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言论 > 正文

老徐:一只大虾扒下了青岛的底裤

—原题:青岛的名声毁在了政府应对不力

作者:
38元一只的大虾,从国庆假期一直火到现在。在百度上输入“青岛”两字,率先蹦出的是“青岛大虾”。这个话题有近千万网民参与了讨论,让屠呦呦获诺奖和TPP这样的大事,也只好靠边站了。舆情之热、持续时间之久,实在令青岛颜面尽失。

表面上看,是一只大虾毁了青岛。不过,从运用大数据进行的舆情分析看,青岛的名声其实是毁在了政府应对不力上

38元一只的大虾,从国庆假期一直火到现在。在百度上输入“青岛”两字,率先蹦出的是“青岛大虾”。这个话题有近千万网民参与了讨论,让屠呦呦获诺奖和TPP这样的大事,也只好靠边站了。舆情之热、持续时间之久,实在令青岛颜面尽失。

38元一只的大虾贵不贵?如果是明码标价,一只大虾卖380元也无所谓。青岛大虾事件其实不是简单的价格纠纷,而是混淆计价单位、故意欺诈消费者的行爲,已经触犯了法律。物价局9万元的处罚,未免有些隔靴搔痒,难以起到震慑作用。这恐怕是大陆欺诈宰客行爲屡禁不止的深层次原因。

有媒体运用大数据,从四个指标来评判城市网络形象:1、城市舆情响应时间;2、城市舆情处置效果;3、媒体运用能力;4、舆情事件关注度。青岛大虾事件的评判结果,青岛市的得分都很低,甚至低于三年前三亚宰客事件时的得分。

在舆情响应时间上,青岛当地明显有违网络舆情处置的基本原则,有点反应迟钝。

当地6日7时49分通过中共青岛市市北区委宣传部官方微博@青岛市北发布回应时,自@青岛交通广播FM897转述相关爆料已经超过22小时,与以秒计时的互联网时代的要求相距甚远;从城市舆情处置效果看,由于响应时间大大滞后,且回应力度不够,网上关于该事件的热度不减反增,此事的诸多细节被进一步挖掘透露;在媒体运用上,青岛市并没有及时举行媒体发布会,错失了挽回恶劣影响的最佳时机。在舆情事件关注度上,青岛当地对该事件的关注层级随着时间的推移递增,然而整体上仍慢舆论一步。

一只38元的虾,将青岛这座国际化旅游城市的所有底裤,一扒而光。大虾事件给青岛带来的负面作用持续发酵,更有网民把昔日在青岛受到的欺负一股脑全弄到网上,把青岛说成是“一条镶着金边的破抹布”。表面上看,是一只大虾毁了青岛。不过,从运用大数据进行的舆情分析看,青岛的名声其实是毁在了政府应对不力上。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一个城市要想建设和维护良好的网络形象,就必须补上舆情短板。由于政府应对不力,导致事件不断发酵。互联网上铺天盖地都是关于青岛大虾的段子。一个事件,一旦进入段子横飞的阶段,那么表明事态已呈病毒式扩散了。在有些网民看来,青岛已经不单单是不法商贩宰客的问题了,早已变成了一个“警匪勾结”的城市。人民日报的评论也发出了“蚁穴果能溃长堤乎”之问,提醒亡羊补牢不能仅限于“旅游维权”。从某种意义上看,舆论对单一事件的不满已经上升到系统性不满的程度。

青岛不是被一只大虾击倒。青岛的名声,毁在了政府应对不力上。这一点相关政府部门确实应该汲取经验教训,千万别把互联网上的小事不当回事。

责任编辑: 江一  来源:东方日报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15/1013/6279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