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大陆 > 正文

毛新宇:毛岸英曾带兵打到柏林 斯大林接见

毛新宇博士

[转贴]毛新宇:毛岸英曾带兵打到柏林 斯大林接见
文章提交者:南宁王生

毛新宇:毛岸英曾带兵打到柏林 斯大林接见
在炮火纷飞的战场上,毛岸英不怕牺牲,英勇顽强,哪里有负隅顽抗的德国鬼子,他的坦克连就冲上去,炮轰碾压,一路战斗,一直随大部队攻克柏林。
    
      
    攻克柏林

    
    信中这样写道:
    
    我是一名普通的中国青年,我在您领导下的苏联学习了5年,我爱苏联就像爱中国一样。我不能看着德国法西斯的铁蹄蹂躏您的国土,我要替千千万万被杀害的中国人报仇。我坚决要求上战场,请您一定批准我的请求!
    
    信的末尾署上了他的俄文名字"谢辽沙",同时又注明"毛泽东的儿子毛岸英"。
    
    信投出去十几天,一点动静都没有。碰巧,这时苏军政治部副主任曼努意尔斯基将军到伊万诺沃市来视察。他在共产国际兼有职务,来到国际儿童院看望各国的孩子们。
    
    当岸英伯父向他提出参军的要求时,将军故意转移话题,避开参军的事。岸英伯父灵机一动,便海阔天空,谈起了日军如何偷袭珍珠港,世界法西斯力量和反法西斯力量在军事方面的对比,人心的向背等国际大事。老将军认真听着,开始对他刮目相看,赞扬道:"行,谢辽沙,很有出息!你对战争的形势、战争的进程有分析、有判断,这说明你很关心世界大事呀!"
    
    伯父马上把话题又拉了回来说:"曼努意尔斯基同志,我很喜欢军事和政治,可我现在......用一个中国的成语叫纸上谈兵,我想求您帮个忙,我要参军上前线!"
    
    将军一下子变得严肃起来,用军人的果断口气回绝道:"不可以,你是中国人,没有加入苏联国籍,上战场还轮不上你。"
    
    伯父开始施展他的雄辩口才,说:"曼努意尔斯基同志,我想问一个问题,您说共产国际这几个字怎样解释?"没等将军回答,他又自问自答:"共产表示世界走向一种大同,叫做共产主义,各个国家不同种族的成员人人平等,共同富裕。国际,就是国际主义。我爸爸在中国打击日本法西斯,斯大林在苏联打击德国法西斯,目标都是一个。反法西斯是全世界人民共同的责任。不错,我是中国人,也没有加入苏联籍,但这并不妨碍我去履行国际主义的义务啊!"
    

    斯大林

    
    一番话把将军深深打动了,他不禁点点头。伯父受到鼓舞,提出了"变通"要求:"将军,我马上就要读完八年级,请您帮助我进军校吧,我要学习军事,掌握打击侵略者的本领!"
    
    将军看他的决心这样大,又想到上军校毕竟不比上前线,便答应帮忙。"好!小伙子,你的精神感动了我,我同意你去军事学校学习,你等着吧!"不久伯父果然接到了去苏雅士官学校报到的通知。在反法西斯的战争中,他成为一名真正的军人。
    
    苏雅士官学校是一所专门培养连队士官生的初级军校。在这里,伯父参加了6个月的快速班学习。1943年1月,又进入培养中级军官的学校---莫斯科列宁军事学校学习。在这所学校中,学员主要是前线部队的尉级军官,他们多数立有战功,胸前挂着金光闪闪的军功章。岸英伯父没有上过战场,是个例外。在军校,伯父于1943年1月加入了共产党组织,成为苏共党员。后来回国,转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在莫斯科列宁军事学校学习后,接着,伯父又进入伏龙芝军事学院深造。
    
    离开军校,伯父被授予苏军中尉军衔,参加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在坦克部队任连指导员。这时苏军正在对德国法西斯展开猛烈反攻。在炮火纷飞的战场上,毛岸英不怕牺牲,英勇顽强,哪里有负隅顽抗的德国鬼子,他的坦克连就冲上去,炮轰碾压,一路战斗,一直随大部队攻克柏林。
    
    1945年5月,苏联卫国战争取得胜利。斯大林在莫斯科接见了毛岸英,并赠送给他一把手枪作为纪念。

*******************************************

广大网民群众的反响


文章提交者:朕乃窃儿焖猫

文章写得太好了, 真是"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听说书法写得更好, 什么时候毛博士露露墨宝?


文章提交者:东林柿子

哪里有负隅顽抗的德国鬼子,他的坦 克连就冲上去,炮轰碾压,一路战斗,一直随大部队攻克柏林。
===
看来是有传统的了。

文章提交者:天涯问道

“日本鬼子是我爷爷打败的”升级版,这下好:德.日都是被他家的人打败的了。


文章提交者:天煞孤星1980

毛博士继承了他老一辈的光荣传统,历史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


文章提交者:碧云小宝宝

大校比较猛

哈哈

文章提交者:jakysh*tou

毛博士的前妻怎么回事?给大家说说。

文章提交者:扯蛋者

      “在军校,伯父于1943年1月加入了共产党组织,成为苏共党员。后来回国,转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太好了,党派之间这种转来转去的制度应该发扬光大。


文章提交者:sbqn168

可怜的毛三沦落到靠卖文章糊口了。

文章提交者:黄金套2007

请编辑转笑话人生

文章提交者:蓝眼猫

毛家指挥并亲手消灭了德日法西斯!

文章提交者:鱼釜尘甑

德国、意大利都是他打败的 么,更别说日本了。

文章提交者:红眼睛啊义

毛新宇说什么都不奇怪,因为他本身就是弱智,属于限制责任能力的人。

文章提交者:白云观

唉!这傻小子又出来现眼了.

文章提交者:天煞孤星1980

老天还是有眼的,坏事做多了,总有报应,不过这次是报在儿孙上面

文章提交者:yunloshanren

智力有缺陷的毛博士说出来的,你能信?

文章提交者:jjht

文风和金二有一拼,不愧为D的好孙子!

文章提交者:天涯问道

再与人开辩我就出杀手锏:我诅咒你是博士,你全家都是博士!

文章提交者:放坏水水

毛博士的前妻没能生个儿子,所以绝了毛家的后,所以要离婚结婚再生一个男孩儿!

以为咱们不知道?

文章提交者:尼摩

特奥会早结束了,怎么还在谈论?

文章提交者:朕乃窃儿焖猫

文章提交者:放坏水水

毛博士的前妻没能生个儿子,所以绝了毛家的后,所以要离婚再结婚再生一个男孩儿!

以为咱们不知道?

=========================

朕想知道, 究竟是谁无私无畏地帮助毛博士生了儿子? 这是一种什么精神, 这是一种国际主义精神,


文章提交者:7482902

毛家有后人如斯,中国何愁?任凭美 日勾结,你我只管放心喝酒。什么台毒,疆毒,毛博士一人足以对付,你我老夫放心呼呼大睡,一觉醒来,红旗插满全球,快哉,美哉。


文章提交者:少年粪土

子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文章提交者:大菜刀

文章提交者:105308


草他大爷
-----------------
他大爷就是anying啊


文章提交者:阿庆

不写文章不说话还象博士,一写文章一说话就是弱智。


文章提交者:wybwyb

毛三胖子相声说的不错,很不错啊!

文章提交者:放坏水水

朕乃窃儿焖猫


朕想知道, 究竟是谁无私无畏地帮助毛博士生了儿子? 这是一种什么精神, 这是一种国际主义精神,
============================

小毛本身不坏,毛家人还是比较低调的。但小毛的老妈,毛岸青的老婆,邵华将军,那是个坏种!

这老女人当年和刘思齐算姐妹,毛岸英牺牲后,刘思齐没能给毛家生下一个男丁,刘思齐的老妈就很担心,一直想完成这个任务!

后来她就让二女儿,也就是邵华,嫁给了毛岸青,生下了毛新宇。

新宇有这样的老妈,教育上面可想而知。当年在某地旅游,新宇看上了宾馆一服务员,她老妈就做主把人家娶过来了,当时还特轰动。

结果人家生了一个女娃,邵华老大不乐意!因为毛家就新宇一个后代,如果新宇再生一个女娃,就断了根不是吗?

至于后来离婚、结婚、生娃,那就不知道了,因为新宇的第二次婚姻,比较低调。

全国人民,好多都不知道!

文章提交者:咸鱼翻身1

美国佬在朝鲜战争中还是干了一件好事的!

文章提交者:咸鱼翻身1

毛三世你太胖了,要注意减肥呀!

文章提交者:塞.弗3

这种人竟然是博士,大校,可见中国的教育和军界是多么是黑暗了...............

文章提交者:青骑士

这个小胖的存在 就是报应。 看到他胡扯 我就很爽。

文章提交者:zyx12345

毛新宇本身就有很大进步,智商已由过去的55提高到目前的58,是弱智群体中的第一位博士。值得恭贺!

文章提交者:起哄造楼刷屏

毛家第三代和蒋家第四代友柏,放一起比比看?

文章提交者:fading

看了m家这样的后代,就知道做太多坏事,是有报应滴!

文章提交者:山中樵夫

下一章该是毛岸青带另一队兵打到东京了吧。

文章提交者:石介中

看文章,有声有色,毛博士如临其境!看来龙肿就是龙肿,毛可以穿越历史时空!!

文章提交者:音韵妙律

华南虎的背后捆绑着一个利益集团图的利益。。傻博士屡屡现眼背后包装的又是谁。。图的是什么?

文章提交者:tnavy

毛三比起金正男可是悲惨多了。

文章提交者:橡叶勋章

见识了所谓博士之后,我越来越相信:上帝真的存在,而且是绝对公平的

文章提交者:sdg2222

新宇是个好孩子

文章提交者:反腐+反左

这家伙干嘛不死,老出来丢人现眼

文章提交者:阿拉密

我不能看着德国法西斯的铁蹄蹂躏您的国土,我要替千千万万被杀害的中国人报仇。
======================================

这句话文理不通.

文章提交者:烟花落

这头猪  又出来了  


责任编辑: 郑浩中  来源:猫眼看人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07/1231/690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