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大陆 > 正文

大陆媒体惊爆:1吨鲜牛奶变成50吨牛奶的奇迹

据这位知情人说,他曾听人说过这次毒奶粉的厂家所在地河北,曾有一头牛一天可以产出20吨奶的传说。他表示,这种情况是可以实现的,就是大量地用水和乳清粉勾兑,想产多少都可以实现。他还说:“一吨鲜牛奶可以出50吨牛奶,当然这个牛奶就是掺假的成分大了,是勾兑牛奶。”

4月22日上海超级市场的奶粉。(AFP/Getty Images)

大陆奶不止一种毒 奶站业者曝黑幕

双氧水杀菌 乳清粉加水 1吨鲜牛奶灌出50吨牛奶

含有三聚氰胺的中国毒奶粉事件蔓延全球,迫使各国加强对中国乳制品的限制和检查。目前中共当局将毒奶粉祸首指向未受监管的奶站。大陆媒体更惊爆,为了降低成本和通过检测,奶站业者还会在收来的牛奶里添加乳清粉、双氧水、脂肪油等各种化学添加剂。

而先前被验出含三聚氰胺的三鹿奶粉,近日,其较大婴儿及幼儿配方奶粉(慧幼2段)又被检出阪崎氏肠杆菌,甘肃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于21日发出紧急通知。据了解,阪崎氏肠杆菌可能使初生婴儿染上脑膜炎和脓毒病,严重会导致婴儿死亡。

中国大陆22家婴幼儿奶粉被检出含致病的三聚氰胺化工原料,连蒙牛、伊利和光明等知名大厂牌,都出现含三聚氰胺的牛奶。据《中国经济时报》报导,山西怀仁县县城一位元曾经加盟蒙牛乳业收购原奶的奶站投资人近日对媒体透露了他所了解的一些在原奶中掺假的内幕。

这位知情人说,3年前就听说有人在牛奶里加三聚氰胺,因为过去一直也不检测这个,也没有出现大的问题,所以谁也不当回事。直到今年4月份接到上面通知要开始检测,才知道事态严重。他还说,奶业的领导和管理层肯定是知道毒奶粉的事的。

河北省副省长杨崇勇17日坦承,一些奶站不法经营人员从2005年就将三聚氰胺掺入到鲜奶中,为了让微溶于水的三聚氰胺可以顺利掺入牛奶中,不法奶站还加进其他一些化工原料,比如柠檬酸钠、脂肪油等物质。

至于都在原奶里添加什么东西,知情人说,曾看到他们往里面添加“乳清粉”,他介绍,乳清粉经水调和可以增加牛奶总量,即使没有原奶,也能通过乳清粉调出巨量的“奶子”。为了达到企业的各种检验指标,还往调好的“奶子”里面添加其他一些东西。

这位知情人还说,为了降低细菌数,他们还有人加入双氧水来消毒杀菌,还有往牛奶里掺入抗菌素的,总之,只要是哪项指标不达标,他们就会想办法提高或降低,酸度高了加碱,碱性高了加酸,糖度高了加水,什么时候“达标”就不加了。

他说,这次毒奶粉的厂家所在地河北,曾有一头牛一天可以产出20吨奶,其实就是大量地用水和乳清粉勾兑,想产多少都可以实现。他说,一吨鲜牛奶可以出50吨牛奶,当然这个牛奶就是掺假的成分大了。

他说,奶站老板在奶子里掺水后,各项指标肯定都会降低,因此就再加入各种添加剂,以提高各项检验指标,反覆地勾兑几次后直到奶子达标了为止。最常见的5种添加剂,分别是:脂肪油(提高脂肪指数)、蛋白(提高蛋白指数)、糊精(音)和乳清粉(提高各项指数)、二合一(就是三聚氰胺,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尿素,可以相应提高各项指数,对蛋白指数最有效)。

据这位知情人介绍,在技术操作环节之外,奶站会用金钱“搞定”企业奶源部门和检测部门的人,甚至连化验员都是可以拿到小费和红包的。他说,相关工作人员收到钱后就会出现把关不严的情形,最终导致问题牛奶流入生产环节。

更令人感到惊讶的是,有时候问题牛奶进入生产厂后,厂方也会发现,然而他们的处理方式竟是,技术性的让牛奶一切达标后,再进入生产环节,也就是利用技术手段人为添加化学原料,而这样的行为并非只有奶站工作人员这么做,企业有时也会这么做。 (大纪元)

**********************************

阿波罗网附加原报道:


问题牛奶是如何生产出来的

    奶农:我卖的奶连一碗水也不敢掺

■热点追踪■本报记者 赵卫民 ■张良文

   近日,山西消费者张先生来电话向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反映,自己8岁的孩子饮用古城乳业的产品出了问题,厂家并不是很积极地配合处理,连日来发生的事情让他很担忧。9月18日,记者见到了张先生本人,他叙述了此事的经过。

   事情要从9月12日清晨说起,张先生8岁的女儿小便时告诉奶奶,自己的尿好像蜂蜜一样。孩子的奶奶看到尿液时,发现尿液浑浊不清。当天晚上张先生回到家中后,在孩子清晨的尿液中看到有好多絮状物。当晚,因孩子较早入睡而没有饮用牛奶。13日上午,张先生带孩子到医院进行尿液化验,结果显示除白血球略高外,其余未见异常。此时,张先生全家只是怀疑浑浊尿液和孩子近日饭量不正常或者上火之类有关。

   中午,张先生上网浏览新闻时发现一篇题为“三鹿曾用四箱奶粉一纸协议将投诉顾客封口”的文章中所描述的情形与自己孩子的症状几乎完全相同,他甚至觉得自己孩子的症状更严重。于是,张先生马上按牛奶包装上的联系方式致电古城反映了此情况。

   15日,业界关于牛奶中掺“三聚氰氨”的内幕已被纷纷曝出。

   16日,厂家销售代表——古城乳业销售丁经理和张先生一行在大同第五医院给张先生8岁的女儿做了尿液和B超检查,检查结果显示:双肾未见异常。由此,古城乳业丁经理一再表示对自己厂家的产品“很自信”。

   张先生则认为:第一,尿常规的化验内容中不含针对“三聚氰氨”的化验,其意义不大;第二,B超对两毫米以下的结石查不出来。未见异常有两种可能:孩子体内没有结石的形成或孩子的结石在两毫米以下。现有的化验结果并不能说明孩子就一定没有问题,只能说明目前孩子可能没有问题或问题没有严重到结石达到两毫米的程度;第三,奶粉检出含有三聚氰胺,那液态奶是否也有﹖

   当晚,央视公布的22家69批次的奶粉检测中,古城的三聚氰氨含量名列前茅,排名第四。之后,古城乳业被撤销名牌称号。

   液态奶是否也有问题,是否同样含有“三聚氰胺”的成分?这些东西是什么时候加入到牛奶中的?又有一个什么样的过程?问题出在哪个环节?带着这些疑问,在一位当地朋友的引领下,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分别在山西省怀仁县和号称“北方乳都”的山阴县,先后采访了几位熟知业内潜规则的知情人,记者还亲自到奶牛养殖户家里做了实地调查,以求解开“问题牛奶”之谜。

   奶站知情人:早在数年前就有牛奶掺假

   9月18日下午,在山西怀仁县县城,中国经济时报记者找到了一位曾经加盟蒙牛乳业收购原奶的奶站投资人,他对记者讲述了他所了解的一些在原奶中掺假的内幕。

   这位知情人说,我都不开奶站好几年了,其实往牛奶里掺东西在早好几年前就有了,只不过是人们不太知道,也没有出现大的问题,所以谁也不当回事。

   这位知情人对记者说:“奶子(原奶)收好后就送往当地的生产加工企业了,有多少就送多少,因为牛奶储存对温度要求很高,如果没有制冷的奶罐存放,奶子就会发酵有酸味,那就不能送了,所以,收上来的奶子一般很少在奶站过夜。”在谈到通常人们都是怎么在原奶里掺东西时,这位知情人很谨慎地说:“具体添加各种东西不是我操作的,我看到他们往里面添加的有一种叫做乳清粉的东西。”

   他还对记者介绍,这个乳清粉经水调和可以增加牛奶总量,即使没有原奶,也能通过乳清粉调出巨量的“奶子”,有时为了达到企业的各种检验指标,还往调好的 “奶子”里面添加其他一些东西。具体是一些什么东西,因为好几年不做奶站了,他也说不出那些东西的名字。除乳清粉外,这位知情人还提到一种“消毒剂”,但这种消毒剂叫什么学名,他表示“不知道”。

   在山阴县,在伊利某奶站供职的知情人接受了中国经济时报记者的采访。

   记者问(以下称问):你们是什么时候知道牛奶里有三聚氰胺的?

   知情人答(以下称答):今年4月份的时候,我们主任通知的。

   问:哪个主任?

   答:就是我们化验室主任。

   问:据你所知,在牛奶里掺进三聚氰胺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答:应该是3年前就听说了,不过过去一直也不检那些。

   问:那你们是什么时候开始针对三聚氰胺做检测的?

   答:就是从今年4月份接到通知才开始检测的,以前不检测这个。

   问:像这样的事情你们公司领导和管理层会不会知道?

   答:那肯定是应该知道的。

   问:除此之外,你还知道有哪些掺入牛奶的东西?

   答:其实还有很多也叫不来名字,为了降低细菌数,他们还有人加入双氧水来消毒杀菌,还有往牛奶里掺入抗菌素的,总之,只要是哪项指标不达标,他们就会想办法提高或降低,酸度高了加碱,碱性高了加酸,糖度高了加水,什么时候“达标”就不加了。

  奶农:连一碗水也不敢掺

   据后所乡××村的村民介绍,该村目前现有产奶牛共1500多头,十几年来,家家户户都一样,以养殖奶牛为主要经济来源,奶牛为这个村带来了很多,其中也包括这次“问题牛奶”引起的倒奶风波对他们全村的影响。

   在奶农王大爷家里,王大爷一家人和几位邻居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他们对记者讲述了一些鲜为人知的事情,也为在此次“奶粉事件”中奶农遭受的不公做个澄清和说明。

   王大爷的大儿子首先发言,他对记者说:“现在的科学技术很发达,仪器很先进,我们卖的牛奶连一碗水也不敢掺,收奶站都有检测仪器,只要掺进去水,人家一验就验出来了,验出来水分超标就要在收购价上打折扣,丢掉的可能就是一桶奶的代价,算下来比那一碗水要多得多,还不如啥都不掺。”

   他还说:“在等级划分上吃亏也是我们奶农,按说牛奶收购有好几个等级,最高等级的牛奶收购价是每市斤1.5元,我们这里现在的收购奶价是每市斤1.05元,养奶牛的不如卖牛奶的,至于奶站收了牛奶后卖到厂里是什么等级、什么价老百姓谁也不知道,但肯定不是1.05元/市斤。”

   王大爷的大儿媳则说:“奶站收奶时我们各家各户都是把牛牵到奶站里,由奶站机器挤奶,奶农根本不可能、也没有机会往牛奶里掺东西,即使有的奶牛脾性不好也是很个别的,由奶农在家挤好了再提到奶站去卖,价钱和在奶站挤得奶价也有区别,每斤低一毛钱。”

   王大爷在县城打工的二儿子说,在他上班的附近就有个卖乳清粉的人,他看见此人经常扛着就像面粉袋一样大小的袋子走出来,到了早就等在那里的车前递到车里收了钱又转身回去了,据说此人仅此一项每年收入近百万元。

   另一位村民对记者说,通常奶站会很严格要求他们奶农送来的牛奶质量,会经常用各种手段和仪器来检测,绝大部分奶农都是很守规矩的,因为,一旦被奶站查出有问题,轻则在价格上大打折扣,重则就得拉回去倒掉。而被奶站收走的牛奶是如何处理的,他们老百姓大多不得而知。

   采访结束时,现场的一位奶农表示,他养一头奶牛一年的效益是2000多元,不足3000元,这几天企业都在停产整顿,到处都在倒奶子,为了缓解损失,他准备外出打工谋生。

  关键环节是企业和奶站

   一位在基层乡镇工作的人士说:“奶站布局不合理也是主要原因。以山阴县为例,就有山阴本土的古城乳业和外来的伊利、蒙牛三家企业,为了争夺奶源,几家企业也曾经打过激烈的奶源争夺战,除了各厂自己建的奶站外,其他各奶站的奶子都是不固定地送往某家企业,任何一家奶站的奶子都可能送往任何一家企业。”因为大家都在追求利益最大化,各个奶站和厂家签订的收购合同也是在利益的天平上来回波动。所以,也就为奶站(奶贩子)留下了掺假“造奶”的机会。

   他还举了个例子:奶站老板在奶子里掺水后,除了水之外各项指标肯定都会降低,那么,他就会根据自己的经验或简单的仪器检测,在掺水后的奶子里加入各种添加剂,以提高各项检验指标,反复地勾兑几次后直到奶子达标了为止。另一种情况是,奶站在收了奶子送到甲厂后如果有指标不达标,他就会在离开甲厂后,根据检验结果对不达标项目有针对性地添加一些东西,然后再送到乙厂家去卖,达标了就罢手,不达标的话他会继续勾兑后再卖到丙厂去。他最后说,总之,奶站是不会轻易把奶子倒掉的,牛奶掺假的成本低于纯鲜奶很多,再加上人为的因素,不掺假的挣不了钱,掺的多了能多挣钱。

   一位曾在伊利直属奶站工作过的知情人对记者说,送来的奶被检验部门告知不达标后,为了满足企业对奶子的要求,那些奶站老板就会根据检验结果添加各种添加剂来提高化验项目指标。他对记者介绍了最常见的5种添加剂,分别是:脂肪油(提高脂肪指数)、蛋白(提高蛋白指数)、糊精(音)和乳清粉(提高各项指数)、二合一(也可相应提高各项指数,对蛋白指数最有效),记者针对“二合一”具体是什么原料请他释疑时,这位知情人脱口而出:“‘二合一’,就是三聚氰胺,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尿素。”

  渠道内部的“公关”和“勾兑”

   据这位知情人介绍,在技术操作环节之外,奶站会用金钱“搞定”企业奶源部门和检测部门的人,甚至连化验员都是可以拿到小费和红包的。也就是说,在金钱的践踏下,通常相关工作人员会无视责任感和使命感,于是就会出现把关不严的情形,最终导致问题牛奶流入生产环节。他还说,有时候问题奶进入生产厂后,厂里也会及时发现并作出相应地技术性处理,达标后再进入生产环节。

   记者问:“当前主要的问题是出现在奶粉上,是不是液态奶中就没有三聚氰氨?”

   知情人说:“应该有的,如果从进厂时奶子中就有了这些东西,所有的产品就都会有,只不过是含量低的话就检不出来,含量高了都能检出来。”据他介绍,利用技术手段人为添加化学原料也并非只有奶站工作人员这样做,企业有时也会这样做,管理层也清楚这些情况……

   在牛奶检验环节中,记者对化学添加剂成分究竟能否检验出来提出疑问。这位知情人说,市场上有一些化学原料能针对性地破解和应对化验手段,而且化验和反化验的技术斗争也一直在继续,不断克服,不断发展,不管化验手段多先进,总有能破解化验手段的新方法出来。但这些化学处理的应对检验的原料其作用大多是“一过性”的,也就是说只能维持一定时间或一段时间,过了这个时间就会失效,但等到失效时已经收奶完毕。于是在上生产线之前,厂家相关环节就再添加相关“原料”,使之“达标”后走上生产线。他表示,大的环节是这样的,还有好多小的环节一时也讲不清……

   记者问:“你以及你的家里人会饮用这些带着包装的牛奶产品吗?”他表示,有时候少量尝一下牛奶的口味,但并不习惯性饮用。他说:“我们只喝刚从牛身上挤出来经过高温消毒过的牛奶。”

   据这位知情人说,他曾听人说过这次毒奶粉的厂家所在地河北,曾有一头牛一天可以产出20吨奶的传说。他表示,这种情况是可以实现的,就是大量地用水和乳清粉勾兑,想产多少都可以实现。他还说:“一吨鲜牛奶可以出50吨牛奶,当然这个牛奶就是掺假的成分大了,是勾兑牛奶。”

   类似的勾兑后,针对企业的检测进行人为的化学添加剂的处理,加上针对奶源部经理及检测主管甚至化验员的“公关”,最终奶子就会堂而皇之地登堂入室,走上生产线,最终成为市场产品,进入消费者身体。

  牛奶生产企业回避采访

   在发稿前,记者试图采访文中提到的三家名企,在“三鹿奶粉含有三聚氰胺”事件曝出前他们各自的企业是否有察觉?什么时候发现并采取了什么措施?希望他们对我们采访到的一些问题做出澄清和证实,但是,他们的回答和态度却令人费解。

   记者首先致电山西古城乳业集团,接电话的告诉了记者两个号码并说:“你打这两个电话,找一个叫王伟的,他负责接待你们。”随后,记者拨通了其中的一个号码,接听电话的王伟是山阴县委宣传部的,他专门负责接待有关采访牛奶事件的记者,对于记者提出的几个问题他也无法回答。后来,记者辗转几次打通了古城乳业集团办公室赵主任的电话,他对记者说:“有关牛奶的事情你给宣传部王伟打电话,他是县里定的专门负责接待你们媒体的,有什么事情问他吧。”借此再次拒绝了记者的采访。

   记者几次致电蒙牛公司北京营销中心总部后,蒙牛新闻发言人赵远花对记者提出的问题回答说:“我们公司是在有毒奶粉新闻播出之后才发现产品里有三聚氰胺,此前一直没有发现,事发前一直按照国家规定的检测标准去检测,按照国家检测标准是不检测三聚氰胺的。”

   记者多次致电中国乳业的老大——内蒙古伊利公司,按照伊利官方网站上公布的电话号码打过去时,两个号码却一直无人接听。

 

责任编辑: zhongkang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08/0925/104625.html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