的预测,都因过于关注十七大本身而显得过于短平快。在我看来,观察十七大的中共决策,离不开中共自身的不断蜕变,离不开改革以来的中共所表现出的不同于毛式极权的新特征。”

刘晓波认为,中共的特徵就是这个党已经从革命党变成了利益党,权贵集团对既得利益的专注代替了对公共利益的关切,利益至上代替了从政之德,权宜之计代替了政治理想。

刘晓波说:“党中央所代表的党权整体利益则越来越空壳化。党国利益越来越部门化和地方化,最终落实为家族化和个人化,即利益分赃最终要量化到一个个具体的权贵家族及其个人。所以,权贵私有化浪潮汹涌澎湃,权贵利益变得越来越刚性,以至于,几乎没有一个官员是清白的、没有一分钱是干净的。

“随着大大小小利益集团的形成,官员们的从政激励,乌纱帽主义代替了理想主义,利益效忠代替了政治效忠;官场规则越来越向帝制时代回归,官员道德由‘无私忘我’变成‘利欲熏心’,效忠是为了利益,升官是为了发财,跑官买官卖官一条龙作业,以权谋私的腐败已经变成了通行于中共官场的潜规则。与此同时,反腐败也变成权力斗争的工具和控制官员的撒手,陈希同和陈良宇的倒台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当团派全面执政*

专栏作家、旅英中国问题评论家胡少江在香港八月号动向杂志上发表了题为《中国政坛上崛起的团派》的文章,对团派与中共前途评论说:

“当团派真正全面执政之后,他们长期形成的跟从领导的习惯变成了一个致命的弱点,因为复杂的国内国际形势的中国需要的是能够做出决策的领导人,而团派不习惯决策,但又没有人可以继续跟从。不仅如此,优柔寡断的团派还必将面临政治上强势而又有治理经验的技术官僚和太子党们的挑战。由此看来,共产党对中国的领导权将丧失在团派的手中可能并非是无稽之谈。”

十七大是否会为六四重新评价的问题,也是海内外舆论关注的重点。在六四天安门事件后被捕入狱的中共级别最高的干部鲍彤最近建议,十七大应该以邓小平晚年提出的“悲剧”来重新定性六四天安门事件。

*邓小平应悔六四事*

香港动向杂志刊登姚监复的文章引用鲍彤的话说,几年前,邓小平女儿在国外答记者问说:‘六四’,没有经验,死了人,是个悲剧。鲍彤认为,这种阅尽沧桑、老气横秋的话,哪里是年纪轻轻的人所能想得出来的?恕我武断,我认为这是女儿在复述老父病榻上的遗言。老人回首前尘,悔愧不已,女儿耳熟能详,遇到采访就脱口而出。

鲍彤分析说:“‘没有经验’,是愧;‘死了人’,是悔;‘悲剧’,是对六四重新定性。十八年了,对六四的定性相持不下。老百姓认为是领导人‘镇压’,领导集团则倒打一耙,说是老百姓‘暴乱’,‘动乱’;后来又蓄意要人们在记忆中抹去,改口为轻描淡写的‘风波’。邓氏父女的‘悲剧’二字,倒是又准确又含糊,既有规定性,又有伸缩性,无论从哪方面看,不能否认是个悲剧。现在的领导人如能尊重邓家的意见,把‘风暴’、‘动乱’、‘风波’定性为‘悲剧’,我看能够得到相当普遍的认同,达成‘悲剧共识。’”

鲍彤还建议中央处理好这个悲剧的善后工作,要经得住历史检验;要让死难者灵魂得到安息;要让受难者的亲友和国内外的舆论能通得过。按“悲剧”定性“六四”,作为善后处理工作,这是构建和谐社会非走不可的重要而关键的一步。

责任编辑: 郑浩中  来源:VOA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07/0901/538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