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中国经济 > 正文

华尔街日报:中国SUV热潮面临降温

中国消费者对运动型多用途车(SUV)的偏爱令其成为中外车企在中国这个全球最大汽车市场上最赚钱的车型。但随着SUV的销售增速跟随整个汽车行业一道放缓,从这一车型上获利的空间可能缩小。

SUV为Gary Guo这类喜欢宽敞空间、希望有一定驾乘高度同时看重越野性能的车主所青睐。现年35岁的Gary Guo是上海的一位银行雇员,平时驾驶一辆大众途观(Volkswagen Tiguan),他说他喜欢驾车时坐得较高的感觉,尤其是在主干道上行驶时,同时他也希望父母不用弯腰就能坐进他的车里。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China Association of Automobile Manufacturers)的数据显示,从2009年到2013年,像Gary Guo这样的消费者是推动SUV在中国市场年平均销售增速达到49%的主要因素。中外车企还在以更低的价格推出更多车型。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去年头11个月SUV同比销售增速为34%,同期轿车销售增速仅有2.6%,所有乘用车销售增速为12%。

中国经济放缓正在拖累汽车销售增速,市场数据提供商LMC Automotive估计,今年中国乘用车市场增速可能会降至9%。SUV的销售增速也将受到影响:广州一家专注于中国汽车行业的顾问公司威尔森企业管理咨询(Ways Consulting Co.)估计,今年中国SUV销量可能增加17%至近540万辆,去年销量为458万辆。威尔森称,2016年中国SUV销量可能增加13%至大约600万辆。

这对汽车生产商而言并非好消息,因为SUV的利润尤其丰厚。

很少有汽车生产商会公布各款车型的利润情况,但中国最大的SUV生产商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Great Wall Motor Co.,2333.HK,简称:长城汽车)去年在其财报中称,SUV占到了该公司总销售额的80%左右。长城汽车还生产皮卡和轿车。长城汽车所生产的SUV很多都是所谓的跨界SUV,这种SUV使用的是和轿车同样的底盘。长城汽车去年上半年毛利润率为28.6%,略低于上年同期的29%。

咨询公司思略特(Strategy&)的合伙人彭波表示,长城汽车较高的利润率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SUV在其产品线中占有较高的份额。他说,由于中国消费者青睐跨界车,SUV的折扣力度不及轿车。

相比之下,中国最大的汽车生产商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SAIC Motor Co.,简称:上海汽车)去年上半年的毛利润率为12%,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Dongfeng Motor Group Co.,)同期利润率为14%。上海汽车与大众汽车(Volkswagen AG)和通用汽车公司(General Motors Co.)合资生产汽车。东风汽车则与标致雪铁龙集团(PSA Peugeot-Citroen)和日产汽车(Nissan Motor Co.,)合资生产汽车。

不过,SUV领域的竞争正在加剧。据市场研究公司IHS Automotive称,中国汽车生产商去年推出了32款跨界SUV,高于2013年的19款。

受此影响,汽车生产商的售价可能会受到压制。

市场调研公司益普索(Ipsos)驻上海的分析师叶盛说,丰田汽车(Toyota Motor Corp.)旗下豪车品牌雷克萨斯(Lexus)在华销售的NX紧凑型跨界SUV起价为人民币31.8万元,剑指奥迪(Audi AG) Q5。Q5售价人民币35万元起。

Tata Motors Ltd.旗下捷豹路虎(Jaguar Land Rover)的首家中国工厂去年10月正式投入运营,今年有望发布中国制造的揽胜极光(Range Rover Evoque)。叶盛预计,国产揽胜极光的定价将不到人民币40万元。进口版揽胜极光是捷豹路虎在中国市场最受欢迎的车型,进口版目前官方定价逾人民币52万元。

去年9月,长城汽车将旗下哈弗H6价格下调人民币6,000元(合965美元),至99,800元。哈弗H6是中国市场上最畅销的跨界SUV。长城表示,削价是为应对来自国内对手的更为激烈的竞争。

分析人士称,虽然大多数外国汽车生产商尚未调低批发价,但经销商近几个月却不断加大折扣力度。

市场日渐增加的密度在去年11月广州车展上显露无疑。那次车展上,大量国外生产商发布定价较低的SUV,欲与中国厂商抢占市场。标致、本田、日产和东风的合资公司纷纷推出了SUV,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和东风汽车等生产商也如法炮制。

通用汽车中国区总裁钱惠康(Matt Tsien)前不久接受采访时说,SUV是中国最受欢迎的车型,未来几年这个市场会继续增长。

责任编辑: 楚天  来源:华尔街日报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15/0107/4967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