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钩沉 > 正文

东汉王景创造的奇迹:治河千年无患

作者:

王景治水(网络图片)

历史上黄河多次出现水患,对粮食生产和百姓生活都构成了严重威胁,而治理黄河也成为一些王朝皇帝所关注的大事之一。东汉时期,黄河汴水决堤,汉明帝于是任命一名叫王景的大臣去治理黄河。

史书记载,王景的祖上来自山东,他的八世祖王仲好道术,以善观天象知名。吕后当政时,汉高祖刘邦之孙刘襄、刘兴居谋反,先后就起兵一事求教王仲,王仲因不愿卷入此事,而举家迁到乐浪(今属朝鲜)避居。王景的父亲叫王闳,是郡中三老。受家庭影响,王景少年时期就开始学习《周易》,并博览群书,特别喜欢天文、数术之学。

光武帝后期或明帝初期(公元58年前后),王景做了一个小官。当时明帝要疏通修建浚仪渠(可能是西汉平帝是修建的汴渠的开封段),但没有合适的人选,有人就推荐了王景。明帝于是令其与王吴一起共同修筑水渠。在修筑中,王吴采用了王景建议的“堰流法”,即在渠旁设立滚水堰,可控制渠内水位,从而保护渠堤安全,成功治理了水患。

此后,由于汴渠决堤,黄河水患越来越严重,河南、山东一带的百姓怨声载道。明帝于是召见王景,询问治水方略。在得知他的一些想法后,明帝深以为然,就决定任命其实施治汴工程,同时赐给王景《山海经》、《河渠书》、《禹贡图》等治河专著,供其参考。

公元69年,东汉政府征召数十万人,开始治理水患。王景先是带着助手对灾害情况进行了详细的勘察,确定了治理方案,即先修筑黄河堤防,从荥阳(今郑州北)到千乘海口(今山东利津境内),长千余里,然后着手整修汴渠。

汴渠引黄河水通航,沟通黄河、淮河两大流域,是始于战国时期的重要水运通道。它位于黄河以南的平原地区,黄河水泛滥时往往被冲毁。为了确保汴渠的稳固,王景在对汴渠进行了裁弯取直、疏浚浅滩、加固险段等工作后,又每隔十里设立一道闸门,减缓水势,并修堤立渠,使河水不至于渗漏。

工程历时一年,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却成功治理了黄河,分离了汴水,黄河不再四处泛滥,当地百姓也得以固守家园。从史料记载看,王景筑堤后的黄河历经800多年没有发生大改道,决溢也为数不多。因此有王景治河千年无患之说。

王景因治水有功,连升三级为侍御史。后来,他前往经济比较落后的安徽庐江郡担任太守。在任期间,他带领百姓修炼废弃的蓄水池,开拓耕田,还传授给他们养蚕的方法。在王景的治理下,庐江逐渐成为物产丰富的地区。王景去世后,当地百姓为其修庙立碑。

责任编辑: 白梅  来源:博客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15/0412/5416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