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养生 > 正文

【饾饤医语】“有病不治,常得中医”

作者:

“有病不治,常得中医。”

◇“有病不治,常得中医。”来源于《汉书.艺文志》,大意就是,医道精微,如果用不好药还不如不用药。另外,人有病了不治疗,病可以慢慢的自己就好了,比起庸医们来说,相当于请一个水平中等的医生。俞樾就说过:“其药之而愈者,乃其不药而愈者也。其不药不愈者,则药之亦不愈。”《汉书.艺文志》解释说:“对病人进行治疗,就是利用了草药、石药的寒和温的性质,根据疾病的深浅,通过药物的搭配和它们的性味的差异,分辨出五苦六辛,调和水火之齐,来达到通闭解结的目的,使有病的身体得到恢复。但是如果掌握不好的话,以热益热,以寒增寒,就会导致人的精气内伤,但是从外面却看不出来。故谚曰:‘有病不治,常得中医。’”

医道精妙不易精通

◇颜之推告诫他的子女们说:“治病开药方这样的事情,要真正做到精妙极其困难,所以我不建议你们往这方面用心。你们只要能够稍微了解一些常用药物的性质,知道一些药物的用法,以便在平时备急用,也是件好事,象皇甫谧、殷仲堪就是这样的人。”

“治身以不药二字为药”

曾国藩说:“治心以广大二字为药,治身以不药二字为药。”又说:“凡医生危言深语,切弗轻信,尤不可轻于服药。调养工夫,全在眠食二字上。”又说:“余阅历已久,觉有病时,断不可吃药,无病时,可偶服补剂调理,亦不可多。”“吾在外日久,阅事日多,每劝人以不服药为上策。吴彤云近病极重,水米不进,已十四日矣。十六夜四更,已将后事料理,手函托我。余一概应允,而始终劝其不服药。自初十日起,至今不服药十一天,昨日竞大有转机,虐疾减去十之四,呕逆各症,减去十之七八,大约保无他变。”曾国藩的眼睛不太好,但是他知道没有治疗眼科的高手,所以他说:“近世亦无精于眼科者,不如不治为上策。

知得病从何来,当从何去,便是药术

《寿世新编》:“有人素不服药者,不为无见,但须知得病从何来,当从何去,便是药术。如饥则食,食即药也;不饥则不食,不食即药也;渴则饮,饮即为药;不渴则不饮,不饮即药也;恶风知伤风,避风便是药;恶酒知伤酒,戒酒便是药。逸可治劳,静可制噪,处阴以却暑,就火奥以胜寒,衰于精者寡于欲,耗于气者守以默,怯于神者绝以思,无非对病药也,为人不自知耳。”

药物的力量有限

梁漱溟说:“生病时安多靠自己,不要过信医生,药物的力量原是有限的。简言之,恢复身体健康,须完全靠生命自己的力量,别无外物可靠。外力仅可多少有一点帮助,药物如果有灵,是因其恰好用得合适,把生命力开出来。如用之不当,不惟不能开出生命力,反要妨碍生命的。用药不是好就是坏,不好不坏者甚少,不好不坏不算药,仅等于喝水而已。”

服药不如饮食

◇名中医岳美中反对无故服药,认为服药不如饮食:“就药物而论,金石草木,无不具有一种偏性,燮理阴阳,调整寒热,是药物的本能。若无阳亢阴虚的现象,何须抑制与滋养,无寒何须燠热,无热何须冱寒。倘强加之,那会增加腑藏的负担,给肌体造成一种偏性,产生疾病,即使是性质比较平和的药方,又怎能胜过平和养人的饮食力量呢?”“再就延寿来说,人寿达到八九十岁者,在社会上并不少见,但多非服食强壮药物所至。而乡村之人,更无服食珍贵滋养药物之机会和力量,他们寿命之长者尤多。因此,老人假若没有明显的腑藏虚衰征候,我是不主张服食补益药饵的。”

凡药三分火

◇傅振伦说:“天赋人以自卫、抗毒、恢复之本能,贵在锻炼养生以延年,不得已而用药。药物有毒(俗说凡药三分火),西药尤甚。且吃了有瘾,少服无效。国药虽有君臣佐使之用,但仍以慎服而以自疗为宜。”

冒寒吐蕊

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中说:“我看到种花人栽花的时候,如果用硫黄来培育,那么大冬天里也会冒寒吐蕊,但是盛开之后,花枝一定会死亡。这是因为硫黄的热力在地下郁蒸,使花枝的精华上枝头。精华用尽了,花枝也就枯死了。”一些猛药的作用与硫磺相似,可以暂时的使病人的身体得以好转,等病人的精气耗尽,无不立亡。

误用药物的例子

◇清俞樾举了两个例子:有一个病人请来医生诊治,医生说应该用麻黄少许来发汗,拿着方子到药铺,正赶上药铺中缺麻黄,药铺用假药给了他,服用了,没有效果。第二天,医生来了,惊异的说:“难道是因为麻黄太少,不足以发汗吗?”于是加倍了用量。而药铺中已经购得真麻黄,如方服之,大汗不止而死。这是用药失误。咸丰庚申、辛酉年间,有兄弟二人,在上海避乱,同时生病。医者给他们二人开了不同的药方,并且告诫说:“你们生得病不一样异,切勿误投。”而他家里只有一个烧火的丫头煎药,竟误投了,兄弟二人次日皆愈。要是没有误用药,哪不是两人都活不了了吗?看来,治病不能依靠医生。

责任编辑: 李华  来源:阿波罗网首发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15/0316/5287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