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军政 > 正文

中国可能实施“居民收入倍增计划”

在改革中国收入分配制度的呼声越来越高之际,人们激烈讨论的一个重点话题是居民收入倍增计划, 即员工工资5年内翻一番。自由亚洲电台记者闻剑的采访报道。


中国日益严重的贫富分化问题将中国收入分配改革的讨论推向更加牵动各方利益的敏感话题。其中,居民收入五年倍增计划最为引人注目。中国深圳当代社会观察研究所所长刘开明博士表示,改善民生且听起来不错的计划也有可能使中国收入分配不公和贫富差距问题更加恶化:

“因为我们的很多员工都是在私营企业、外资企业工作。政府的这个政策实际上只能影响到国业、国家政府的雇员,这部分人的工资本来已经非常高了。所以如果说涨薪一倍反而会加大了目前的工资不平等的问题。对于那些政府不能有直接控制力的私营企业、外资企业的员工实际上是由企业决定是不是给他们涨薪,是由市场决定的。”

针对星期三有报道说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已列入中共政府正在拟定的《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征求意见稿中一事,虽然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工资研究所所长苏海南予以否认,但媒体的讨论并没有因此降温。有报道说,拟议中的《收入分配改革方案》除了竞争性行业一线员工工资五年倍增以外,还包括争议较大的“冻结垄断企业工资, 实现同工同酬”等颇受争议的敏感话题。

冻结垄断企业的工资,大都由央企和大型国企充当的垄断企业能甘心情愿执行吗?中国社科院社会学者唐钧认为:

“那要看中央有多大决心了,因为央企的领导都是由中央委任的嘛。那看中央又多大决心了,决心大的话也未必不可能,因为它跟私企还是一样。”

有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城乡居民之间收入差距维持在三点三倍左右,有的行业间差距高达十五倍;百分之十的最高收入户与百分之十的最低收入户人均收入相差二十多倍,少数金融国有企业高管的年薪水平是社会平均工资的一百多倍,而个别企业高管的薪酬更是天价。在这中失衡的收入分配结构中,有学者表示,中国社会整体逐渐形成的不是健康的“橄榄形”社会结构, 而是所谓的“洋葱头形”,即社会底层仍然很大,中间阶层成长不良。刘开明博士表示, 在目前的中国,“橄榄形”社会结构不可能形成:

“因为目前我们看那些数据里面中国每天开支少于0.25美金的这些贫穷的人口还有2.45亿人,如果按5美元一天的开支的话,那么可能就是超过70%的人员都是属于这种相对贫穷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说我们没有一个很好的社会机制让这些穷人能够分享社会财富,如果他们的生活状况不能得到改善,那么不可能变成一种橄榄型的社会结构。”

中国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近日撰文表示,工人加薪是中国走向发达国家必由之路,“一个国家在经济上有两件要紧事,一是财富的生产,二是财富的分配;也就是效率和公平。这两件事做好了,经济上就没有大问题”。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实际上就是解决财富分配的问题。

责任编辑: 刘诗雨  来源:rfa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10/0723/1736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