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外媒看中国 > 正文

学者:英大众对中国冷漠 英中贸易排爱尔兰之后 研究者少于20年前

对一般英国人而言,中国距离他们日常生活仍然是非常遥远,但美国和澳洲却经常就有关中国的议题举行民调,英国相对缺乏类此的民调是令人诧异的。在新西兰、加拿大和亚洲各国,近年来普遍对中国在政治上和经贸商的干扰都感到关注,而就算在非洲,也有人担忧中国实行新的殖民统治,但在英国,类此的辩论只不过才刚刚开始。

英国首相特蕾莎•梅2018年2月1日在北京钓鱼台与中共国家主席习近平会谈。

图片来源:路透社/Wu Hong/Poo

根据一个由伦敦大学国王学院(KCL),以及英国研究智库“经济与社会研究议会”共同所赞助的独立性学术研究网站“英国在一个转变中的欧洲”,英国普罗大众对中国的了解,其贫乏程度令人惊讶,尤其是很多人都认为,英国无论是否能够脱欧,英国与中国的经贸关系势必成为未来发展的方向。

伦敦大学国王学院教授布朗(Kerry Brown)在上述网站发表的一篇文章指出,英国全国的大学在2017年,只有270个研究中国问题的大学生毕业,较20年前还要少,而当时英国的经济规模远远超过中国。今天,中国的规模是英国的四倍。

文章指出,英国赞成脱欧的人三年前已经扬言,英国之后将成为全球一个强国,可以自由跟欧盟之外的国家达成贸易协议,而其中一个重要的伙伴就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系的中国。然而30多个月过去了,英国野心虽大但却只是一片空谈。

布朗说,理论上中国对英国所可以提供的,拥有绝大的潜质,因为不像美国或澳洲,中国目前并非英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其地位犹在爱尔兰之下,排名第六。而中国对英国的投资,跟美国或欧盟其他国家比较,只是大概百分之一,就算英国对中国的投资,从2000年代初开始,也是停滞不前。

文章指出,假如要改善英中目前的经贸或其他关系,目前有两大结构性的问题需要迫切解决,第一就是英国大众对中国的了解和认知,处于低的水平。

布朗说,英国目前每年确实有9000个年轻人前赴中国大陆,经历和沾染一下当地的民情生活和语言,而且旅客的数字也是相当可观。

但问题就是,英国大学研究中国的学生数字遽减之际,反而中国却有2亿人(相当于人口的15%)接受不同程度的英语教育。在英国学习中文中文的人数,大概只有二、三千人,大多数都是孔子学院或进修教育课程的学生。

在英国,研究和学习中国的语言,仍被视为属于少数人所为,例如学术界或政界或商界的小圈子,而非普罗大众所应该接受的教育。

布朗说,英国的象牙塔或许不乏中国通,但社会却亟需此等人才。他以英国A级考试为例指出,目前的中文考试试题,根本就不适合时代所需,而只是英国殖民香港时代的遗物,当中题目之深奥,例如解答文言文的试题,就算是以中文为母语的考生,也要绞尽脑汁。

第二个结构性问题,布朗指出,就是英国民意对中国的看法如何影响经贸关系,从来未曾受到应有的测量,这一点跟美国或澳洲不一样。

文章指出,英国确实知道如何去管治一个殖民的香港,但这也只是属于少数能够去香港担任管治公职的人。香港也有人移民到英国,但数字相对很少,而且他们在英国的生活一般而言都被边际化(华裔国会议员在2015年才首次出现)。

对一般英国人而言,中国距离他们日常生活仍然是非常遥远,但美国和澳洲却经常就有关中国的议题举行民调,英国相对缺乏类此的民调是令人诧异的。在新西兰、加拿大和亚洲各国,近年来普遍对中国在政治上和经贸商的干扰都感到关注,而就算在非洲,也有人担忧中国实行新的殖民统治,但在英国,类此的辩论只不过才刚刚开始。

文章进一步指出,就算像华为电讯公司在其他已发展国家受到制裁或限制,在英国却基本上仍然是买卖无阻,只是到了最近因为美国的压力,华为才受到阻力。

布朗说,由于缺乏知识人才,加上缺乏民调,英国与中国的关系,未来未许乐观。

责任编辑: 江一  来源:法广RFI香港特约记者甄树基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19/0322/1264088.html