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钩沉 > 正文

老照片:在西人眼里 他们都是中国人

作者:

国家地理镜头中的民初人物与生活特写

西人眼里的中国 民初人物与生活特写

上海商业印刷厂,(1927年6月号)工人在刻写用来彩印的石版。该公司男女雇员逾3000人,福利相当不错。

西人眼里的中国 民初人物与生活特写

年轻的驭者,(1936年12月号)有时候,这种慢条斯理的动物会在北平的交通堵塞中与汽车纠缠不清。一条从北平通往张家口的铁路已修成,大大加快了与内蒙古间的货运,但车轮并没有把这原始的“沙漠之舟”挤出历史舞台。

西人眼里的中国 民初人物与生活特写

蒙古族显赫人家的女孩,(1923年2月号)她的祖先在战场上勇不可当。

西人眼里的中国 民初人物与生活特写

发网作坊,(1923年9月号)有的商家在民间收购人们剃掉的头发,以之为原料制造出口产品--西方女性束发用的发网,两名少年正利用钉了铁钉的木板编结发网,但活计绝大多数时候由少女和妇女承担。

西人眼里的中国 民初人物与生活特写

景德镇,(1920年11月号)瓷器画工当中,高手工做一天的收入可以是生手的几十倍,他们的报酬并不按工作时间计算,而是根据其画作的水准及完成的件数。

西人眼里的中国 民初人物与生活特写

广州某女子高中,(1927年6月号)中国学校里有700万名男女学生,他们带来了重整山河的曙光。许多年轻女性投身于知识普及事业,比如在印刷厂的机械部门工作,翻译外国著作,编撰课本等等。

西人眼里的中国 民初人物与生活特写

(1927年6月号)受过新式教育的中国女性在人数上尚不足观,影响力却与日俱增,其中许多在教会学校或国外完成学业,并在生意场、专业领域或社会生活中找到了施展所学的机会。

西人眼里的中国 民初人物与生活特写

满族人,(1911年12月号)并非所有的中国人都恨满族人。虽然后者是名义上的统治者,但其实往往是中国人自己管制自己;见过满族人的并不多,或者即使见过也认不出来。

西人眼里的中国 民初人物与生活特写

少年中国,(1920年11月号)这幅画面所代表的一类童年,惬意与活泼并不逊于任何一名欧美男孩。

西人眼里的中国 民初人物与生活特写

露天食肆,(1936年2月号)引来众人猎奇的似乎是摄影师,倒不是案上堆得高高的各色面点。面条是以大师傅的巧手制成,煮好后盛在小碗中飨客。

西人眼里的中国 民初人物与生活特写

中国北方的马车,(1927年6月号)这开放式的座驾没有安装弹簧,行路时颠簸不已,但为城市普通阶层和农村居民提供了方便价廉的运输工具。顶篷是连马一起荫庇的。

西人眼里的中国 民初人物与生活特写

青年救亡运动,(1944年3月号)学生话剧和歌曲激发民众的爱国热情。

责任编辑: 吴量  来源:华夏地理杂志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14/0406/3858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