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钩沉 > 正文

杨成武死整张爱萍背后的中共高层斗争

—文革初期军方的派系之战

作者:

彭德怀庐山翻车后三军团的干部并没有全倒,时任副总长的张爱萍就是一个,文化大革命初期谁都不知道方向在哪里,但是有一点是清楚的,毛刘之争公开化了。飞黄腾达的黄克诚倒台后接任者是出身三军团的罗瑞卿,罗瑞卿倒台后是杨成武,杨成武出身一军团,自抗战以来就一直跟聂荣臻在华北战场。杨成武出任代总长,杨成武要在毛刘之争中选边站,当然得就要清除刘彭体制的漏网之鱼,时任副总长的张爱萍就是一条大鱼,杨成武死整张爱萍的背后应该就是这个,而不应该是作者有意导向的个人恩怨。

许世友张爱萍杨成武拼图(图源:维基百科公有领域)

“两代军人的对话”提到杨成武死整张爱萍,作者又以中共建政初期的整编时任防空军司令的杨成武与主管整编的副总长张爱萍互拍桌子的情节作铺垫,有意将死整的缘由导向个人的历史恩怨。杨成武为什么要死整张爱萍,这引起了军事历史爱好者的极大兴趣,杨成武死整张爱萍的背后是什么?这要从中共建政初期军队人事工作的刘彭体制说起。

中共建政初期的人事工作指的是人事而非政治,请读者注意区别与界定。

中共建政初其党内的高饶事件与军内的反教条主义,毛泽东是组织者,刘少奇与彭德怀是推动着,两起事件看似没有关系,实际上这两起事件最终导致了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的发生可以说刘少奇与彭德怀要负主要责任。

高饶事件是中共建政初其党内一次重要的人事斗争,高饶打着毛泽东的旗号在组织“工作”上反对刘少奇,毛泽东及时划清界线拿下高饶,稳定了中共的领导核心。然而,由于毛泽东对高饶事件的拿捏失误,清除了高饶的人事体系后刘少奇的势力得以发展壮大,以致于十年后毛泽东不得已的发动文化大革命经由体制外的力量打垮刘少奇的人事体系。

五八年军内的反对教条主义斗争批判了刘伯承粟裕、萧克,彭德怀的势力得以大发展。从历史上看,彭德怀一直主管军事抓军队,没有涉及党的工作,刘少奇抓的是党务,与军队的关系一次是红军时期在彭德怀的三军团任职过,一次是皖南事变后出任重组后的新四军政委,刘少奇与彭德怀中共建政后在政治上的结合基础应该就是刘少奇的两次军职经历。

中共建政后彭德怀与刘少奇的结合可以从军队的人事上看出,凡是出身三团的新四军干部军衔与任职都较高,三军团与新四军这两个条件是彭德怀与刘少奇选任干部的政治基础,这个政治基础是刘少奇彭德怀刘彭体制的初期阶段。缺席国共内战的张爱萍能够出任副总长授上将衔,靠的并不是一江山岛的作战,在新四军时期备受刘少奇关爱的叶飞并没有出任军队的要职,叶飞不是三军团的,张震没有受到粟裕被批的影响,最离奇的是黄克诚竟然可以以副总长的已任职兼任军委秘书长,这些军队人事工作中的“不正常”现象应该与彭德怀、刘少奇刘彭体制的军队人事路线有关。

彭德怀与刘少奇有没有将军队人事工作中的共识升级到在政治上的结合?应该有!否则,毛泽东就不会依靠林彪来稳定军队。彭德怀在庐山上万言书发难,现在看,这是军人干政行为,乃军人之大忌。在毛泽东决定批彭德怀后,刘少奇动员粟裕批彭德怀,被粟裕拒绝,刘少奇的目的是以此与彭德怀切割以求自保。彭德怀被批判军内教条主义的胜利冲昏了头脑,借大跃进所造成的问题在庐山向毛泽东开火,彭德怀动的早了,毛泽东批判了彭德怀,刘彭体制被分割,彭德怀翻车。如果刘彭体制戒急用忍,在“三年自然灾害”后毛泽东的领导地位无可争议的动摇,这时刘彭体制再出击,那刘彭体制下的军队人事不会站在毛这边,刘少奇必将经由宪法体制接班,中国也就不会受到文革的祸害,中国的民主与法治也就跟着步入正轨,中国的改革开放也就会在六十年代的中期推动,这样,中国大陆的经济建设就与日本、南韩、台湾同步。

高饶事件与反教条主义使得刘彭体制得以成型,当所有制问题迫使毛刘决裂时,失去彭德怀的刘少奇不可能争取到军队的支持,毛泽东则靠军队经由体制外“造反派”的力量赢得大局。如果毛泽东把握住高饶事件与反教条主义,刘彭就不会顺水推舟扩张势力从而形成刘彭体制,这样毛泽东就不至于发动文化大革命。刘彭体制对中国的影响太大了!

中共建政初期军队人事工作有一个特别的现象,彭德怀主管军委时刘少奇是主管党务人事的,从历史上看,刘少奇与军队有关的两次任职一次是红军时期的三军团政治部主任,后为杨尚昆,另一次是皖南事变后重组的新四军政委。彭德怀庐山翻车前军队人事工作的特别现象就是出身三军团有新四军背景的军队干部得到重用,三军团出身任职新四军是刘彭体制时期军队干部能被重用的两个要件,黄克诚、张爱萍、张震就是这个时期的代表人物,在新四军时期备受刘少奇关爱的叶飞并没有被重用,这就是一个实证。由于刘彭体制下三军团的干部飞黄腾达,这当然得就引起军队其它派系的不满,杨成武借军队整编拍了张爱萍的桌子,这应该是派系反弹的一个实证。

彭德怀庐山翻车后三军团的干部并没有全倒,时任副总长的张爱萍就是一个,文化大革命初期谁都不知道方向在哪里,但是有一点是清楚的,毛刘之争公开化了。飞黄腾达的黄克诚倒台后接任者是出身三军团的罗瑞卿,罗瑞卿倒台后是杨成武,杨成武出身一军团,自抗战以来就一直跟聂荣臻在华北战场。杨成武出任代总长,杨成武要在毛刘之争中选边站,当然得就要清除刘彭体制的漏网之鱼,时任副总长的张爱萍就是一条大鱼,杨成武死整张爱萍的背后应该就是这个,而不应该是作者有意导向的个人恩怨。

邓小平在历史上跟刘少奇没有一点关系,文革初期身为总书记的邓小平会被打倒,主要原因是邓小平站到了刘少奇一边,刘邓资本主义路线就是这样来的。刘少奇在党内的人事体系主要就是抗战初期北方局时期那个六十一人叛徒集团,这个集团被连根端了,刘少奇在军队的基础就是出身三军团的新四军,杨成武死整张爱萍就是要清除刘少奇在军队的人事基础,六十一人都成叛徒了,张爱萍也就可以往叛徒队伍里整。张爱萍能够出任国防工委的领导应该与粟裕有关,文革时期粟裕主管国防工业,缺席国共内战的张爱萍没有军队的班底,由张爱萍出任军队国防工业的领导是合适的,这个人事案应该与粟裕有关,只是作者没有讲清楚。

三军团的旗帜高高飘扬,改革开放初期主管军队的杨尚昆有三军团的任职经历,九十年代中期邓小平向张震托孤,要求张震抓好军队,这个张震也是三军团的。邓小平在军队人事工作上没有倾向二野,这应该与文革初期的刘邓路线有关,刘彭体制下的漏网之鱼成为邓小平新时期军队的中坚力量。

杨成武死整张爱萍,绝非作者所有意导向的个人恩怨,缘由在于毛刘之争的军队人事斗争,张胜是研究战略的,在两代军人的对话中张胜没有将张爱萍的军事人生放到党内的政治斗争中研究,局限于张爱萍个人的军队人生,这应该是张胜的思想局限性所导致,但是,两代军人的对话还是有独到之处的。

责任编辑: 东方白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16/0509/7360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