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大陆 > 正文

毫不夸张 一张图告诉你在北京出行的真实情况

毫不夸张 一张图告诉你在北京出行的真实情况(图)


  现在的北京人一打电话,第一句问的就是:“你在哪儿堵着那”?可见堵车这种全民健身运动正在逐步深入人心,一天不堵车就会觉得生活空虚很多。在申奥成功、非典结束以后,北京正在以这种方式向全世界展示着中国人民亲密无间(车距不超过10CM)的团结精神。

  为了让广大老百姓充分享受这份市场经济带来的繁荣,北京市有关部门近期出台了八项配套措施。

  1、在北京三环以内各大路段设置露天幕布,24小时播放露天电影,供堵车司机解闷。并且,每周末《同一首歌》剧组将到不同“堵场”进行大型访问演出,缓解堵车带来的想家心情;

  2、要求KFC、M、全聚德等知名饭店以及各酒店、餐厅、饭馆推出全天候“电话订餐”、“送饭上路”、“堵车套餐”等活动,以解决长期堵车带来的司机饿昏等问题;  

  3、八座以上面包车、公交车必须在车上设置流动厕所方能上路,让乘客及时处理新陈代谢。近期在北京出厂销售的小轿车驾驶、副驾驶座位全部改装成坐便模式(附安全带);

  4、超过3天的堵车允许家属到路段探望,但配偶晚22时以后探望需持结婚证上车过夜,要坚决杜绝“三陪”活动借此商机泛滥,为北京形象造成不良影响。超过5天的堵车允许司机回家探亲,但必须在24小时之内返回,以备交通疏散后及时离开现场;  

  5、有乘坐飞机或火车的乘客建议提前一天出发,步行前往机场或火车站,除了有健身功能外,还可以使乘客充分享受北京的风土人情(外加沙尘暴);

  6、“打的”出行的中外游客建议使用包车,每天200元的优惠价格可以减少堵车“蹦字”时带来的巨额损失;

  7、常年堵在城区第一线的司机(全年堵在路上时间超过364天)将受到有关部门的精神上的支持和鼓励,授予“堵神”称号,并定期组织高校、政府机关学习有关司机坚韧不拔、艰苦忍耐的精神;  

  8、针对近期北京停车泊位短缺的问题,可考虑适当减免收费标准,但禁止大多数司机把北京各大主要路段当成个人停车场,借堵车的名义免费停车、存车逃避收费。

  城市交通拥堵成为一种疾患,但它的病根并不在交通。以北京为例,市域公路总里程已达到20755公里,其中高速公路884公里,干线公路里程3440公里。而市区的城市道路总里程已达到6247公里,轨道运营里程最新数字是336公里。  

  实事求是讲,这些年城市道路从规模到设施,从通行能力到可通达性,北京城区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已经越来越完备,但堵车恰恰就发生在这越来越完备的城区道路网内,其中,尤以环路和放射状联络线为甚。

  这些年,为了防范和治理交通拥堵,未雨绸缪的事我们没少做,所谓有病乱投医,各路人士出谋划策,中外专家一同会诊,该预测的都准确预测了,该筹划的也尽情筹划了,但拥堵形势却是越来越严峻,拥堵的疾患也越来越病入膏肓。对此,有人说计划赶不上变化,中国经济的发展太迅速了。这都是一种托词,真实情况是:城市交通拥堵的病根就没在交通上。

  交通专家可以解堵,但治不了堵。解堵是解释不是解开,就堵因而言可以罗列一火车,而疏堵也就那么几招,再灵验的招数遇到上游无限制的开闸放水,结局也是水淹七军,全城沦陷。

  还以北京为例,机动车总数突破100万辆,用了48年时间,突破200万辆用了6年半的时间,突破300万辆则仅用了3年9个月。2009年12月18日400万辆的数字出现在人们眼前不过是两年7个月的时间。如今,一年不到的时间总量已超过了470万辆。

  接受也好,不接受也好,我们必须承认,抛开社会经济发展的因素,机动车总数的裂变过程有一个关键的结点,这就是北京机动车解除外地人购车上牌限制的 2007年。从这年起恰恰把北京规划的2020年500万辆的规模提前了整整十年,可谓“超额完成计划指标”。这,才是北京拥堵的病根!  

  对此,肯定会有人拍砖,你把北京的拥堵说成是外地人购车造成的!那外地人对北京的贡献你咋不说说啊?别急,咱们稍安勿躁。本文只说拥堵,不涉及其他,拥堵是大家的事,无论本地人还是外地人都是受害者。

  先说城市的规划建设,它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交通基础设施就更是如此。再好的规划,再完整的设施也抵不过突然激增的变数,更何况这种改变不是常态下的量变,而是一种失去控制的激变。汹涌而至的人口已经把城市的各项基础功能压迫到极点,激增的车辆总数更是陡然提速了城市的机动化进程,用专家的话说,就北京现有的路网结构没形成瘫痪的局面算是万幸了。

  再说交通的地位和作用,以前我们总说“交通是国民经济的先行官”,而GDP成了国民经济的指挥官以后,一切的一切便让位给了这个“官”。而“城市病”的出现不能说都是GDP的结果,但这个“官”起码发挥了一定的影响和作用。  

  因此,短期看,解决交通拥堵可以通过加大公共交通的投入,基础设施的投资缓和矛盾,但解决不了根本。只有跳出“交通”,通过会诊“犯病”的症候,找出 “犯病”的症结,才是彻底解决拥堵的根本之策。这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也是一个艰难的过程,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为了病体的痊愈,再苦再难也得做,这不是人的选择,它是时代的过程,也是发展的必然。也许我们这代人注定要为此付出牺牲,付出代价。

责任编辑: 沈波  来源:网易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10/1220/1898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