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民生 > 正文

综述:为了以后省钱 现在有钱就购物吧

油价上调可能引发连锁效应 煤炭水电跟着涨

一年多来的首次上调油价之举终于让国内的炼油企业松了口气,然而分析人士却同时发出警言称,此举或许会引发其它能源产品价格的上涨,进而让国内的低收入人群感受到更大的生活压力。

  汽油、柴油和其他燃料油10%的价格上调激发了投资者对中国大型石油企业的追捧。在港上市的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股票周四一日之内便飙升了9.4%。中共政府周三(10月31日)晚间宣布的调价决定旨在缓解当前的燃油供应短缺状况,而造成供应短缺的主要原因就是在国际原油价格节节攀升的形势下中共政府仍然将国内燃油价格人为限制在较低水平。

  中共政府就在上周还曾表示,由于担心引发通货膨胀,它不会上调燃油价格。不断上涨的食品价格已经使得今年的通货膨胀水平大幅上升,虽然9月份消费者价格指数的涨幅由8月的6.5%降到了6.2%,形势依然非常严峻。但是就在宣布燃油调价后不久,政府发布了一份预测报告,称燃油价格调整对通货膨胀形势的影响不会太大,只会使消费者价格指数的升幅高出0.05个百分点。

  尽管如此,分析人士还是表示,燃油价格的上调对于其他燃料可能产生一种多米诺骨牌效应,那可能意味着中国的低收入人群的生活会因煤电价格的上涨而变得更加拮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周三还表示,它计划在近期调整天然气价格使之更大程度地与国际市场接轨。

  分析人士称,可替代天然气用于火力发电和用作化工产品原料的煤炭可能也会涨价,而一旦煤炭价格上涨,那么火力发电企业就可能开始四方游说,力图通过上调电力价格将其增加的成本转嫁到消费者头上。

  中国成品油紧缺状况首先出现在中国以出口型经济为主的南方,后开始逐渐向全国蔓延,并最终促使政府屈从于由此带来的压力。中国上一次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是在17个月前,在随后国际油价飙升30%的过程中,中国一直按兵不动。这意味着,像中国石化这样的炼油企业不得不以更高价格买进原油,同时以政府设定的不变低价在国内市场上销售成品油。

  随着亏损不断扩大,有的炼油企业已经停止生产,而有的则开始储存原油以防油价进一步上扬,原因是政府严禁这些炼油企业将增加的成本向消费者转移。周四,纽约商交所十二月轻质低硫原油期货合约结算价跌1.04美元,至每桶93.49美元,跌幅1.1%。

  由中共政府控股的中国石化股价周四涨1.10港元,至12.76港元;中国石油涨0.50港元,至19.90港元,涨幅2.6%。

  第三季度中国石化炼油业务的运营亏损达人民币52.8亿元(合7.065亿美元),使得该业务上半年在国际油价较低时录得的人民币54.9亿元利润消耗贻尽。

  分析师表示,中国炼油企业仍将难以扭亏为盈,中共政府可能需要进一步提高成品油价格。花旗集团分析师康宁汉表示,即使把最新的涨价因素考虑在内,在目前的油价水平上,中国石化每炼一桶原油仍将蒙受4-5美元的税前亏损。

  高盛集团在周四的研究报告中表示,仅凭此次涨价不足以使该行业恢复盈利。只要原油价格没有跌到每桶80美元一线低端,中国方面就可能需要在2008年初再度涨价15%-20%,才能使该行业恢复盈利水平,以促进成品油供应。

10月CPI预计升6.4% 年内应该不会大幅加息

分析人士近日指出,中国10月CPI将再次接近甚至可能超过8月高点,其区间可能在6.4-6.6%之间,但预计11月和12月CPI将有所下降。目前,中国确实进入了加息的敏感期,但年内一次加息54个基点的可能性已可以排除。

  

央行将进一步收缩流动性

  

  分析指出,中国10月食品的月环比大约为0.3-0.5%,因此,同比将上升 17.8%。非食品中住房环比将上升1%左右,同比将上升4.9%,高于上个月的4.2%,其它各项变化不大,考虑这些因素,非食品因素将同比上升1.1-1.2%,略高于上个月。通过计算,10月CPI涨幅区间可能在6.4-6.6%之间。

  根据中国央行过去的加息规律和节奏,今年年内还有加息的空间,当前一年期的利率为3.87%,如果加息一次为4.14%,也还低于CPI。由于2008年CPI可能下降,因此央行可能要考虑明年的物价走势,但从中性利率的角度来看,即使CPI下降,如果真实产出增速更快上升,加息也是应该的。

  目前,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保持11%以上增速,因此中性的真实利率也应该相应提高,即使明年CPI降到3.5%,那么,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利息维持在4-5%不算高。因此,本年度加一次息的可能性比较大。即使央行最终可能不加息,市场的加息预期也将比较强烈。

  政策方面,在保持货币增速适度的情况下,中国央行将进一步收缩流动性。提高准备金率和发行央行票据两者的特征不一样,政策的效果也不一样,两者不能完全替代。

  由于央行票据可以差别对待金融机构,因此,央行票据还有结构调控的作用,短期内央行会根据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灵活运用。此外,国债也是央行操作的工具,目前央行的6000亿元特别国债并没有全部进入市场,所以央行还可以继续使用这一工具。

  

加息仅是时间问题

  

  央行10月30日在银行间市场发行了20亿元1年期央票,较上周增加了10亿元,发行利率为3.6055%,较上周大幅上涨了15个基点。央行同时还进行了40亿元的28天正回购,利率达到3.05%,较上周也走高了2个基点。

 

  申万研究所债券研究员屈庆表示,央票的一二级市场利差过大,这样央票发行量上不去,必须缩小利差以吸引机构认购才能扩大央票发行量。自上次加息推涨1年期央票发行利率后,该利率已连续四周维持在3.44%的水平,上周则微幅上扬了1个基点至3.45%。

 

  但与此同时,受到资金面阶段性紧张和紧缩预期影响,债券二级市场短期债券利率近段时间以来则不断上涨,导致央票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的利差空间不断加大,1年期央票发行量也已连续七周维持在每周仅10亿~50亿元的发行规模上。根据中债收益率曲线显示,目前1年期央票二级市场利率在3.75%左右,此前一二级市场利率相差近30个基点,在本次1年期央票上涨后,两者利差空间缩小至15个基点左右。

  根据以往经验,央票利率的上涨往往伴随着央行的加息行为,此番央票利率的突然大幅松动,也再度激起市场对于加息的想象空间。一国有银行债券人士也表示,1年期央票利率的调整一方面反映了央行希望更多的回笼流动性,另一方面也不排除对于加息的暗示。一城商行债券人士说,毕竟加息仅仅是时间问题。1年央票利率上扬,在暗示央行可能加大央票发行量的同时,也可能暗示着再一次加息的临近。

  央行官员近期多次在公开场合强调将适当加强调控力度。此外,央行行长助理易纲日前则表示,由于存在通胀压力,中国将处于加息周期。今年以来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连续上涨,8月份创下6.5%的十年来新高,9月份回落至6.2%。而伴随着CPI的走高,中国央行今年以来已连续5次加息。

  渣打银行驻上海的高级经济学家王志浩日前发布报告认为,考虑到短期的通胀压力仍然较大,而长期通胀趋势还不明了,同时,银行信贷增长仍然较快,过剩的流动性并未缓解,而真实利率水平仍处于负的领域等因素,央行在未来还会有3次、每次27个基点的加息。

--------------------------------------------------

 最不能接受的油价上涨方式  
作者:舒圣祥  
发改委决定自11月1日零时起将汽油、柴油和油价格每吨各提高500元。汽油和柴油的全国平均零售价折合每升约分别提高0.4元和0.46元。液化气出厂价格也相应提高。国家还决定适当提高化肥以外工业用天然气出厂价格和车用天然气销售价格。


应该说,对于这次油价上涨,公众是有心理准备的。因为国际市场的原油价格上涨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按照国内油价此前的涨价惯例,成品油涨价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但是我注意到,涨价的心理预期并没有抵减公众的不满情绪;相反,不满的声音几乎更甚于前。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本次油价上涨很大程度上是直接在石油巨头的屡次“逼宫”下实现的。而“逼宫”无疑是公众最不能接受的油价上涨方式。


早在今年七月份,就有报道说三大石油巨头联合上书发改委,要求提高成品油价格。由于当时国内通胀压力很大,此番联合上书行动并未得到立即批准。上书不成,石油巨头又动用成品油批发业务的绝对垄断权,缩减市场上的成品油供应,这直接造成近期全国油品供应紧张,很多加油站已经没有柴油可加,汽油供应也日显紧张。于是,没过几天,我们就看到了油价上涨的消息。


石油巨头的“逼宫”行为对这次油价上涨的重要影响,发改委亦不讳言。发改委有关负责人介绍的“成品油调价背景”中,除了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上涨之外,就是“近一段时间,部分地区出现油源偏紧、停供限供的现象”,因而,“适当提高成品油价格,是调动企业生产积极性、保障市场供应的迫切需要。”


毋庸置疑,坚不可摧的垄断地位是石油巨头据以“逼宫”的全部资本。我们知道,真正充分竞争的市场是不需要政府定价的,政府可以通过鼓励竞争、扩大供应等方式让价格下降。今年的猪肉价格上涨,政府就正是这样来应对的。垄断与价格控制,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有了垄断,价格控制才显得必要。


事实上,石油巨头对流通领域的垄断已经被强化到无以复加的地步:两大集团享有石油进口专营权,海外进口的原油,必须拥有中国石化和中国石油发放的排产计划,否则海关不予入境;所有自产石油和进口原油,皆由两大公司炼油厂进行炼制,并负责国内全部成品油的批发业务;2001年9月以后,新建的加油站必须由中石油和中石化两大公司参股或控股。


正因为存在如此彻底的垄断,因而主管部门的价格控制是公众利益最后的防线。这道防线一旦被轻易突破,那么公众利益就必然遭遇侵犯和剥夺。因此,如果垄断企业一“逼宫”,价格控制就让步,那无疑是最为恐怖的事情——“逼宫效应”会被其他垄断企业效仿,公众利益今后将无以为靠;同时,这也是公众最不能接受的事情——既然被赋予了垄断地位,就必须尽到垄断企业的社会责任,而不能动辄“停供限供”,主管部门有义务把好控制防线,而不能被“逼宫”行为轻易突破。


一言以蔽之,公众并不是不可以接受油价的合理上涨,只要有被公认为合理的理由;但公众最不能接受垄断巨头“逼宫”下的油价上涨,因为那是公开抢劫而不是公平博弈——在“逼宫”模式下,垄断企业就像被惯坏的孩子,而社会公众就像被遗弃的孤儿。



-------------------------------

稳定国内石油市场  唯有“一路高涨”?(时评)
段兴焱

    正当人们为国内成品油市场供需紧张而焦虑不安之时,不日前,中石化表示,为了缓解国内市场成品油供需紧张状况,将于11月再次组织柴油资源进口,以稳定国内市场,据此,人们似乎松了一口气。岂料,不过数日,2007年11月1日新华网就有报道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10月31日发出通知,决定自11月1日零时起将汽油、柴油和航空煤油价格每吨各提高500元。

    如此看来,稳定国内石油市场,唯有“一路高涨”了。虽然今年以来,国际成品油市场总的来说是一路看涨,但其中亦有回落之时,对此,国内调控成品油价格的手段,却不外乎涨价时“与国际接轨”,回落时则成“中国特色”,长期居高不下,这便使得人们困惑不已了。

    我们知道, 成品油价格每一番调升,都对相关的铁路货运、民航客运、公路运输等服务价格或收费乃至对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是故,石油的价格改革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问题。我们不能仅仅盯着价格改,而要从价格的形成机制去改。以市场需求为基础,逐步完善定价机制——发展自己的期货市场,进而逐步参与国际石油定价,在发达国家,政府很少参与制定日常的石油价格,只是在面临油价的暴涨时,实施一定时期的油品价格管制。例如美国、加拿大等国对石油的开发投入、价格形成等问题实行市场化运作,政府基本不予干预。这是由于,政府对石油市场每一步举措,都备受关注。

    诚然,石油价格不可能一成不变,许多国外的油价上涨了,他们可以以期货的形式规避价格风险;但是国内油价上涨了,则四大垄断组织垄断进口,获取高额利润,却只有让“水涨船高”了。 而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就应从石油价格体制改革以及各个环节入手,首先是石油市场体系的建立,打破现行的垄断势力,同时实行市场化改革,借鉴国际其他国家成功进行石油定价的有益经验,促进民营企业参与石油领域发展,形成市场为主导的、各方相互制约的石油价格形成机制。逐步达到稳定国内油价的目标。这就要求我们各级政府率先垂范,从因为仅政府下达的石化行业利润指标每年高达数百亿元来说,就为垄断企业油价的“一路高涨”行为提供了口实,进而人为制造了许多“寻租”机会。

 

责任编辑: 郑浩中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07/1104/620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