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大陆 > 正文

港媒 大亚湾核电站旁大爆炸几万人逃亡如世界末日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油)位于惠州大亚湾的炼油厂,昨晨爆炸,火焰冲天高达百多米,「好像原子弹爆炸」,周边村民恐慌,数万人梦中惊醒大逃亡,其间,有一名妇女被车撞死。近百辆消防车经 5小时扑救,于上午 9时将大火扑灭。当局否认事件有伤亡,当地环保部门测得大亚湾空气一氧化碳超标 1.6倍,但表示对健康无直接影响。而出事地点距大亚湾核电站 55公里。 

据现场目击者表示,事发于昨日凌晨 4时左右,中海油大亚湾石化区炼油厂一个油塔突然爆炸,随即引发大火,现场区域一片火海,火焰冲天高达百米,远在 20多公里外的惠州市,都能听到爆炸声和看到大亚湾方向天空被火光映红。

女子逃难时被撞死 


 

当局封锁现场,禁止记者进入。《苹果》记者摄

「那个火光太可怕了,隆隆声喷上半空,好像原子弹爆炸,就在眼前,吓死人了!」距炼油厂不到 500米的岩背村村民覃先生对记者称,他被爆炸声震醒,冲出门一看,炼油厂火光冲天,仰头望不见顶,扑头盖面一般,不久又闻到刺鼻的气味,不少村民掩鼻躲避。此外,在惠澳大道与石化大道交汇处一建筑工地前,一名约 30多岁的妇女在逃难时被车撞倒,其后证实身亡。 

事故发生后,当局紧急调动大亚湾、惠州市及深圳近百辆消防车、数百消防员到场救火。由于化学品引发的大火要泡沫灭火剂才能扑灭,当局调去的消防车大多只能喷水冷却,目击者称大火直到早上约 7点 10分,才渐渐救熄,但直至昨日中午,记者仍看到有数十辆消防车向油塔射水。 

现场消息指,上午约 10时 15分,出事的油塔两度传出爆炸,刺鼻气味弥漫,消防人员均戴上口罩。中海油惠州公司总经理董孝利却解释,爆炸声是残存在管道内的物料燃烧,导致保温铁皮爆裂,并非新油爆炸。但现场消防人员透露,应是塔内发生小规模爆炸。 

当局封锁现场不准记者进入,但远眺可见,出事的油塔外表烧得焦黑。有多个大型储油罐,紧连出事油塔,有消息指这些油罐储有逾万公升已提炼的油,若大火蔓延及爆炸,将波及周边数十公里,大亚湾石化区将沦为火海。现场 10多辆消防车轮流向油塔射水,直至下午 3时,天降大雨,令火势渐渐受控。 

大亚湾一氧化碳超标 


中海油炼油厂中午时召开记者会,董孝利称,炼油塔底泵机械密封泄漏起火,引起爆炸,意外中无人伤亡,但损失尚无法估计。他否认事件中有污染泄漏,称出事后已切断了该厂对外排放的通道。但昨日下午,惠州环保部门测得大亚湾上空一氧化碳超标 1.6倍,但表示「对人体健康无直接影响」。出事的炼油厂距大亚湾核电站约 55公里,事件未对核电站造成影响。该炼油厂去年中发生油罐爆炸,当局指今次爆炸比去年严重,是「历年最大事故」。


 

爆炸后的油塔外层已烧至焦黑。《苹果》记者摄

全村撤离「像世界末日一样」
2011年07月12日

「你进我们村里看就知道,当时有多恐怖,老的少的全逃走了,我们是村里指令要留下来看守防贼的。」在炼油厂旁不远的大亚湾岩背村, 50多岁的村民覃先生对记者形容,当时全村大逃亡,「村主任逐家逐户拍门,要大家尽快避难,说万一发生大爆炸,我们全村都会夷平」。

岩背村距炼油厂不到500米,有400多户人家,加上外来打工人口,总共有近万人,附近还有岩前村、南边灶村等,总人口超过两万。覃先生表示,由于村委会要求撤村,所以大家都很紧张,「你要是今天凌晨5时来村内看看,至少上万人,老的少的,开车的行路的,挤满整条石化大道,像世界末日一样」。


村民心声
覃先生:「出门见那大火冲天,抬头望不到顶,吓死人了!」


村民心声
李先生:「炼油厂久不久爆炸,我们常担惊受怕……搬又难,不搬又难!」
村内一半人患鼻炎


村民心声
覃先生:「我就是因为逃难,不小心撞到灯柱,伤了!」
「我的头就是逃难时撞伤的。」另一位头包着绑布的年轻村民覃先生说:「当时我被爆炸声震醒,没多久村委会就来电话,要全村撤离,我穿衣下楼, ​​见石化大道上已被人流车流塞满,村民拿住包,拖老带小,有的开车,有的行路,向惠州方向撤退。」他在逃走时不小心撞到灯柱,头破血流,于是折返医院包扎,他指「很多人跌伤,还有一人被车撞死,但不知是那一条村的」。
「这个炼油厂,迟早会把我们大亚湾玩死。」另一位村民称,自炼油厂投产后,大亚湾一带居民就经常因呛鼻的气味受害,「政府整天说炼油厂没污染,但我们村内至少一半人患鼻炎」。

村民李先生指中海油入主大亚湾后,想占用他们的岩背村做炼油厂第三期发展,油公司与村里谈了两年,一直谈不拢,地方政府也不理,「炼油厂久不久就爆炸,加上他们又整天炸山开地,炸到我们的村屋裂开,上访告状没人理,整天担惊受怕,真是想搬走又难,不搬走又难」。



有网友拍到起火的炼油厂,火柱冲天,浓烟滚滚

责任编辑: 王笃若  来源:苹果日报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11/0712/2114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