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中国经济 > 正文

粤港澳自贸区 敏感消息一曝光 触动了神经

—粤港澳自贸区的联想

作者:

上星期,在《21世纪》上见到一篇有关报道,说中央政府原则上批准了「粤港澳自贸区」的构想。坦白讲,见到这条标题,脑海浮现了许多问号?

一,港澳都是特别行政区,早就是自贸区,还有甚么要得到批准?

二,由上而下的规划,但没有具体内容,要是香港本土派将之理解成粤港澳深大融合,应该会很反感,难道北京对现时香港的情绪完全无知?

三,就算寄望背靠大陆的亲北京人士,也不会真心地拥抱这种构想。香港市委书记兼特首,在广东省委书记面前,可以平起平坐吗?

四,北京向来最避讳的一个题目,就是地区自主的概念抬头。一个城市里面的一个区域,被规划成自贸区,已经可能勾起上世纪初租界的联想。将整个区域定义成自贸区,要的政治勇气一点也不少,尤其是华南两广地区,曾经有过东南互保的历史,在北方人政权眼中,一段不方便的历史。

《21世纪》下午随即发表更正澄清,指经过权威人士确认,报道内容不实。脑海中的疑点,却仍然挥之不去。坦白讲,《21世纪》紧急澄清,反映了事情有多敏感。如果在中央层面,从来没有人提出粤港澳自贸区,恐怕难以叫人信服。最有可能的情况,就是这个题目未经深入讨论,但概念一曝光,就立即触动了神经。

由改革开放到92邓小平南巡,方针是让部分地区先试先行先富起来。90年代后期,又变成中央集权决策上移,最后国进民退。

这一届政策决策人,现在的年龄大概五十尾,六十头,他们的成长经历,都是在战后,知性之年主要是改革开放的日子,价值建立在改革前半,他们的想法跟胡温有明显差别,不足为奇。

但要政策180度转向,时机应该未到。最重要的因素,还是要处理制度内垄断性国企的庞大既得利益。从前的国企改革,是为了破除低效率的运作,虽然一样要面对既得利益的阻力,但随著解除生产力的障碍。在经济急速增长的大前提下,在加上若干程度的再分配,不难减轻既得利益的阻力。

这一轮的国企改革,再不是简单的生产力问题,而是许多中央公共政策的执行,尤其是金融和能源,都要透过垄断性国企由上而下地推进。过去二、三十年,这些国企也透过履行政治任务,换取受保护的行业地位,这种变相的保护主义,已经深植于大陆的市场和文化。现在要开放市场,面对的阻力,不是广大零散稀薄的多数利益,而是集中庞大的少数利益,偏偏就是这种环境,改革的政治问题就更复杂。

自贸区的成立,在不少自我中心的香港人眼中,被视为北京想制衡这个唯一的自由经济体的措施。我想,这种的观点,未免太过抬举香港的地位。

现在大陆的经济结构,严重失衡,问题不处理,最终还是会构成管治危机。建立特区先试先行,让既得利益见到释放市场经济力量的成果,似乎是某部份政治决策者的信念,所以自去年换届以来,自贸区也成为了一时风气。今个星期的三中全会,坊间有许多消息,刻意将联想导向1978年的一届。这是中共的政治运作方式,但究竟结果会如何,就只有等待未来的历史去作评论。

责任编辑: 刘诗雨  来源:RFA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13/1105/3466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